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環球物流諮詢首席顧問黃堯笛:未來城配將數位化、標準化、智慧化

演講者 | 環球物流諮詢首席顧問黃堯笛

整理 | 物流麻將胡

編者按:

供應鏈本身是面對企業的, 因此, 城市和供應鏈結合完全是一種新生的事物, 而在2017年之前, 業內很少提到城市供應鏈的概念, 如今供應鏈開始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在此背景下, 環球物流諮詢首席顧問黃堯笛從物流視角下的城市供應鏈, 城市物流園區對接城市供應鏈, 城市配送場景的演變, 城市配送的未來場景等四個維度闡釋了物流視角下的城市供應鏈。

在他看來, 城市配送實現了從“自由”到更“自由”, 從“混亂”到“集中與分散”, 從資源“閒置”到“合理調度”的場景演變,

在未來則將呈現運作環境敏捷化、柔性化、協同化, 城市管控民生、綠色、交通, 用戶個性化、碎片化、高效, 基礎環境數位化、標準化、智慧化的發展趨勢。

演講嘉賓:環球物流諮詢首席顧問黃堯笛

(本文根據4月21日由物流沙龍舉辦的“第四屆城市物流高峰論壇”現場錄音整理)

物流視角下的城市供應鏈

我用這個圖像可以解釋一下城市配送涉及到的要素, 並且從城市和政府的角度講, 因為城市供應鏈還是以政府的視角來看問題的, 主要講政府的視角是怎麼樣協助和説明推動城市供應鏈發展的。

對於目標定位, 供應鏈面臨的是企業的運作, 有成本, 有效率, 有靈活性, 有目標和指標。 對於城市來講, 怎麼劃分?最後是以經濟性的指標作為核心的指標。

每一個城市的分類可能不一樣, 這裡面整體是以成都市的背景來看一看, 在頂層的時候怎麼做分類。 一個是傳統的經濟, 比如說家居、服裝, 也包括汽車製造, 這些都可以算是傳統型的產業;另一個是開放型的, 比如說現在的跨境電商, 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開放型的經濟形態;還有一個是新興產業, 因為每個城市都提到了新經濟, 當然每個城市對於新經濟的定義有區別, 一個是高端的裝配製造, 一個是新興的電子產業, 還有一些共用經濟,

都可以納入到新興產業的環節。 我們定義好了頂層的幾個, 從城市的經濟角度來講, 定義了幾個目標之後, 再往下看。

這裡有兩類平臺, 當然這個平臺不一定是實際的平臺, 具體在平臺中怎麼推動, 要看每一個階段和每一個城市, 甚至到每一個城市的企業特點, 再看怎麼樣推動。 針對傳統新興產業, 分別搭建三個平臺, 對實體產業進行改造和升級。

另外有兩個支撐型的平臺, 一個是供應鏈物流平臺, 還有一個是供應鏈創新, 每一個供應鏈的運作, 除了虛擬交易之外, 都是在實際的物流運作的前提下產生的。 供應鏈物流平臺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核心。 供應鏈創新平臺, 因為現在城市供應鏈領域涉及到供應鏈金融, 涉及到資訊化、互聯網,

這個需要創新, 需要結合新的技術和手段。

再往下, 從產業的企業目標, 怎麼樣通過城市的各個不同的樞紐中心, 因為在國家也好, 全球也好, 都是一個節點, 所以可以把核心城市定位為樞紐中心。 怎麼樣讓這樣的樞紐中心支撐產業的發展?

在供應鏈的定位裡, 有計劃、採購, 製造, 交付。 同時回到物流的環節, 採購物流、生產物流、招商物流、運行物流有這樣四個環節。 在城市的供應鏈中也是這樣存在的。 在定位的時候就定位四個中心, 分別是採購、製造、分銷和物流供應鏈的數位中心。 怎麼樣和產業結合?傳統產業裡面, 供應鏈的過程和供應鏈的結構相對固定, 他是需要用更加快速交付, 定單的生產製造來面對客戶, 獲取更多的市場。

這裡第一個就是要做到敏捷化,來支撐傳統企業的需求。第二個是柔性化,現在我們提的新零售也好,智慧製造也好,都提到了面向用戶的,以用戶為中心的供應鏈的全流程的再造。這裡面就一定要強調柔性化,如果在企業的運作裡面沒有柔性化的話,很有可能隨著沒有滿足客戶的要求,導致成本的增高,這樣企業是向下的方向。

這裡就必須要回到柔性化,所以在城市供應連裡面也需要通過柔性化的支撐來支撐產業的發展。全球化,支撐開放性的經濟產業形態。平臺化,不管是物流的網約車也好,還是其他的資訊化平臺也好,他的核心還是在於物流資源的配置,怎麼樣整合這些資源,所以平臺化可以幫助物流供應鏈的發展和支持。

城市物流園區對接城市供應連

下面的環節是關於物流實體園區的,因為成都的物流園區相對來說比較標準,同時規範的也比較早,做得也非常合理,所以我以成都的園區結構來看一看怎麼樣在城市供應連裡面,園區和供應鏈做更好的協同。

基本上每一個城市,當然城市的發展情況不一樣,都會有一定的物流園區的定位,這裡面就可以看一下,一共分了幾塊:空港物流園和國際集裝箱的物流園基本上是面向開放經濟的,對於上面的產業,對接到開放型經濟的服務。另外的物流中心,他是和製造相關的,這個裡面可以和傳統經濟和新經濟發展。另外一個物流園是以支撐新型的產業為主,可以直接對接到上面的新興產業的發展。

城市的物流園區既然做了分類和規劃,那麼我們看看物流園區應該怎麼改造和升級?一共有幾個方向:

首先要做到全流程的資訊化,不管是企業還是平臺,都要基本上做到,但是有些資訊化平臺是沒有對接的,資訊化平臺之間也要相互對接,形成數位化。數位化和資訊化的區別,是通過數位化可以做更加理性的決策,所以第二個是數位化。

另外兩個,一個是採集到基礎的資訊,另外一個是要通過智慧演算法,其他的技術手段來提升各種資源調度的效率和成本控制,這個是智慧化和物聯網。

最後所有串聯起來之後,要做到協同化。協同化相對智慧化的調度,與計畫,與採購,與製造,與物流的協同,最後是以視覺化的方式,更加便利、快捷的管理和做一些表層的運用。

這樣就通過物流的規劃,城市物流的實體的規劃,來支撐產業基金的發展。

再往下,因為城市供應鏈還是以政府為主體的,下面就是政府如何構建和頒佈一些政策。今年,成都市已經頒佈了一些供應鏈的政策,政策大概可以分為資源、資金和機制的建立,來扶持和幫助企業的發展。

同時,除了從這幾個方面要協同、要幫助和推動城市的供應鏈發展之外,另外還需要監控、監管,所以企業裡面現在是在構建關於評價、評估企業進入到這些城市供應鏈裡面作為試點企業,有沒有為城市的供應鏈做出發展的貢獻。

這個結構就是在搭建城市供應鏈結構體系的核心點,當然未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會構建城市供應鏈,因為這是國家戰略。2012年的時候美國已經把供應鏈放到了國家戰略的層面,現在我們國家也是和這種方式接軌。

城市供應鏈一個是向內的,一個是向外的。

從上往下做落地,從下往上做支撐,同時在城市供應連的節點上,對外會對接到國際的城市,對內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對接到國內的其他城市,另外一個是在往城市內部走,就形成了城市配售和城市物流。

下面是沿用剛才對物流園區的分類監控,分了不同類型的物流園區,有外向型的,這四個分類比較傳統。每一個園區的定位有區別,怎麼樣把園區和供應鏈結合。其中一個核心是供應鏈物流的服務模式,把企業裡面所需要的供應鏈的模式做一個分解,像一些JMI,milk run的多一些,和城市的物流園區對接。自然就形成了怎麼樣通過城市的物流園區為企業供應鏈和城市供應鏈做支持。

其他的類型,供應鏈金融,資訊技術,以及其他的服務功能,分別在物流園區再對接。我們就可以相對完整的把一個城市供應鏈所需要的服務細分,和城市的物流設施進行了關聯,這就是我們在討論城市供應鏈的物流園區怎麼對接的矩陣。其他的還有很多細節的模型和方法,這只是其中一個類型。

這個是靜態的,因為一個是倉儲,一個是園區。

城市配送場景的演變

再看一下動態的。我們對於城市配送也做了很長時間的梳理,看城市配送是怎麼發展和演變的,我們這裡列舉了幾個類型:

看看在城市配送裡面分了哪些角色,主要有這些,當然有後面的供應商,還有倉庫,倉庫分兩類,一類是實體倉庫,還有一類是電商的內容中心。再往下是專業市場,各種生鮮冷鏈的專業市場,還有農產品的,水果類的。到後面是門店,門店也可以分成是醫藥的,電商的,商超的等等,可以再往下分類。再到消費者,我們在分析第一個階段,大概可以分析到2005年之前,2005年前後和從自由到更自由。

什麼是自由?因為這個階段還是屬於點對點的運輸,基本上沒有管控,憑藉著商家,憑藉著供應商的倉庫,直接可以到門店,到更自由了,這個時間點電商開始發展得比較迅速。所以說是有電商進入到了城市配送裡面,會顯得更加的自由。當然這表示從自由到更自由,沒有更多的管控,沒有更多的調度。

第二個階段,分類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是找到了一些特徵,根據這些特徵分類。所以第二個階段是到消費者端產生的自提櫃,產生了服務站。因為電商的發展,帶來了更多城市貨物的需求,這裡面可以看一下,在中間倉庫到門店之間,已經開始了從集配和共配的配送方式,逐漸的融入到體系裡面,集配和混配會出現在這個場景,是從相對混亂的場景到了集中到分散,這樣相對有序的環境。

第三個階段,逐漸的在集中與分散之後,這裡涉及到了資源的利用和整合,結合現在的,包括互聯網,包括其他的技術手段,可以讓資源從閒置到合理的調度,但是這個合理的調度,未來肯定是還要結合智慧化的。現在我們看來,智慧調度沒有很好的利用到這個場景裡面來。

城市配送的未來場景

這三個階段之後,再看看對未來場景的設想。雖然是設想,但是逐漸在做一些演變,包括政府的,包括企業,也包括新的技術的引入。這個場景是我們剛才分類的整體場景,這裡隨著城市配送受到了幾個方面的影響:一個是市場用戶的需求的轉變,另外一個是城市的管控。兩方面的因素影響了城市配送的模式。

一邊是用戶,用戶的需求更加的個性化,訂單會更加的碎片,這和技術手段是相關的。電商,新零售,全管道都影響到了用戶隨時隨地都可以發出需求,並且形成訂單,而且需求要更高效的接觸到訂單,這樣帶來了後端的物流、製造、銷售的變化。

所以第一個方面是對於用戶往下的對市場的影響,這一邊是城市總控。作為政府,他也希望在城市裡面做到綠色環保,對於民生做到更好的支持,交通裡面的資源更多了,各種流動的車輛類型也越來越多,對交通的管控也做到更好。

兩個方面,對於場景的影響來看一下。對於參與到城市配送中的角色要做到怎麼樣?下面是一個基礎化的轉變,做到數位化、標準化,智慧化。現在在城市供應鏈裡面也用到了標準化託盤,包括一些追溯的設備,都在植入到這個場景裡。

再往上看,下面是基礎環境,上面是運作環境,最終要做到的是敏捷化、柔性化、協同化,這是對於未來城市配送場景的分析結果。

現在是從城市供應鏈的角度,來導向城市裡面設施的佈局,設施功能的轉變,以及流動中的城市配送,城市物流結合,整體看城市供應鏈的發展方向。

今天的分享可以把城市供應鏈的概念做瞭解,因為是一個新的事物,裡面也存在很多可以探討的空間,這也是我們未來要探討的話題。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END-

獲取更多的市場。

這裡第一個就是要做到敏捷化,來支撐傳統企業的需求。第二個是柔性化,現在我們提的新零售也好,智慧製造也好,都提到了面向用戶的,以用戶為中心的供應鏈的全流程的再造。這裡面就一定要強調柔性化,如果在企業的運作裡面沒有柔性化的話,很有可能隨著沒有滿足客戶的要求,導致成本的增高,這樣企業是向下的方向。

這裡就必須要回到柔性化,所以在城市供應連裡面也需要通過柔性化的支撐來支撐產業的發展。全球化,支撐開放性的經濟產業形態。平臺化,不管是物流的網約車也好,還是其他的資訊化平臺也好,他的核心還是在於物流資源的配置,怎麼樣整合這些資源,所以平臺化可以幫助物流供應鏈的發展和支持。

城市物流園區對接城市供應連

下面的環節是關於物流實體園區的,因為成都的物流園區相對來說比較標準,同時規範的也比較早,做得也非常合理,所以我以成都的園區結構來看一看怎麼樣在城市供應連裡面,園區和供應鏈做更好的協同。

基本上每一個城市,當然城市的發展情況不一樣,都會有一定的物流園區的定位,這裡面就可以看一下,一共分了幾塊:空港物流園和國際集裝箱的物流園基本上是面向開放經濟的,對於上面的產業,對接到開放型經濟的服務。另外的物流中心,他是和製造相關的,這個裡面可以和傳統經濟和新經濟發展。另外一個物流園是以支撐新型的產業為主,可以直接對接到上面的新興產業的發展。

城市的物流園區既然做了分類和規劃,那麼我們看看物流園區應該怎麼改造和升級?一共有幾個方向:

首先要做到全流程的資訊化,不管是企業還是平臺,都要基本上做到,但是有些資訊化平臺是沒有對接的,資訊化平臺之間也要相互對接,形成數位化。數位化和資訊化的區別,是通過數位化可以做更加理性的決策,所以第二個是數位化。

另外兩個,一個是採集到基礎的資訊,另外一個是要通過智慧演算法,其他的技術手段來提升各種資源調度的效率和成本控制,這個是智慧化和物聯網。

最後所有串聯起來之後,要做到協同化。協同化相對智慧化的調度,與計畫,與採購,與製造,與物流的協同,最後是以視覺化的方式,更加便利、快捷的管理和做一些表層的運用。

這樣就通過物流的規劃,城市物流的實體的規劃,來支撐產業基金的發展。

再往下,因為城市供應鏈還是以政府為主體的,下面就是政府如何構建和頒佈一些政策。今年,成都市已經頒佈了一些供應鏈的政策,政策大概可以分為資源、資金和機制的建立,來扶持和幫助企業的發展。

同時,除了從這幾個方面要協同、要幫助和推動城市的供應鏈發展之外,另外還需要監控、監管,所以企業裡面現在是在構建關於評價、評估企業進入到這些城市供應鏈裡面作為試點企業,有沒有為城市的供應鏈做出發展的貢獻。

這個結構就是在搭建城市供應鏈結構體系的核心點,當然未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會構建城市供應鏈,因為這是國家戰略。2012年的時候美國已經把供應鏈放到了國家戰略的層面,現在我們國家也是和這種方式接軌。

城市供應鏈一個是向內的,一個是向外的。

從上往下做落地,從下往上做支撐,同時在城市供應連的節點上,對外會對接到國際的城市,對內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對接到國內的其他城市,另外一個是在往城市內部走,就形成了城市配售和城市物流。

下面是沿用剛才對物流園區的分類監控,分了不同類型的物流園區,有外向型的,這四個分類比較傳統。每一個園區的定位有區別,怎麼樣把園區和供應鏈結合。其中一個核心是供應鏈物流的服務模式,把企業裡面所需要的供應鏈的模式做一個分解,像一些JMI,milk run的多一些,和城市的物流園區對接。自然就形成了怎麼樣通過城市的物流園區為企業供應鏈和城市供應鏈做支持。

其他的類型,供應鏈金融,資訊技術,以及其他的服務功能,分別在物流園區再對接。我們就可以相對完整的把一個城市供應鏈所需要的服務細分,和城市的物流設施進行了關聯,這就是我們在討論城市供應鏈的物流園區怎麼對接的矩陣。其他的還有很多細節的模型和方法,這只是其中一個類型。

這個是靜態的,因為一個是倉儲,一個是園區。

城市配送場景的演變

再看一下動態的。我們對於城市配送也做了很長時間的梳理,看城市配送是怎麼發展和演變的,我們這裡列舉了幾個類型:

看看在城市配送裡面分了哪些角色,主要有這些,當然有後面的供應商,還有倉庫,倉庫分兩類,一類是實體倉庫,還有一類是電商的內容中心。再往下是專業市場,各種生鮮冷鏈的專業市場,還有農產品的,水果類的。到後面是門店,門店也可以分成是醫藥的,電商的,商超的等等,可以再往下分類。再到消費者,我們在分析第一個階段,大概可以分析到2005年之前,2005年前後和從自由到更自由。

什麼是自由?因為這個階段還是屬於點對點的運輸,基本上沒有管控,憑藉著商家,憑藉著供應商的倉庫,直接可以到門店,到更自由了,這個時間點電商開始發展得比較迅速。所以說是有電商進入到了城市配送裡面,會顯得更加的自由。當然這表示從自由到更自由,沒有更多的管控,沒有更多的調度。

第二個階段,分類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是找到了一些特徵,根據這些特徵分類。所以第二個階段是到消費者端產生的自提櫃,產生了服務站。因為電商的發展,帶來了更多城市貨物的需求,這裡面可以看一下,在中間倉庫到門店之間,已經開始了從集配和共配的配送方式,逐漸的融入到體系裡面,集配和混配會出現在這個場景,是從相對混亂的場景到了集中到分散,這樣相對有序的環境。

第三個階段,逐漸的在集中與分散之後,這裡涉及到了資源的利用和整合,結合現在的,包括互聯網,包括其他的技術手段,可以讓資源從閒置到合理的調度,但是這個合理的調度,未來肯定是還要結合智慧化的。現在我們看來,智慧調度沒有很好的利用到這個場景裡面來。

城市配送的未來場景

這三個階段之後,再看看對未來場景的設想。雖然是設想,但是逐漸在做一些演變,包括政府的,包括企業,也包括新的技術的引入。這個場景是我們剛才分類的整體場景,這裡隨著城市配送受到了幾個方面的影響:一個是市場用戶的需求的轉變,另外一個是城市的管控。兩方面的因素影響了城市配送的模式。

一邊是用戶,用戶的需求更加的個性化,訂單會更加的碎片,這和技術手段是相關的。電商,新零售,全管道都影響到了用戶隨時隨地都可以發出需求,並且形成訂單,而且需求要更高效的接觸到訂單,這樣帶來了後端的物流、製造、銷售的變化。

所以第一個方面是對於用戶往下的對市場的影響,這一邊是城市總控。作為政府,他也希望在城市裡面做到綠色環保,對於民生做到更好的支持,交通裡面的資源更多了,各種流動的車輛類型也越來越多,對交通的管控也做到更好。

兩個方面,對於場景的影響來看一下。對於參與到城市配送中的角色要做到怎麼樣?下面是一個基礎化的轉變,做到數位化、標準化,智慧化。現在在城市供應鏈裡面也用到了標準化託盤,包括一些追溯的設備,都在植入到這個場景裡。

再往上看,下面是基礎環境,上面是運作環境,最終要做到的是敏捷化、柔性化、協同化,這是對於未來城市配送場景的分析結果。

現在是從城市供應鏈的角度,來導向城市裡面設施的佈局,設施功能的轉變,以及流動中的城市配送,城市物流結合,整體看城市供應鏈的發展方向。

今天的分享可以把城市供應鏈的概念做瞭解,因為是一個新的事物,裡面也存在很多可以探討的空間,這也是我們未來要探討的話題。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