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用羡慕杜蕾斯的文案,做到這3點,你的閱讀量不飆升才怪!

本次講課的嘉賓——吳笑松。

職業媒體人, 歷任《當代體育》、《體壇週報棋道》、《看電影》、《航空世界》、《電影世界》雜誌主編, 九州夢網總編、電影爛番茄策劃人、威音文化執行出版人。

策劃並製作過多本排名第一的雜誌、網站, 目前從事新媒體的策劃製作。

去年才進軍自媒體行業的他, 在經歷了初期閱讀量不穩定、對文章價值判斷的困惑之後, 目前已收穫40萬粉絲, 每月閱讀量總量1200萬-1500萬, 平均每天更新兩篇文章, 單日閱讀量在30萬-50萬, 單篇平均閱讀量15-20萬左右。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是如何“把頭條的閱讀量做大、做穩”的。

相信內容

頭條作為新媒體平臺, 有自身的規律, 也有共性規律。 它仍然要遵循服務性、趣味性等使用者體驗規律。

你無法奢望沒有好的內容就可以在頭條獲得成功。 我們偶爾可能會通過“標題黨”來獲得高的點擊, 但這是概率極低的事件。 我們有時會發現一篇爛稿件比好稿件有更好的點擊率, 這也是概率極低的事件。

相信內容, 就會在我們還沒得到獎品的時候, 能夠自己給自己獎勵, 雖然還沒成功, 但是有樂趣。

相信內容, 就會在每天和標題、字句打交道的過程, 不感覺枯燥, 能夠靜下心來打磨文章。

我們總在說匠人精神, 一篇文章就是一項紙面的工程, 需要匠人的打磨。

相信內容是新媒體人的基本操守。

什麼是好的內容

還要知道什麼才是好的內容:

(1)你的文章對讀者有用嗎?

(2)你的文章能讓讀者產生閱讀快感嗎?

現在的自媒體從業者, 總是強調調性, 但忽視了服務性。

調性容易讓人喜歡上你, 但是讓人長久的喜歡你, 還是要靠服務性。

在我們做的分眾領域中, 是否足夠瞭解讀者需要什麼?是否在不斷地發掘閱讀理由?

公眾號這種媒體形式剛剛誕生的時候, 我們發現閱讀形式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第一個變化, 內容由產品包的形式變成一篇爆文打天下的形式。

第二個變化, 一些傳統的內容在死掉。 服務性在發生變化。

以電影傳媒為例。

我在做微信公號的時候發現, 像專題、人物訪談, 探班(電影預告)、電影解密、深度連載等內容已經無人愛看, 幾乎所有同行都放棄了這種服務內容。

而這些恰恰是我擅長的, 這就相當於一個兵沒武器了。 於是我開始和其他同行一樣, 生產新媒體風格的影評。

但我運營頭條號一段時間後發現, 我之前擅長的內容, 在頭條上也能獲得很高的閱讀量。

其實, 我做今日頭條的過程, 也是一個逐漸找回逝去的服務內容的過程。

我們要意識到, 我們是在一個號稱7億用戶, 日活量2-3億的平臺上做內容。

我們每兩篇爆文,都有可能讀者群完全不同。這也就意味著,你有可能在這個平臺上,服務不同喜好、年齡、觀影經驗的讀者。

這其實給我們提供了可能,無論你做主流大眾市場,還是小眾分眾市場都有成功的可能。日活2、3億的平臺,就算是小眾,體量也小不了。

電影爛番茄決定做的是主流大眾市場。

我們除了傳統的選題:主流商業大片、品質獲獎片、一線電影人、熱點事件外,我們也做:專題、特色文藝片、電影預告、熱點事件、新人等內容。

尤其是,我們特別增加了對5-7分影視劇的報導。這些劇在藝術上並不出色,但是有大量受眾基礎。

我不認為看電影誰的品味比誰的品味高是一個絕對的事情,喜歡齁甜愛情片的電影和喜歡大師之作的觀眾沒有本質區別。

所以,我們沒有文化優越感,這些人也是我們需要服務的讀者。

不是讀者不看傳統優質內容了,而是要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

清楚了我們是在為誰做內容,我們就清楚了我們該做什麼內容。

認識我們的舞臺

根據我的經驗,頭條的演算法由以下幾點構成:

第一次推薦

1、用戶的打開率(標題、封面)。

2、讀者能否把文章開篇讀完。

後續的推薦

3、讀者閱讀文章的時間。

4、評論、點贊數。

1、標題

標題是將文章和讀者建立起聯繫的工具。無論我們是在介紹一個多麼好的事物、產品,首要的是讓讀者或用戶心理能夠產生:哦,這個和我有關。

上圖這篇文章雖然既沒有熱點,又沒有話題,但標題中用“上帝看電影那年”這個說法,和讀者建立了聯繫,所以閱讀量達到了22萬。

另外一個例子:“《釜山行》導演的新作,這次模仿得十分不好看”。

《釜山行》導演的新作,這個似乎在尋找一種聯繫,但是後半句又把這種聯繫割裂了,十分不好看和我有什麼關係?

如果改成“《釜山行》導演的新作撲街了,韓國導演走不出不自黑就不會拍片的怪圈”,就會完成和讀者的聯繫。

好的標題還需要尋找讀者最有認同感的價值標籤。

比如姜武這篇文章,受眾最有認同感的價值標籤是“姜武不紅”。這張臉大家都認識,但是他從沒大紅大紫,這個也是公認。

我們不替他喊冤,也不說明他不紅是什麼原因,而是以“不是未解之謎”,製造了懸念。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好久沒有用有趣來形容一部愛情電影了”。

這個標題就沒和讀者建立起聯繫,“愛情電影”、“有趣”,這都太弱了。再好的文章,用這個標題也推不起來。這個文章的點擊量才幾百個。

讚美一部電影也是一種起標題的好方法。推薦一部好電影,誇一部好電影,永遠是盛產好標題的題材。就看你會不會誇,能不能誇到點子上。

好的標題還需要抓住影視作品最亮的點。一部影視劇有太多的點,標題提煉的點一定要是足夠吸引人關注的。

上圖中的標題,就是找到了一個關注點:結束和開始。

我們還要學會善用第二標題。

頭條有雙標題功能,就像網球的“二發”一樣,讓我們有機會從另外一個角度擬一個備選標題。萬一第一個標題陣亡了,第二個標題能起到續命的作用。

我們非常重視第二標題,每篇文章的第二個標題起名都很認真,不敷衍。

而且第二標題往往採用不同的角度,能起到補位作用。

上圖中的第二個標題更簡潔,且給出了數字的具體細節。後臺推薦時是第二個標題先得到大量推薦的,後來第一個標題才慢慢起來。這第二個標題就起到了補位的作用。

上圖中的第一個標題可能因為含有敏感詞“過審”而導致推薦不高,但閱讀比率還可以。第二個標題的優點是有細節、更鮮明。所以正因有了第二標題的補位,這篇文章才得以獲得了高閱讀量。

我們不要迷信句式標題。

我以前有個編輯,他一直在琢磨頭條的演算法。有一段時間,他發現用網友說的這種方式起標題推薦量高:《這部漫威劇夠硬!網友:直接秒殺今年所有的漫威大片》。

這個標題他用了一次,推薦量比較大,有10多萬的閱讀量,後來他就常用。開始還可以,後來就都撲街了。他說是頭條演算法改了,我就笑他刻舟求劍。

如果你覺得按規律起標題,可就是效果不好,那就是標題張力的問題。

賣點可以通過邏輯來組織,張力有時候需要靈感。對於電影爛番茄來說,60%以上的標題是需要靈感的,對標題不滿意,就繼續優化,直到最終一個好標題蹦出來,你覺得成了,那多半也就成了。

通常情況下,沒有好的標題,不做次優選擇,就先不發,直到一切都ok的標題出來。

靈感就像在黑暗的房間插點,插座插上了,整個房間就亮了。

2、標題圖

關於標題圖和標題誰更重要,有時說不清楚。

頭條推薦頁面有三圖、單圖模式的,我們要儘量用三張圖片。這樣既能傳遞美,也能傳遞信息量。

標題、標題圖,就相當於貨架上貨物的包裝、書店中圖書的封面。要把握好顧客第一眼和第二眼的瞬間機會。

雖然只有三張圖片,但包含了選圖的標準、策劃和設計。

這篇文章選標題圖時,看了很多劇照都一般,後來裁出了中間那幅圖,才有了特寫。

這篇文章選標題圖時,特意在中間放了一位女性的照片,這樣反而很有張力。

這篇文章的左邊兩張標題圖都是裁出來的,因為特寫比較有力。左圖露出的膝蓋是我們按照頭條圖片的固定比例特意保留下來的。由於頭條對圖片有比例要求,所以最好在上傳之前,我們就先裁剪好圖片,保留自己所需要的畫面。

3、開篇

如何提高讀者的閱讀文章的時間——先確保他能讀完你的開篇。

如果讀者從標題進來,開篇沒看完就關上,推薦權重會大大降低。所以開篇很重要。

我們的開篇通常比較簡潔有力,但要有鋪墊、設扣完整,讓讀者有期待感。就像好電影一樣:

開篇,是讀者決定是否將文章讀下去的關鍵。頭條也在計算用戶的閱讀時間,如果你至少能讓用戶讀40秒,那機器就會判斷文章是可讀的,就會繼續加大推薦量。

4、改稿

好稿都是改出來的,我們每天一個很主要的工作就是改稿。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修改的文字量是很大的。下面再給大家看看修改前後的對比稿:

製作內容是一項有體系的工藝標準,想靠某一個小竅門就“一劍定江山”是不可能的。

以上說的這些經驗,都是我們一點點摸索,並完整地走完這段路之後得出的。

相信各位同行也都有各自的心得和體會。我相信在7億用戶的平臺上肯定有不同的生存方式,不同的成功辦法。

祝各位以自己喜歡的方法獲得成功。

標題:要與讀者建立聯繫;尋找讀者最有認同感的價值標籤;抓住文章最亮的點;善用雙標題;不迷信句式。

標題圖:用3張圖;提前按比例裁剪好圖片;多用特寫。

開篇:簡潔有力,鋪墊設扣要完整,給讀者以期待感。

改稿: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

我們每兩篇爆文,都有可能讀者群完全不同。這也就意味著,你有可能在這個平臺上,服務不同喜好、年齡、觀影經驗的讀者。

這其實給我們提供了可能,無論你做主流大眾市場,還是小眾分眾市場都有成功的可能。日活2、3億的平臺,就算是小眾,體量也小不了。

電影爛番茄決定做的是主流大眾市場。

我們除了傳統的選題:主流商業大片、品質獲獎片、一線電影人、熱點事件外,我們也做:專題、特色文藝片、電影預告、熱點事件、新人等內容。

尤其是,我們特別增加了對5-7分影視劇的報導。這些劇在藝術上並不出色,但是有大量受眾基礎。

我不認為看電影誰的品味比誰的品味高是一個絕對的事情,喜歡齁甜愛情片的電影和喜歡大師之作的觀眾沒有本質區別。

所以,我們沒有文化優越感,這些人也是我們需要服務的讀者。

不是讀者不看傳統優質內容了,而是要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

清楚了我們是在為誰做內容,我們就清楚了我們該做什麼內容。

認識我們的舞臺

根據我的經驗,頭條的演算法由以下幾點構成:

第一次推薦

1、用戶的打開率(標題、封面)。

2、讀者能否把文章開篇讀完。

後續的推薦

3、讀者閱讀文章的時間。

4、評論、點贊數。

1、標題

標題是將文章和讀者建立起聯繫的工具。無論我們是在介紹一個多麼好的事物、產品,首要的是讓讀者或用戶心理能夠產生:哦,這個和我有關。

上圖這篇文章雖然既沒有熱點,又沒有話題,但標題中用“上帝看電影那年”這個說法,和讀者建立了聯繫,所以閱讀量達到了22萬。

另外一個例子:“《釜山行》導演的新作,這次模仿得十分不好看”。

《釜山行》導演的新作,這個似乎在尋找一種聯繫,但是後半句又把這種聯繫割裂了,十分不好看和我有什麼關係?

如果改成“《釜山行》導演的新作撲街了,韓國導演走不出不自黑就不會拍片的怪圈”,就會完成和讀者的聯繫。

好的標題還需要尋找讀者最有認同感的價值標籤。

比如姜武這篇文章,受眾最有認同感的價值標籤是“姜武不紅”。這張臉大家都認識,但是他從沒大紅大紫,這個也是公認。

我們不替他喊冤,也不說明他不紅是什麼原因,而是以“不是未解之謎”,製造了懸念。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好久沒有用有趣來形容一部愛情電影了”。

這個標題就沒和讀者建立起聯繫,“愛情電影”、“有趣”,這都太弱了。再好的文章,用這個標題也推不起來。這個文章的點擊量才幾百個。

讚美一部電影也是一種起標題的好方法。推薦一部好電影,誇一部好電影,永遠是盛產好標題的題材。就看你會不會誇,能不能誇到點子上。

好的標題還需要抓住影視作品最亮的點。一部影視劇有太多的點,標題提煉的點一定要是足夠吸引人關注的。

上圖中的標題,就是找到了一個關注點:結束和開始。

我們還要學會善用第二標題。

頭條有雙標題功能,就像網球的“二發”一樣,讓我們有機會從另外一個角度擬一個備選標題。萬一第一個標題陣亡了,第二個標題能起到續命的作用。

我們非常重視第二標題,每篇文章的第二個標題起名都很認真,不敷衍。

而且第二標題往往採用不同的角度,能起到補位作用。

上圖中的第二個標題更簡潔,且給出了數字的具體細節。後臺推薦時是第二個標題先得到大量推薦的,後來第一個標題才慢慢起來。這第二個標題就起到了補位的作用。

上圖中的第一個標題可能因為含有敏感詞“過審”而導致推薦不高,但閱讀比率還可以。第二個標題的優點是有細節、更鮮明。所以正因有了第二標題的補位,這篇文章才得以獲得了高閱讀量。

我們不要迷信句式標題。

我以前有個編輯,他一直在琢磨頭條的演算法。有一段時間,他發現用網友說的這種方式起標題推薦量高:《這部漫威劇夠硬!網友:直接秒殺今年所有的漫威大片》。

這個標題他用了一次,推薦量比較大,有10多萬的閱讀量,後來他就常用。開始還可以,後來就都撲街了。他說是頭條演算法改了,我就笑他刻舟求劍。

如果你覺得按規律起標題,可就是效果不好,那就是標題張力的問題。

賣點可以通過邏輯來組織,張力有時候需要靈感。對於電影爛番茄來說,60%以上的標題是需要靈感的,對標題不滿意,就繼續優化,直到最終一個好標題蹦出來,你覺得成了,那多半也就成了。

通常情況下,沒有好的標題,不做次優選擇,就先不發,直到一切都ok的標題出來。

靈感就像在黑暗的房間插點,插座插上了,整個房間就亮了。

2、標題圖

關於標題圖和標題誰更重要,有時說不清楚。

頭條推薦頁面有三圖、單圖模式的,我們要儘量用三張圖片。這樣既能傳遞美,也能傳遞信息量。

標題、標題圖,就相當於貨架上貨物的包裝、書店中圖書的封面。要把握好顧客第一眼和第二眼的瞬間機會。

雖然只有三張圖片,但包含了選圖的標準、策劃和設計。

這篇文章選標題圖時,看了很多劇照都一般,後來裁出了中間那幅圖,才有了特寫。

這篇文章選標題圖時,特意在中間放了一位女性的照片,這樣反而很有張力。

這篇文章的左邊兩張標題圖都是裁出來的,因為特寫比較有力。左圖露出的膝蓋是我們按照頭條圖片的固定比例特意保留下來的。由於頭條對圖片有比例要求,所以最好在上傳之前,我們就先裁剪好圖片,保留自己所需要的畫面。

3、開篇

如何提高讀者的閱讀文章的時間——先確保他能讀完你的開篇。

如果讀者從標題進來,開篇沒看完就關上,推薦權重會大大降低。所以開篇很重要。

我們的開篇通常比較簡潔有力,但要有鋪墊、設扣完整,讓讀者有期待感。就像好電影一樣:

開篇,是讀者決定是否將文章讀下去的關鍵。頭條也在計算用戶的閱讀時間,如果你至少能讓用戶讀40秒,那機器就會判斷文章是可讀的,就會繼續加大推薦量。

4、改稿

好稿都是改出來的,我們每天一個很主要的工作就是改稿。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修改的文字量是很大的。下面再給大家看看修改前後的對比稿:

製作內容是一項有體系的工藝標準,想靠某一個小竅門就“一劍定江山”是不可能的。

以上說的這些經驗,都是我們一點點摸索,並完整地走完這段路之後得出的。

相信各位同行也都有各自的心得和體會。我相信在7億用戶的平臺上肯定有不同的生存方式,不同的成功辦法。

祝各位以自己喜歡的方法獲得成功。

標題:要與讀者建立聯繫;尋找讀者最有認同感的價值標籤;抓住文章最亮的點;善用雙標題;不迷信句式。

標題圖:用3張圖;提前按比例裁剪好圖片;多用特寫。

開篇:簡潔有力,鋪墊設扣要完整,給讀者以期待感。

改稿: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