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被詬病的藥酒不能成為法治的“毒藥”

1月10日, 39歲的廣東醫生譚秦東, 因發帖稱“鴻茅藥酒是毒酒”, 被該企業所在地警方——內蒙古涼城警方跨省抓捕, 隨後被刑拘、逮捕, 目前該案已移交檢察院審查起訴。 譚秦東涉嫌的罪名為損害商品聲譽罪。

澎湃新聞刊發知名評論員沈彬的文章認為, 警權動用應當謹慎。 文章進而認為, 這幾年, 打擊網路謠言效果顯著, 以雷霆萬鈞之力澄清網路輿論環境, 但是, 應該區分情緒化表達與名譽侵權, 一般性言論失實與刑事犯罪的邊界。 如果對所有失實的言論(甚至並不是失實, 只是做了情緒化的表達)不問主觀動機,

不問客觀危害後果, 都要跨省抓捕, 既違背了傳播規律, 也可能造成寒蟬效應。

在客觀中允的表述下, 作者仍是無法掩飾內心的驚詫, “鴻茅藥酒廣告違法2630次, 卻安然無恙;譚醫生一篇2000多點擊的小文章, 卻被千里跨省抓捕。

沈彬擔心的寒蟬效應在知乎網友身上得到了驗證。 在這相關新聞後面, 知乎網友拒絕了網友的相邀, 不肯多說一句。 知乎素來以網友素質高、對事情能發表比較專業性看法而著稱, 此次不約而同的噤聲, 不論是從法的層面還是從情緒性表達上, 都陷入了空前的寂靜階段。

惶恐之際, 還是@郭暉律師的看法盡得人心:“希望當地監察委員會儘快介入, 督促立即撤銷案件, 釋放醫生, 給予國家賠償, 追究濫權者的法律責任,

恐怕是惟一可走之路。 ”

在民事層面能解決的問題, 不能任性升級成刑事案件。 這不僅是對當事人及涉事企業的保護, 也是法的謙抑精神,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 也是對法治的最好詮釋。 法律要維護社會正常運轉, 而不是把盡可能多的人投入監獄;從更深的層面來看, 也可以避免給民眾造成“警權濫用”的印象。 克制權力的任性, 謹慎司法, 當是法治社會的內在邏輯。 我們尤其要當心的是, 一瓶詬病頗多的藥酒, 不能變成法治社會的“毒藥”。

文/甯新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