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元:吸引商業模式創新企業到前海產生聚集效應

4月8日, 由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管理委員會和招商局集團聯合主辦、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貿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暨一帶一路國際經貿合作先導區研討會”在蛇口隆重舉行。

中國-東盟中心貿易投資部李元發言。 他認為, 前海在金融方面有很大的優勢, 但是這個創新不光是前海自己來創新, 企業是主體, 他們的商業模式創新非常重要。 如果把有商業模式創新的企業吸引到前海來, 這就會是一個聚集效應。

以下為文字演講實錄:

今天這個會議主題也非常明確,

“一帶一路國際經貿合作先導區”, 所以到底先導什麼, 怎麼先導?我們肯定是吸引新企業進來, 是開展國際業務的。 國際業務怎麼能夠引領一帶一路的經貿合作, 我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 我還是介紹一下中國與東盟合作的一些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看能不能從側面給我們前海的開發出一點主意。

“一帶一路”是大的國家戰略。 從貿易來說, 中國和東盟協定簽署以來發展很快, 但這兩年碰到瓶頸了, 一直到2014年我們對東盟的貿易額還是增長的, 2014年中國-東盟貿易額是480億, 總體降幅較小, 但下滑的勢頭也不是很好, 除了經濟上的原因, 我想阻礙貿易發展的肯定還有在貿易流通領域的一些問題, 特別是貿易方式問題。

這麼多年來在國際貿易方式方面一直沒有創新。 我們雖然有跨境電商, 但是跨境電商受到結算、通關影響並沒有那麼迅速, 還是傳統的貿易通關方式, 我們跟周邊國家車也只能到邊界, 運輸、物流方面沒有通暢, 貿易便利化方面, 儘管中國-東盟雙方政策做了很多努力, 但確實還有很大的問題, 政策問題、執行問題, 並不是說市場飽和, 我認為雙方需求還是很大的, 但是貿易方式沒有創新, 難有質的飛躍。 像深圳前些年一達通外貿綜合服務企業, 就拉動了比較大的外貿額。 所以在“一帶一路”發展過程中如果貿易模式不創新還會制約我們發展。

在投資方面, 中國-東盟投資增長很快, 去年因為外匯的原因, 中國在東盟的投資是下降15%左右,

總體來講投資勢頭還是很好的, 但是投資過程當中我們看到很多問題, 一個是我們對東盟投資增長的主體還是大國企的投資, 參與東盟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有比較大的增長, 包括電力能源、交通運輸、港口這方面增長比較快, 相對來說國企來說資金雄厚, 再一個國企各方面有它的優勢。 像民營企業的投資, 很多風險(政策風險、匯率風險、法律風險), 國企風險相對少一點。 還有產能合作這一塊, 對民企來說也是資金非常缺乏的一塊, 很多民營企業和產能轉移第一確實缺資金, 第二並不是它非常願意轉型, 它還是希望跟一些資金合作, 才能完成它的產業轉型, 這樣有一個安穩性, 作為民營企業在外面投資很多風險,
它得有一個保障, 不光資金、法律服務方面, 如果有保障可能是更有利的。 我覺得在前海先導區的實驗方面, 要自主創新、政策創新, 從國家拿到一些優惠的政策, 這個是一方面。

第二方面, 我們還要要商業模式、融資模式等有所創新, 前海在金融方面有很大的優勢, 但是這個創新我認為不光是我們前海自己來創新, 企業是主體, 他們的商業模式創新非常重要。 我們如果把有商業模式創新的企業吸引到前海來, 這就會是一個聚集效應。 比如說阿裡巴巴在杭州, 它就給杭州帶來聚集效應, 我們在“一帶一路”貿易投資過程中, 如果我們企業有這方面商業模式的創新, 這種創新如果能夠落在前海,

我想前海媽灣“國際經貿合作先導區”的功能就算實現了一大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