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悉尼NBCS:讓個性化學習從“名詞”變成“動詞”

澳大利亞北部海灘基督學校(Northern Beaches Christian School)

在這篇文章裡, 你會瞭解到:

如何將思維慣性與多元智慧的原創性活動結合起來。

讓我們來學習一種神奇的學習經驗:將帶有挑戰的課程內容融入一個廣闊的學習場域,

讓學生們可以選擇個性化學習路徑。

悉尼是一座精彩的城市。 坐落於地球的另一端。 一個人從何處走向何方, 取決於他從哪裡出發。 因此, 在悉尼看世界地圖, 你會獲得一種全新的視角。

北部海灘基督學校(Northern Beaches Christian School)看起來並不像一般學校應有的樣子。 沒有高高的教學樓, 學生們不會按照課程和年齡在不同的樓層開展活動;也沒有長長的樓房, 以同樣的順序在水準方向組織各項課程。 這所學校是一座設有巨大教室的谷地。 我穿過全是玻璃牆的大廳, 迎面看見門上懸掛的一幅指示牌喚起了我的好奇心:The Zone(中文:區域)。

越過門檻, 我使勁揉了揉眼睛確認自己不是在做夢:這是一間巨大的教室。 在我的面前, 約有上百名十一二歲的孩子在學習, 每組人數不等:一人、兩人或者三人一組。

孩子們佔領了整個空間, 每個人都找到了一個地方學習。 從整體上看, 仿佛一場大型龐雜的櫥窗模特秀。 有的孩子身體蜷縮成球形,

有的站得筆直, 還有擺著的歪歪斜斜的姿勢……他們佔據了椅子、桌子、扶手椅、坐墊、圓凳、沙發或者鋪了棉麻地毯的地板。

所有人都聚集在這裡, 毫無疑問, 你也能聽到他們學習時的聲音、同學間的對話、出謀劃策以及用電腦打字的聲音……這是大腦蓬勃發展的聲音。 你聽不到預想中一百多個學生聚在一起時可能產生的那種聲音, 相反, 你根本料想不到還能聽到學習的聲音!

我側耳傾聽, 留意學生們如何使用動詞來定義、分析和評估:“這次活動是要描述各個動植物分類學中一種動物的特點”, 一名女生對另一個同伴說, “而不是為它下定義”, 她補充道。 “啊, 確實!這樣更好!我已經厭倦這些定義了……”她的同伴這樣答道。 諸如“創造”、“比較”、“分類”、“選擇”、“展開”、“解釋”、“排序”等一類的動詞, 在他們的對話中頻頻出現, 也在不同性質的活動中有所體現。

我憑直覺推斷, 每個學生都在開展不同的活動。 我觀察了老師如何游走于不同的學生之間。 他會與每個人交談, 同時也會傾聽其他走過來提問的學生。

我發現, 他會引導每一個學生的學習, 給他們提供關於時間、每項活動最終成果品質或目標的相關指導。 當然, 對話裡又一次充滿了“定義”、“組織”、“分類”、“排序”或“創造”等動詞。 但是這些詞語的具體表現卻不盡相同。

有人在寫文章;有人在創作一幅組織架構圖;還有人在用耳機聽音樂。 在某種程度上, 我推測多元智慧也在這個教室裡發揮了作用, 所有一切都緊密聯結在一起。

辦學理念:個性化教室和學校

悉尼經驗或是巴賽隆納多元智慧模式向我們證明此類做法的可行性:通過設計包含多元活動的教學大綱,老師提供諮詢引導,學生們能夠自主地選擇和往返於不同的教學實踐。

官方檔或是相關指標檔陳列的內容不應成為指導我們教學大綱的唯一標準。只有在教室裡與學生們共用自主權,我們才有可能時刻把握集體與個人不同的邏輯遞進模式,重新設計課程內容。

教師負責籌備各種學習經驗,展示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評估工具和每項活動的作品;每天在課堂上分享教學決策,然後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的學習路徑。

21世紀的教室是令人激動的教室。在這裡,學習、發現、組織和轉變周圍世界乃至我們自己,讓人覺得有趣、刺激、勇敢、充滿挑戰和熱情,同時也提醒大家學習不是背誦了再遺忘,而需要學會理解、創建、創造力和感知。

在教室裡,老師是一名學習經驗的設計師。以增強學生參與度為目標來組織課程內容,協調時間、方式和工具,以便更好地服務整個過程,包括整體發展、終身學習,以及對於生活、發現自我和發現世界的熱情。

21世紀學校以學習為中心。這是一種與同伴共用的學習,師生皆可成為同伴。學習的共同目標是打造出一個超越校園邊界的社群。因此,教學意味著設計出激發學生和設計者潛能的學習經驗,師生間的角色也會因為共同的目標進行互換。在21世紀學校裡,教學退位讓賢,學習佔據著主導地位。

這些改變也決定了21世紀學校個性化教育的幾大特點:

製作教學大綱時,既注重方法和活動,也兼顧呈現資訊和評估學生理解能力的方式。

整合認知策略,並圍繞怎樣“學會學習”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思考”這兩個方面展開,形成一種更加自覺和具有執行力的學習文化。

整合同學間的合作策略,改善個人動機、成效、乃至下文要講到的——21世紀社會的核心。

整合衝突的不同表現形式:驚奇、謎團、挑戰、問題、對話或競爭,以及所有其他積極構築知識和各項潛能的形式。

確保學生對於個人進程決策的自主性,尋求多種方法不斷增強學生在發現和協商個人學習路徑時的自主性。

設計學習經驗,讓課程內容緊跟漸近和結構化的範式,讓課程內容不僅僅局限於官方檔或諮詢材料提供的邏輯順序,更要參考將每項原理付諸實踐後整合的經驗。

布魯姆分類法(BLOOM)與多元智能

將多元智慧模型提倡的活動多樣性與一套相關的認知策略方案整合在一起並不容易。於是,21世紀學校的老師將目光投向了布魯姆分類學(Bloom's taxonomy)。布魯姆分類學理的六個分類包含了一系列聚焦學習的策略。這六個分類按照金字塔形狀排列,越靠近塔尖的活動類別難度係數越大。

北部海灘基督學校的老師們編寫教學大綱時,在一張表格上交叉畫出2個關鍵模型。橫軸代表多元智慧所聚焦的活動多樣性,縱軸代表布魯姆分類學包含的認知策略。由此畫出了48個方格的矩陣。這一獨創工具讓老師們能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以更協調融洽的方式創建不同的活動,也能在關聯性更強的領域內組織多種方法和整合認知策略。

不同的智慧引導每項活動的“風格”、材料的使用或是學習的表現形式;而布魯姆的動詞則明確了目標並因此強調有意識評估和必要的認知策略。

由此,不同的交叉點衍生出不同的活動,例如用架構圖來對比不同動物的特點,就屬於“分析”類別與空間智慧的交匯點。而用系列文章來描述每一個生態系統並回想其主要特點,則是“回憶”類別和語文智慧交匯的結果。

當然,還可以發明一個手勢或姿勢來集中體現某一類動物的主要特點,作為“創造”類別與肢體動覺智慧交匯碰撞的結果。以此類推,就能列出一張長長的活動清單,打造充滿創意和激情的課堂活動。

開始編制矩陣時,以微型教學為起點編寫理解目標,希望學生們能通過我們設計的學習經驗的整體來理解以上目標。

在每一個交匯處,所對應的活動都由以下形式構成,並能把所有必要內容展示給學生:

標題

交匯的智慧和布魯姆的類別名稱

學習目標

挑戰:待解開的引言問題或是謎語

最終結果或成果

必要的材料和內容

預估執行時間

評估標準

最終成果評估細則

與矩陣中其他相近或相關活動的關係

多虧了我們設計的多元活動,我們也能提供不同的個性化方案。比如說,針對某一個原理,我們可以制定一定的學習順序讓學生遵守,比如在布魯姆分類學的金字塔模型上,從塔底開始往塔尖方向開展活動。

然而按照北部海灘基督學校的經驗顯示,從塔尖的創造性活動開始,更能激發學生的動力,也改善後續活動中的參與度和成效。在創建了大量活動後,還要增加建立各項不同路徑的可能性。這樣,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或給予他們更大的決定權,形成更加個性化的教育模式。

在規劃整體矩陣的獎勵時,推薦製作勳章或綬帶:藉此設計一個激動人心的挑戰系統,同時強調自我驅動的重要性。老師可以決定哪些是必修活動並為其頒發獎勵或勳章(這些獎勵不影響最後的分數),比如完成三項以上與某種智慧相關的活動以及三項與思考策略有關的活動。

可以把勳章名稱設定為“超級思想家”、“查理斯·達爾文”或是“你是一名藝術家!”等等,都能很好地激勵學生達到最低要求。一旦成功後,他們可以憑這些勳章繼續開展新的活動,強化個人需求或增強個人特質和興趣。

在你的學校可以怎麼做?

1.把布魯姆帶到你的學校和教室裡去。

有趣的是,“布魯姆”(bloom)的英語是綻放的意思。我們不知道這是否就是這位探索者自己摸索分類學的本意,但至少可以讓他的分類學在你的教室和學校裡“綻放”。給你的學生們介紹分類學,當你與學生一起協作的時候,為他們標記和強調相關行為,不是做簡單的練習,而是把它當成認知策略,幫助思維盡情綻放。為了建立更加自覺地自學氛圍,增加教室裡反思性問題的數量。

2.從簡單的挑戰開始。

在畫矩陣之前,以布魯姆分類法為基礎創建各項活動,讓學生們每天都試著識別不同的認知策略。現在,試著把多元智慧與布魯姆分類法交叉,然後據此發明5個與你最喜歡的課程內容有關的活動事例。

3.自治日或20%法則。

無需害怕自主性。穀歌允許員工把20%的工作時間用於做自己喜歡的任何事情。這是丹尼爾·平克(Daniel Pink)的動機法則。我們成年人往往害怕學生在教室裡獲得自治。每年選一天定為自治日,這天每個人都可以學習甚至是教授任何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你敢把每週20%的時間讓給學生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嗎?分享自治權其實是對創造性、責任心和集體承諾的一種挑戰。

4.結伴治學。

如果你有自己的矩陣,而你同一門課的同事做了另一張矩陣,為什麼不把兩張累加在一起,然後給學生一些自主權讓他們來選擇哪些是必修,哪些是可選的項目?你敢把同一課程所有學生和其他老師都聚集到這個模型上嗎?你已經擁有了所有的必要元素啦。

5.用一個矩陣圖試試。

就是現在!選擇理解的目標和內容,並為每項智慧和類別都設計一項活動。最終你需要寫出8項不同的活動。為什麼不把它帶到教室去,進一步豐富我們在巴賽隆納蒙瑟拉特島學校學到的調色板模型?

6.矩陣節。

專門用一天的時間來根據矩陣在校內開始活動,儘量協調在同一個週期或時間段內。這一天你們可以在某個特殊的空間裡學習,跟平時完全不一樣,延長學習時間或任意規定時間。試著給學生們更多自主權,享受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並為他們提供建議。

其他補充資訊

1.澳大利亞悉尼北部海灘基督學校

這所悉尼以創新和學習為中心的學校社區,悉尼以把教育創新的方式付諸實踐而聞名於世。這所學校最為突出的就是它創建了一個模型,它將多元智慧與思維過程分類相結合,將課程組織成模組,並賦予學生選擇何種學習路徑的自由。

www.scil.com.au

2.紐西蘭基督城Discovery1小學

紐西蘭基督城的Discovery1小學,設計了社區官方課程的組織、方法和評價。這樣,家長、學生和教師,以及其他教育專業人士和周邊的專家可以一起努力重新設計社區的學校。有了這一理念,他們成為了一個致力於“發現”的社區,學生可以在他們自己的時間表上做出決定,與父母和老師協商他們自己的評估承諾等等。

www.discovery1.school.nz

3.巴西聖保羅Lumiar學校

巴西聖保羅Lumiar學校是三所不同的小學,但是卻遵循著同樣的教學方式:“知識構建中的基礎就是互動和跨學科的聯結”。在這些學校裡,沒有課程,沒有固定的時間表,沒有老式的教師。恰恰相反,學生們能夠每天自由的參與到3-4個不同專案裡。他們自己在導師的幫助下選擇和定義項目。輔導者需要觀察,評價,建議來保證學生的進步,並夠根據21世紀的核心能力評估學生的收穫。

www.lumiar.org.br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LIFE教育創新”,原報告《Viaje a la escuela del siglo XXI》首發於TELEFONICA基金會網頁,由Sofia翻譯成中文。

辦學理念:個性化教室和學校

悉尼經驗或是巴賽隆納多元智慧模式向我們證明此類做法的可行性:通過設計包含多元活動的教學大綱,老師提供諮詢引導,學生們能夠自主地選擇和往返於不同的教學實踐。

官方檔或是相關指標檔陳列的內容不應成為指導我們教學大綱的唯一標準。只有在教室裡與學生們共用自主權,我們才有可能時刻把握集體與個人不同的邏輯遞進模式,重新設計課程內容。

教師負責籌備各種學習經驗,展示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評估工具和每項活動的作品;每天在課堂上分享教學決策,然後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的學習路徑。

21世紀的教室是令人激動的教室。在這裡,學習、發現、組織和轉變周圍世界乃至我們自己,讓人覺得有趣、刺激、勇敢、充滿挑戰和熱情,同時也提醒大家學習不是背誦了再遺忘,而需要學會理解、創建、創造力和感知。

在教室裡,老師是一名學習經驗的設計師。以增強學生參與度為目標來組織課程內容,協調時間、方式和工具,以便更好地服務整個過程,包括整體發展、終身學習,以及對於生活、發現自我和發現世界的熱情。

21世紀學校以學習為中心。這是一種與同伴共用的學習,師生皆可成為同伴。學習的共同目標是打造出一個超越校園邊界的社群。因此,教學意味著設計出激發學生和設計者潛能的學習經驗,師生間的角色也會因為共同的目標進行互換。在21世紀學校裡,教學退位讓賢,學習佔據著主導地位。

這些改變也決定了21世紀學校個性化教育的幾大特點:

製作教學大綱時,既注重方法和活動,也兼顧呈現資訊和評估學生理解能力的方式。

整合認知策略,並圍繞怎樣“學會學習”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思考”這兩個方面展開,形成一種更加自覺和具有執行力的學習文化。

整合同學間的合作策略,改善個人動機、成效、乃至下文要講到的——21世紀社會的核心。

整合衝突的不同表現形式:驚奇、謎團、挑戰、問題、對話或競爭,以及所有其他積極構築知識和各項潛能的形式。

確保學生對於個人進程決策的自主性,尋求多種方法不斷增強學生在發現和協商個人學習路徑時的自主性。

設計學習經驗,讓課程內容緊跟漸近和結構化的範式,讓課程內容不僅僅局限於官方檔或諮詢材料提供的邏輯順序,更要參考將每項原理付諸實踐後整合的經驗。

布魯姆分類法(BLOOM)與多元智能

將多元智慧模型提倡的活動多樣性與一套相關的認知策略方案整合在一起並不容易。於是,21世紀學校的老師將目光投向了布魯姆分類學(Bloom's taxonomy)。布魯姆分類學理的六個分類包含了一系列聚焦學習的策略。這六個分類按照金字塔形狀排列,越靠近塔尖的活動類別難度係數越大。

北部海灘基督學校的老師們編寫教學大綱時,在一張表格上交叉畫出2個關鍵模型。橫軸代表多元智慧所聚焦的活動多樣性,縱軸代表布魯姆分類學包含的認知策略。由此畫出了48個方格的矩陣。這一獨創工具讓老師們能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以更協調融洽的方式創建不同的活動,也能在關聯性更強的領域內組織多種方法和整合認知策略。

不同的智慧引導每項活動的“風格”、材料的使用或是學習的表現形式;而布魯姆的動詞則明確了目標並因此強調有意識評估和必要的認知策略。

由此,不同的交叉點衍生出不同的活動,例如用架構圖來對比不同動物的特點,就屬於“分析”類別與空間智慧的交匯點。而用系列文章來描述每一個生態系統並回想其主要特點,則是“回憶”類別和語文智慧交匯的結果。

當然,還可以發明一個手勢或姿勢來集中體現某一類動物的主要特點,作為“創造”類別與肢體動覺智慧交匯碰撞的結果。以此類推,就能列出一張長長的活動清單,打造充滿創意和激情的課堂活動。

開始編制矩陣時,以微型教學為起點編寫理解目標,希望學生們能通過我們設計的學習經驗的整體來理解以上目標。

在每一個交匯處,所對應的活動都由以下形式構成,並能把所有必要內容展示給學生:

標題

交匯的智慧和布魯姆的類別名稱

學習目標

挑戰:待解開的引言問題或是謎語

最終結果或成果

必要的材料和內容

預估執行時間

評估標準

最終成果評估細則

與矩陣中其他相近或相關活動的關係

多虧了我們設計的多元活動,我們也能提供不同的個性化方案。比如說,針對某一個原理,我們可以制定一定的學習順序讓學生遵守,比如在布魯姆分類學的金字塔模型上,從塔底開始往塔尖方向開展活動。

然而按照北部海灘基督學校的經驗顯示,從塔尖的創造性活動開始,更能激發學生的動力,也改善後續活動中的參與度和成效。在創建了大量活動後,還要增加建立各項不同路徑的可能性。這樣,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或給予他們更大的決定權,形成更加個性化的教育模式。

在規劃整體矩陣的獎勵時,推薦製作勳章或綬帶:藉此設計一個激動人心的挑戰系統,同時強調自我驅動的重要性。老師可以決定哪些是必修活動並為其頒發獎勵或勳章(這些獎勵不影響最後的分數),比如完成三項以上與某種智慧相關的活動以及三項與思考策略有關的活動。

可以把勳章名稱設定為“超級思想家”、“查理斯·達爾文”或是“你是一名藝術家!”等等,都能很好地激勵學生達到最低要求。一旦成功後,他們可以憑這些勳章繼續開展新的活動,強化個人需求或增強個人特質和興趣。

在你的學校可以怎麼做?

1.把布魯姆帶到你的學校和教室裡去。

有趣的是,“布魯姆”(bloom)的英語是綻放的意思。我們不知道這是否就是這位探索者自己摸索分類學的本意,但至少可以讓他的分類學在你的教室和學校裡“綻放”。給你的學生們介紹分類學,當你與學生一起協作的時候,為他們標記和強調相關行為,不是做簡單的練習,而是把它當成認知策略,幫助思維盡情綻放。為了建立更加自覺地自學氛圍,增加教室裡反思性問題的數量。

2.從簡單的挑戰開始。

在畫矩陣之前,以布魯姆分類法為基礎創建各項活動,讓學生們每天都試著識別不同的認知策略。現在,試著把多元智慧與布魯姆分類法交叉,然後據此發明5個與你最喜歡的課程內容有關的活動事例。

3.自治日或20%法則。

無需害怕自主性。穀歌允許員工把20%的工作時間用於做自己喜歡的任何事情。這是丹尼爾·平克(Daniel Pink)的動機法則。我們成年人往往害怕學生在教室裡獲得自治。每年選一天定為自治日,這天每個人都可以學習甚至是教授任何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你敢把每週20%的時間讓給學生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嗎?分享自治權其實是對創造性、責任心和集體承諾的一種挑戰。

4.結伴治學。

如果你有自己的矩陣,而你同一門課的同事做了另一張矩陣,為什麼不把兩張累加在一起,然後給學生一些自主權讓他們來選擇哪些是必修,哪些是可選的項目?你敢把同一課程所有學生和其他老師都聚集到這個模型上嗎?你已經擁有了所有的必要元素啦。

5.用一個矩陣圖試試。

就是現在!選擇理解的目標和內容,並為每項智慧和類別都設計一項活動。最終你需要寫出8項不同的活動。為什麼不把它帶到教室去,進一步豐富我們在巴賽隆納蒙瑟拉特島學校學到的調色板模型?

6.矩陣節。

專門用一天的時間來根據矩陣在校內開始活動,儘量協調在同一個週期或時間段內。這一天你們可以在某個特殊的空間裡學習,跟平時完全不一樣,延長學習時間或任意規定時間。試著給學生們更多自主權,享受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並為他們提供建議。

其他補充資訊

1.澳大利亞悉尼北部海灘基督學校

這所悉尼以創新和學習為中心的學校社區,悉尼以把教育創新的方式付諸實踐而聞名於世。這所學校最為突出的就是它創建了一個模型,它將多元智慧與思維過程分類相結合,將課程組織成模組,並賦予學生選擇何種學習路徑的自由。

www.scil.com.au

2.紐西蘭基督城Discovery1小學

紐西蘭基督城的Discovery1小學,設計了社區官方課程的組織、方法和評價。這樣,家長、學生和教師,以及其他教育專業人士和周邊的專家可以一起努力重新設計社區的學校。有了這一理念,他們成為了一個致力於“發現”的社區,學生可以在他們自己的時間表上做出決定,與父母和老師協商他們自己的評估承諾等等。

www.discovery1.school.nz

3.巴西聖保羅Lumiar學校

巴西聖保羅Lumiar學校是三所不同的小學,但是卻遵循著同樣的教學方式:“知識構建中的基礎就是互動和跨學科的聯結”。在這些學校裡,沒有課程,沒有固定的時間表,沒有老式的教師。恰恰相反,學生們能夠每天自由的參與到3-4個不同專案裡。他們自己在導師的幫助下選擇和定義項目。輔導者需要觀察,評價,建議來保證學生的進步,並夠根據21世紀的核心能力評估學生的收穫。

www.lumiar.org.br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LIFE教育創新”,原報告《Viaje a la escuela del siglo XXI》首發於TELEFONICA基金會網頁,由Sofia翻譯成中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