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評論:創新區域協同發展 打造融合發展樣板

《東莞日報》報導, 4月21日, 深莞惠經濟圈(3+2)黨政主要領導第十一次聯席會議在河源市召開, 會議提出, 為進一步促進深莞惠三地協同發展, 助推珠三角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在深莞惠經濟圈(3+2)合作機制上, 參照深汕特別合作區有關做法, 推動在東莞、惠州鄰近深圳地區劃出一定區域, 規劃建設跨行政邊界的功能協調、產業互補、成果共用的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

以經濟圈主要城市為抓手, 在珠江東岸推動協同發展和融合發展, 不僅對於珠三角區域發展意義重大, 而且事關統籌全省協調發展佈局, 對於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目標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尤其是,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新語境下, 深化深莞惠經濟圈(3+2)建設, 更被賦予了更寬廣的視野和新的發展內涵, 對標全球範圍的灣區經濟, 該區域將被打造成更具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地,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 深圳已經發展成為國際性大都市, 是享譽全球的創新之都, 與廣州一起, 成為珠三角的發展極、創新極, 對區域發展發揮著強大的輻射作用。 而珠江東岸其他幾個城市, 也是各有特色, 在產業發展等方面, 同樣創造了奇跡, 比如“東莞製造”蜚聲海內外。 深圳與其他幾個城市一起, 自然地形成了產業互補、協同分工的格局, 深莞惠經濟圈具有天然的合作基礎。

而隨著我國經濟新常態的到來, 推動經濟由高速發展階段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 就成為新的發展階段的艱巨任務。 在珠三角區域, 乃至深莞惠經濟圈, 同樣是如此。 外部是全球新一輪產業轉移浪潮來襲, 而內部是區域產業轉型升級進入關鍵時期, 這急需在經濟圈內強化城市之間的協同效應, 將深莞惠經濟圈(3+2)建設成為高端人才、全球投資、科技創新、優勢產業的聚集地, 成為資源配置合理、創新發展協同、產業分工協作、空間對接便捷、人才流動流暢和公共服務共用的共同體。

在這種意義上, 規劃建設深莞惠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 成為推動深莞惠經濟圈(3+2)協同發展、融合發展的創新之舉。 深莞惠作為經濟圈的三個核心城市,

在地理區位接壤, 具有推動協同發展試驗的先天優勢。 根據聯席會議審議通過的重點合作事項, 推動在東莞、惠州鄰近深圳地區劃出一定區域, 規劃建設跨行政邊界的功能協調、產業互補、成果共用的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 對於長期以來各自為政的區域城市格局來講, 協同發展試驗區的創新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深汕特別合作區已對此進行初步探索, 而且在新的體制機制下, 深汕特別合作區有望駛入發展快車道。 借鑒深汕特別合作區的經驗, 深莞惠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理應進行更大膽的探索, 在創新合作機制基礎上打造融合發展的樣本。 深圳發展空間受限, 有向外發展的強烈願望,

而莞惠有吸收深圳創新輻射的強烈需求, 只要各方能跳出自身利益與觀念局限, 突破行政邊界藩籬, 推動要素自由流動, 深莞惠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就一定能為珠三角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探索新路!

文/《東莞日報》評論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