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9歲的校長鮮虎:在大山深處安放奮鬥的青春

在永靖縣小嶺鄉土門村土門小學, 鮮虎(左二)和妻子蒲顏梅放學後送學生出校門(4月25日攝)。

俗話說男人三十而立, 1989年出生的鮮虎把奮鬥的青春安放在大山深處。

在地處甘肅省永靖縣城以西約50公里的乾旱貧困山區, 一位朝氣蓬勃的青年帶著32名學生在校園內開展課間活動, 他就是小嶺鄉土門村土門小學校長鮮虎。

2011年大學畢業後, 鮮虎報考了甘肅省特崗教師, 被錄取到離家鄉300多公里以外的永靖縣小嶺鄉任教。 初到小嶺, 鮮虎感到一絲孤獨和心酸, 這裡交通不便, 生活艱苦, 而且每到週末, 學校僅剩鮮虎一人。

“來了一個月的時候, 我打電話告訴家人, 想重新找份工作。 母親為此專程從家裡趕來看我, 臨走的時候勸我說, ‘你是山裡長大的孩子, 教師是一份好職業, 山裡的孩子也需要你, 你就留下來好好工作吧!’”回想起母親當年對自己的勸告, 鮮虎有些激動。

當母親臨走回家的那天, 鮮虎在山裡大哭了一場, 哭得酣暢淋漓。

母親的囑咐堅定了鮮虎留下來的決心, 從那時開始, 鮮虎就有了自己的人生規劃。 2012年7月, 在當地舉行的新教師培訓班上, 鮮虎認識了在小嶺鄉中心小學任教的女教師蒲顏梅。 2012年9月, 由於小嶺鄉中心小學缺少音樂老師, 鮮虎被調到小嶺鄉中心小學工作。 2014年初, 鮮虎和蒲顏梅結為夫妻。 隨後幾年, 一兒一女相繼出生, 由於家人無暇照顧, 兩個孩子始終和他們一起生活在學校的宿舍裡。

2015年8月, 小嶺學區考慮將工作努力、表現出色的鮮虎任命為土門小學校長。 土門小學距離小嶺鄉政府約2公里, 但學校基礎設施條件差, 教室宿舍都是瓦房還不通自來水,

但鮮虎並沒有因此而退縮。

“領導找我談話的時候, 我很愉快地就接受了, 哪裡需要我, 我就到哪裡去!”鮮虎表示。

如今, 鮮虎和妻子蒲顏梅及另外一名教師承擔著土門小學一年級、二年級及幼稚園三個班級的所有課程。 “農村小學缺年輕教師,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老師到基層來, 將青春獻給山裡的孩子, 他們比任何人都渴望知識, 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鮮虎說。

鮮虎只是當地眾多特崗教師的縮影。 據永靖縣教育部門介紹, 自2007年起, 當地累計招聘特崗教師631名。 這些教師學歷高, 教學方法新穎, 年輕有活力, 並且能夠克服困難、忍受寂寞、堅守在教育教學第一線, 為山區教育事業發展奉獻青春年華。

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永靖縣小嶺鄉土門村土門小學, 校長鮮虎(中)帶領學生在校園內開展課間活動(4月26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永靖縣小嶺鄉土門村土門小學, 校長鮮虎(右)帶學生進行足球訓練(4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永靖縣小嶺鄉土門村土門小學,鮮虎(前)和妻子蒲顏梅(右後)及另一名教師(左後)放學後送學生出校門(4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永靖縣小嶺鄉土門村土門小學,鮮虎(右一)帶女兒鮮冰潔(中)和幼稚園的孩子們一起玩滑梯(4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永靖縣小嶺鄉土門村土門小學,校長鮮虎給一年級上語文課(4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永靖縣小嶺鄉土門村土門小學,鮮虎和妻子蒲顏梅指導學生開展體育活動(4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永靖縣小嶺鄉土門村土門小學,校長鮮虎(中)教幼稚園孩子拼接玩具(4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永靖縣小嶺鄉土門村土門小學,送完學生的鮮虎一家四口回到學校(4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永靖縣小嶺鄉土門村土門小學,妻子蒲顏梅(左)忙著做飯時,鮮虎(右)在一旁看護孩子(4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永靖縣小嶺鄉土門村土門小學,鮮虎(前)和妻子蒲顏梅(右後)及另一名教師(左後)放學後送學生出校門(4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永靖縣小嶺鄉土門村土門小學,鮮虎(右一)帶女兒鮮冰潔(中)和幼稚園的孩子們一起玩滑梯(4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永靖縣小嶺鄉土門村土門小學,校長鮮虎給一年級上語文課(4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永靖縣小嶺鄉土門村土門小學,鮮虎和妻子蒲顏梅指導學生開展體育活動(4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永靖縣小嶺鄉土門村土門小學,校長鮮虎(中)教幼稚園孩子拼接玩具(4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永靖縣小嶺鄉土門村土門小學,送完學生的鮮虎一家四口回到學校(4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永靖縣小嶺鄉土門村土門小學,妻子蒲顏梅(左)忙著做飯時,鮮虎(右)在一旁看護孩子(4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