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市值縮水400億,長長長虹不長紅!|一個中國式失敗標本

文 | Sir

“以前聽說它品質不錯, 連著買了三台, 結果一台會閃退, 一台過保就壞。 再也不會買長虹。 ”

這是創哥在知乎上看到的留言。 以品質著稱的國民彩電,

竟然也沒人用了。

四川長虹, 曾經在彩電行業做了20年的霸主, 市值達到580億, 跺一跺腳, 彩電行業也要抖三抖。

如今, 市值暴跌400億, 跌落神壇, 在家電行業排名末尾。 “價格屠夫”倪潤峰也沒能挽救長虹的衰落。

曾經創維和格力進軍綿陽市的時候,

長虹高管說:“沒事, 不怕, 我們坐著賣就行, 他們做不大。 ”

沒想到, 對手越做越大, 反而長虹卻越做越小了。

長虹, 並沒有長紅。

每賣三台就有一台長虹

稱霸彩電行業20年

1997年, 國內每賣出三台彩電, 其中就有一台長虹, 市場占比達到35%。 當年的長虹, 絕對是彩電行業的霸主。

一個軍轉民的國企, 搞出了如此大的成績, 這裡面的關鍵人物就是“價格屠夫”倪潤峰, 一個長虹崛起的掌舵人。

倪潤峰出生于山東, 求學于大連工學院機械製造專業, 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四川省綿陽市長虹電視機廠, 1985年5月任長虹電視機廠廠長。

從技術崗轉管理崗的倪潤峰沒有一點點迷茫, 反而展現出了極高的經商天份, 不按常理出牌的價格戰, 讓倪潤峰一戰成名。

1988年, 國內彩電嚴重緊缺, 搶購倒賣情況嚴重, 普通老百姓花兩倍的牌價都很難買到彩電, 導致“百姓多花錢、廠家掙不到錢”。 第二年, 國內企業引進先進生產線後, 又出現了產品積壓的局面, 長虹更是積壓嚴重, 光上半年倉庫就積壓了20萬台, 資金周轉不靈。

長虹請示省物價局後, 倪潤峰開始了第一次價格戰, 長虹彩電降價350塊, 這在當時來說, 簡直下了血本, 長虹積壓的彩電立馬銷售一空, 到1990年, 長虹首次成為彩電銷售冠軍。

1996年, 進口品牌25英寸以上的彩電, 在北上廣一線城市市場佔有率達到了80%, 而且價格賣的奇高,

每台賣到了8000—14000元, 國產彩電基本沒什麼市場份額。

面對進口品牌的威脅, 倪潤峰再次進行價格戰, 同樣的技術, 同樣的品質, 但長虹彩電的價格比洋品牌低18%。 其他品牌跟著降價, 用價格打敗了洋品牌, 使國產彩電的市場份額慢慢翻身。

索尼中國家用電氣部的負責人田山丈洋說:

今後索尼將不再在低端產品上與中國品牌較量,其產品發展方向將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同時在價格上也將更富有競爭力。

兩次價格戰之後,長虹的銷量只增不減,1996年創造了440萬台彩電的銷量,這簡直是個破天荒的紀錄。1997年長虹創造了660萬台的銷量。而TCL只銷了134萬台,康佳不超過200萬台。

倪潤峰還通過“承兌”的方式,讓經銷商拿到了高額的“扣點”,心甘情願為長虹經銷彩電。

長虹還進行“家電下鄉”,春季把彩電免費送下鄉,秋天豐收後農民有錢了再去收錢。

通過種種措施,長虹的業績不斷攀升,坐穩了中國彩電的第一把交椅,這一坐就是20年。

兩年虧損56億

開拓不成反倒賠本

價格戰讓長虹成了行業老大,但也為長虹埋下了危機。1999年到2001年間,倪潤峰發起了第三次價格戰。

在所有的彩電零部件中,顯像管占總成本的70%左右。為了能壟斷彩電市場,長虹在雄厚的資金支持下,拿到了全國彩色顯像管產量的70%,應付款項從35億直線飆升到近62億,計畫產量達到了800萬台,但當年的銷售量只有600萬台,庫存達到77億元。

第三次價格戰不僅沒能壟斷彩電市場,反而讓TCL、創維和康佳這三家巨頭結成了穩定的同盟,一起對抗長虹。

內需難以解決庫存,長虹尋求出口,2001年決定進軍美國,倪潤峰數次到美國考察後,與APEX公司簽了合作協定,將長虹產品貼上APEX的牌子打入美國市場。

沒想到,與APEX的合作不僅沒能開拓海外市場,反倒讓長虹虧損嚴重。一車車的彩電運出去後,貨款卻遲遲收不到。到2004年,APEX拖欠長虹4.63億美元貨款,僅收回1.5億美元,導致長虹在2004年虧損36.81億元,產生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可謂是成也價格戰,敗也價格戰。

當年,倪潤峰卸任,趙勇接任。

在這之後,長虹的彩電業務增長緩慢,白電方面的空調、電池業務也是沒有起色。

這時,又遇到了彩電行業轉型的十字路口,傳統電視是升級到等離子電視,還是液晶屏電視。由於技術限制,當時的等離子是大屏電視,液晶屏是小屏電視。經過艱難抉擇,趙勇領導下的長虹,選擇了等離子。

2006年,長虹豪擲20億美元,收購韓國歐麗安等離子公司,隨後又投資7.2億元,成立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生產等離子面板。

沒想到,長虹這次又賭錯了,等離子電視因為價格高昂,進入市場緩慢,液晶屏隨著技術的發展,變成了大屏電視,成為了時代的寵兒。

2014年,長虹發佈公告,擬以6420萬元的價格出售連年虧損的虹歐公司61.48%股權,而長虹對虹歐的投資已經達到了17.2億,2015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9.80億元。

兩次巨虧之後,長虹漸漸泯然眾人矣!

市值縮水400億

長虹犯了3個致命錯誤

20年前,巔峰時期的四川長虹市值達到580億,昨天收盤時,市值不足143億,市值縮水400多億。

雖然這些年來,長虹開枝散葉,投資運輸、房地產、手機通訊等行業,但也沒能止住頹勢,市值不斷縮水。

為什麼當年的江湖霸主,如今排名末尾,創哥看來,犯了三個致命錯誤。

錯誤一:戰略失誤

前兩次價格戰的成功,讓長虹看到了自身的優勢,發動了第三次價格戰,沒想到這次價格戰讓長虹陷到了泥潭,不僅沒能擴大優勢,反而出現了公司歷史上的首次虧損,阻礙了進軍國外的節奏。

之後選擇的等離子面板,更是脫離了時代的主流。

曾任海爾集團執行總裁的楊綿綿說:“有價格的產品不打價格戰”。長虹將精力放在了爭奪市場份額上,卻忽視了產品的研發,導致產品跟其他品牌相比,並沒有什麼優勢。

戰術的錯誤可以挽回,但戰略的錯誤是致命的。

錯誤二:產品乏味

1995年,長虹“以產業報國、民族昌盛為己任”的經營理念,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如今這個理念已經難以跟上時代發展。

戰略失誤,唯有在技術上彌補,打造單個爆品或者多個爆品提升品牌知名度,但長虹除了以前彩色電視機這一款爆品外,再無其他爆品。

以小米電視這個後入者為例,在京東商城上的銷售資料,是長虹電視的近10倍。

在互聯網時代,小米因為不斷製造爆品,成為現象級公司,而長虹只能不斷沒落,產品乏味,沒有爆品,也是長虹衰弱的一個原因。

跟不上時代發展,註定要被淘汰。

錯誤三:人員冗雜

借用知乎上一位網友的故事:

當時很想進入長虹公司。但是發現,州辦事處經理,是分公司經理的2舅,我區域的業務是2舅的表哥,售後老總是2舅的表弟。基本都是四川人。當時也不在乎,等長虹公司回復。

但是等待的過程中。收到無數次創維的邀請,以及工作經驗溝通。以及創維給予的高厚待遇。長虹不屑一顧。

最後挽不過創維,等不得時間。進入創維。

當年無數精英和我一樣的情況。

如今不是計劃經濟時期,也不是國企鐵飯碗時期,這個故事從側方反映了長虹的人員還是比較冗雜的,不管哪個公司,需要能做事,會做事的員工,而不是混關係的員工。

四川長虹是一個名震中外的企業,曾經被日本同行稱為“中國版松下”,如今一年不如一年,有歷史原因,也有如今的原因。

以前的長虹有很多優勢,比如資金與技術,但如今漸漸把這種優勢變成了劣勢。

不是時代拋棄了長虹,而是長虹拋棄了自己!

中興與“中芯”的事給中國企業敲一個警鐘:

技術是一切的發展源泉,

唯有技術不斷領先,

才能自立于企業之林。

參考資料:

介面:《【深度】掙扎的四川長虹》

百度文庫:《案例分析-價格策略-長虹價格戰》

知乎:《長虹電視是怎麼衰落的?》

今後索尼將不再在低端產品上與中國品牌較量,其產品發展方向將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同時在價格上也將更富有競爭力。

兩次價格戰之後,長虹的銷量只增不減,1996年創造了440萬台彩電的銷量,這簡直是個破天荒的紀錄。1997年長虹創造了660萬台的銷量。而TCL只銷了134萬台,康佳不超過200萬台。

倪潤峰還通過“承兌”的方式,讓經銷商拿到了高額的“扣點”,心甘情願為長虹經銷彩電。

長虹還進行“家電下鄉”,春季把彩電免費送下鄉,秋天豐收後農民有錢了再去收錢。

通過種種措施,長虹的業績不斷攀升,坐穩了中國彩電的第一把交椅,這一坐就是20年。

兩年虧損56億

開拓不成反倒賠本

價格戰讓長虹成了行業老大,但也為長虹埋下了危機。1999年到2001年間,倪潤峰發起了第三次價格戰。

在所有的彩電零部件中,顯像管占總成本的70%左右。為了能壟斷彩電市場,長虹在雄厚的資金支持下,拿到了全國彩色顯像管產量的70%,應付款項從35億直線飆升到近62億,計畫產量達到了800萬台,但當年的銷售量只有600萬台,庫存達到77億元。

第三次價格戰不僅沒能壟斷彩電市場,反而讓TCL、創維和康佳這三家巨頭結成了穩定的同盟,一起對抗長虹。

內需難以解決庫存,長虹尋求出口,2001年決定進軍美國,倪潤峰數次到美國考察後,與APEX公司簽了合作協定,將長虹產品貼上APEX的牌子打入美國市場。

沒想到,與APEX的合作不僅沒能開拓海外市場,反倒讓長虹虧損嚴重。一車車的彩電運出去後,貨款卻遲遲收不到。到2004年,APEX拖欠長虹4.63億美元貨款,僅收回1.5億美元,導致長虹在2004年虧損36.81億元,產生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可謂是成也價格戰,敗也價格戰。

當年,倪潤峰卸任,趙勇接任。

在這之後,長虹的彩電業務增長緩慢,白電方面的空調、電池業務也是沒有起色。

這時,又遇到了彩電行業轉型的十字路口,傳統電視是升級到等離子電視,還是液晶屏電視。由於技術限制,當時的等離子是大屏電視,液晶屏是小屏電視。經過艱難抉擇,趙勇領導下的長虹,選擇了等離子。

2006年,長虹豪擲20億美元,收購韓國歐麗安等離子公司,隨後又投資7.2億元,成立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生產等離子面板。

沒想到,長虹這次又賭錯了,等離子電視因為價格高昂,進入市場緩慢,液晶屏隨著技術的發展,變成了大屏電視,成為了時代的寵兒。

2014年,長虹發佈公告,擬以6420萬元的價格出售連年虧損的虹歐公司61.48%股權,而長虹對虹歐的投資已經達到了17.2億,2015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9.80億元。

兩次巨虧之後,長虹漸漸泯然眾人矣!

市值縮水400億

長虹犯了3個致命錯誤

20年前,巔峰時期的四川長虹市值達到580億,昨天收盤時,市值不足143億,市值縮水400多億。

雖然這些年來,長虹開枝散葉,投資運輸、房地產、手機通訊等行業,但也沒能止住頹勢,市值不斷縮水。

為什麼當年的江湖霸主,如今排名末尾,創哥看來,犯了三個致命錯誤。

錯誤一:戰略失誤

前兩次價格戰的成功,讓長虹看到了自身的優勢,發動了第三次價格戰,沒想到這次價格戰讓長虹陷到了泥潭,不僅沒能擴大優勢,反而出現了公司歷史上的首次虧損,阻礙了進軍國外的節奏。

之後選擇的等離子面板,更是脫離了時代的主流。

曾任海爾集團執行總裁的楊綿綿說:“有價格的產品不打價格戰”。長虹將精力放在了爭奪市場份額上,卻忽視了產品的研發,導致產品跟其他品牌相比,並沒有什麼優勢。

戰術的錯誤可以挽回,但戰略的錯誤是致命的。

錯誤二:產品乏味

1995年,長虹“以產業報國、民族昌盛為己任”的經營理念,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如今這個理念已經難以跟上時代發展。

戰略失誤,唯有在技術上彌補,打造單個爆品或者多個爆品提升品牌知名度,但長虹除了以前彩色電視機這一款爆品外,再無其他爆品。

以小米電視這個後入者為例,在京東商城上的銷售資料,是長虹電視的近10倍。

在互聯網時代,小米因為不斷製造爆品,成為現象級公司,而長虹只能不斷沒落,產品乏味,沒有爆品,也是長虹衰弱的一個原因。

跟不上時代發展,註定要被淘汰。

錯誤三:人員冗雜

借用知乎上一位網友的故事:

當時很想進入長虹公司。但是發現,州辦事處經理,是分公司經理的2舅,我區域的業務是2舅的表哥,售後老總是2舅的表弟。基本都是四川人。當時也不在乎,等長虹公司回復。

但是等待的過程中。收到無數次創維的邀請,以及工作經驗溝通。以及創維給予的高厚待遇。長虹不屑一顧。

最後挽不過創維,等不得時間。進入創維。

當年無數精英和我一樣的情況。

如今不是計劃經濟時期,也不是國企鐵飯碗時期,這個故事從側方反映了長虹的人員還是比較冗雜的,不管哪個公司,需要能做事,會做事的員工,而不是混關係的員工。

四川長虹是一個名震中外的企業,曾經被日本同行稱為“中國版松下”,如今一年不如一年,有歷史原因,也有如今的原因。

以前的長虹有很多優勢,比如資金與技術,但如今漸漸把這種優勢變成了劣勢。

不是時代拋棄了長虹,而是長虹拋棄了自己!

中興與“中芯”的事給中國企業敲一個警鐘:

技術是一切的發展源泉,

唯有技術不斷領先,

才能自立于企業之林。

參考資料:

介面:《【深度】掙扎的四川長虹》

百度文庫:《案例分析-價格策略-長虹價格戰》

知乎:《長虹電視是怎麼衰落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