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完這張對比圖,雷軍說的5%淨利潤率我不信

4月25日小米新機的發佈會上, 機器本身到無過多的亮點, 常規的配置升級。 但在發佈會尾聲, 雷軍高調宣佈;“小米硬體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 如有超出的部分, 將超出部分全部返還給使用者。 ”

先不說5%這個利潤率是高是低, 單是能不能做到就引起了行業的質疑。 不過在我看了如下的對比圖後, 我對這個數字還是表示懷疑。 下圖分別是小米新發的小米6X和三月份發佈的紅米Note5, 恕我眼拙, 我還真沒看出什麼特別的差別, 如果有, 可能一個是叫冰川藍、一個叫魔力藍吧。 我非常懷疑這兩款機型是使用同一個公版機由ODM廠商代工生產,

只是配置不同, 不然怎麼會怎麼像。 紅米系列由ODM廠商代工在業內也不是什麼秘密, 但如果將小米系列也下放似乎說不過去。 手機行業的生產成本, 除了硬體設定外, 很大程度來源於原型機的開發, 小米這一個原型應用多個系列多款機型, 成本自然下降, 利潤率怕是不會有5%這麼低。 而且對於不少器件採用一些低配, 同樣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像小米6X的電池只有3010mAh, 業內少見。

好吧, 我們姑且相信5%可以做到, 但如果是指淨利潤率, 這對於手機行業而言, 其實是個超過了華為OPPO、接近三星的暴利。 資料包告顯示, 在2016年裡, 像華為這樣的巨頭占全球智慧手機行業利潤的才為1.6%, 遠低於5%。 而小米說的5%或許還只是稅前的營業利潤率, 如計入稅務因素, 5%的稅後淨利潤率已經是接近或者達到三星的級別。 所以拿這麼一個聽起來很低的數字來為自己背書, 實在談不上是“多麼偉大的變革”。

要說業內利潤率低的, 榮耀肯定是跑不了的。 在榮耀的千元旗艦榮耀暢玩7X上市之初,

榮耀總裁趙明就坦言, 榮耀暢玩7X只有賣到1500萬台才能盈利。 這話一方面我感受到的是榮耀對自家產品銷量的自信, 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真正的薄利。 廠家只有達到目標的銷量才能分攤成本, 不然多賣一台多虧一點。 其實看產品就不難發現, 榮耀暢玩7X在去年上市時就已經是全金屬一體機身, 而今年3月發佈的紅米Note5卻依然還是三段式的塑膠機身。 要知道, 金屬機身要比塑膠機身的成本高很多, 但成本增加的同時帶來的是更高的顏值和更耐摔的品質。

除了看的見的成本, 榮耀在研發和品質把控上面的投入更不是其它國內廠商能比的。

比如不少廠家在千元機上發售後因為硬體適配的問題很少在去管後續的功能升級, 但榮耀還是投入研發, 先後為榮耀暢玩7X升級了人臉解鎖和基於安卓8.0的EMUI8.0系統, 使千元機也獲得了如懸浮導航、智慧語義分段、一鍵直達應用這樣的旗艦機的功能。

在品質把控方面, 依託華為的技術, 花費七、八億打造一系列自動化檢測設備, 大大提升了手機品質。 但其實業界很多廠家為了降低成本, 依然靠人檢, 是人就難免犯錯, 對品質工作造成困擾。 而在質檢標準上, 榮耀對自己也更嚴格。 業界普遍標準是“6090”(溫度60攝氏度、濕度90%), 而榮耀卻是“雙85”(溫度85攝氏度、濕度85%、連續檢測240個小時)。 這樣的標準背後都是研發測試費用的成倍增長,但卻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手機。像榮耀暢玩7X新推出的視頻就是主講品質,各種跌碰下毫髮無損。

視頻載入中...

相比小米這種噱頭行銷,榮耀在產品上的努力顯得十分可貴。在手機行業整體下行的2018年,不好好在產品上下功夫這個寒冬如何能扛過去?

這樣的標準背後都是研發測試費用的成倍增長,但卻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手機。像榮耀暢玩7X新推出的視頻就是主講品質,各種跌碰下毫髮無損。

視頻載入中...

相比小米這種噱頭行銷,榮耀在產品上的努力顯得十分可貴。在手機行業整體下行的2018年,不好好在產品上下功夫這個寒冬如何能扛過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