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打造滬浙水上高速通道“上海斜拉橋之母”泖港大橋拆除新建

原標題:“上海斜拉橋之母”泖港大橋拆除新建

現有泖港大橋

新泖港大橋效果圖

承載著老上海記憶、申城橋樑建設歷史上具有標誌性地位的老橋——泖港大橋本月悄然著手實施拆除重建, 按照先造新橋、再拆除老橋的順序實施, 其第一根樁基已經打入。 記者昨天從上海市政總院獲悉, 新泖港大橋計畫2021年竣工, 做到通航條件完全滿足航道要求, 且能與浙江段形成有效對接,

成為滬浙之間又一條水上高速通道。 新橋外觀為“塔式豎琴式”(見效果圖), 與老橋(見圖)相比更加簡潔秀麗。

從地圖上看, 泖港是黃浦江西端上游的一條支流。 雄踞其上的泖港大橋於1982年落成, 是上海第一座大型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 有“上海斜拉橋之母”之稱, 也是當時我國第一座跨徑達二百米的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 為當時我國最大的斜拉橋。 它開創了國內修建大跨徑斜拉橋的先河。 橋寬12米, 河中不設橋墩, 採用當時世界上新穎的橋型結構, 由梁、索、塔三部分組成, 橋塔架上伸出的一道道斜向鋼纜索, 把橋的主樑分段緊緊拉住, 即所謂“雙塔豎琴式”式樣。

市政總院表示, 泖港大橋對溝通上海市郊西南地區的陸上交通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當時能夠建造這座大橋, 也為黃浦江市區河段建造更大跨徑橋樑提供了可靠的技術資料和資料。 主持設計泖港大橋的林元培, 是我國“工程設計大師”, 也是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徐浦大橋和盧浦大橋以及東海大橋的總設計師。

“泖港大橋老橋的雙塔雙索面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取得了很好效果, 日後在國內多座斜拉橋工程中得到推廣使用, 也為此後設計建造上海南浦大橋、楊浦大橋等更大跨度的斜拉橋奠定了基礎。 ”市政總院專案負責人孫主任說。

此次之所以要著手改建這座“意義非凡”的橋樑, 是因為橋下通航淨高及橋面通行能力已無法滿足水、陸交通與地區經濟迅猛發展的需求。 且如果不進行重建,

而是抬升改建的話, 老橋將被抬升3到4米, 會經不起折騰, 為此只能“另起爐灶”建新橋。 此舉有益於推進內河集裝箱運輸的大規模發展, 為上海市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助力。 新建泖港大橋也和老橋一樣由市政總院承擔設計, 將採用多種技術手段傳承創新, 為橋樑升級換代提供可靠保障。

保持老橋“原汁原味”

新泖港大橋更秀麗

新泖港大橋全長1385米, 道路紅線寬度50米, 按照一級公路標準建設, 設計速度每小時80公里, 橋下通航淨寬達到192米、淨高7米。 與老橋“雙塔豎琴式”橋面外觀相比, 新橋儘量保持老橋的“原汁原味”, 其主橋為雙塔單索面斜拉橋, 同樣是“豎琴形”外觀, 並在塔冠造型上保留老橋風格, 實現對老橋的風格傳承。

與老橋的不同之處在於, 塔柱有所減少, 外觀更加簡潔秀麗。

未來新橋一旦建成, 橋面佈置為雙向六車道和兩側非機動車道, 跨河部分還設置了人行道方便兩岸居民出行。 (鐘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