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0歲熊孩子花父親喪葬費打賞遊戲主播!母親:我也有癌症

近日, 河南許昌的胡女士發現

自己卡裡5萬多元錢不翼而飛

她發現這些錢都是從支付寶花出去的

想到自己10歲的兒子經常拿著她的手機玩遊戲

她就去詢問兒子

最後孩子承認這筆錢是他花掉了

胡女士的兒子說

這些錢他都用在了打賞遊戲主播上

胡女士稱, 丈夫才得了胰腺癌去世

這是丈夫的喪葬錢

自己又患了直腸癌,

急需這救命錢

她希望能追回這筆錢

而直播平臺稱

這錢是主播和平臺五五分成的

現在沒有辦法退還這筆錢

官方會在48小時內與胡女士聯繫

警方稱, 會繼續和平臺保持溝通

儘量為胡女士挽回損失

熊孩子的舉動給了這個家庭帶了巨大的災難

隨著互聯網遊戲的幼齡化及火爆

類似的事情不是第一次發生

8歲熊孩子花光全家9萬積蓄打賞遊戲主播

童童說, 他剛開始只是覺得遊戲好玩, 後來發現還有主播直播玩遊戲, 就覺得很新鮮。 他嘗試發現, 媽媽的支付寶密碼就是他的生日, 於是用裡面的錢去買了金豆, 買禮物打賞主播。 打賞後, 對方會誇他, 他覺得很開心, 對錢也沒有什麼概念, 於是就一再反復。

江西11歲“熊孩子”打賞主播8萬多元!

2018年3月, 江西萍鄉一11歲“熊孩子”小亮(化名)因癡迷網路遊戲和直播, 拿著父親的手機打遊戲買裝備、打賞遊戲主播, 半個月花了近8萬元, 坑了自己也坑了爹!直到小亮父親打算去銀行辦理理財, 才發現, 自己帳戶上的九萬多元, 竟然只剩下六十六元了。 小亮的父親只是一位普通工人, 平時每個月工資就三四千元, 這九萬多元血汗錢, 是他攢了多年的積蓄。

14歲熊孩子瘋狂打賞主播16萬元

2017年9月,四川一名14歲的男孩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瘋狂打賞了一位遊戲女主播近16余萬元。孩子父母十年前就到廣州某服裝廠打工,通過縫牛仔褲褲頭賺幾毛錢利潤,這16萬元基本上是夫妻倆十年的全部積蓄。全家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都放在了餘額寶裡。孩子知道媽媽的支付寶密碼,平時玩遊戲用的是自己的手機,而充值的時候會偷拿媽媽的手機,充值成功後,兒子會立即將帳戶變動的提醒短信刪除,而這也是夫妻倆遲遲未發現此事的原因。誰又能想到,這些錢竟這樣沒了。

為何孩子用家長的手機玩遊戲,很容易出現高消費的情況?

有家長分析,孩子對錢沒有概念,加之手機支付並不是現金交易,體會不到“痛感”,所以孩子經常會“刹不住車”。

根據《民法通則》,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只有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且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才能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因而,對於未成年人發生的重大的贈與,是要有父母的追認才算有效,否則可以要求返還。但是,家長必須要舉證這些的確是孩子的行為。從現實的角度看,由於家長很難證明是孩子所為,要求返還這些巨額消費存在很大難度。

 律師認為,此類案件中家長舉證存在很大困難,如果家長不能舉證是未成年人自己充值,則財產損失一般由家長承擔。

專家:兒童沉迷手游、隱瞞消費

折射家庭教育問題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的程紅豔教授表示,現在不少兒童沉迷手游,隱瞞消費的背後,反映出的是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

程紅豔教授說,男孩子都喜歡冒險,在心智不成熟的時期,會選擇最直接的讓他們快樂的方式滿足自己。在當下的網路時代,很多兒童是沒有能力克服誘惑的,這就需要家長對孩子做到有效陪伴,讓孩子發現除了遊戲之外的快樂有益的事情。

編輯:xx

14歲熊孩子瘋狂打賞主播16萬元

2017年9月,四川一名14歲的男孩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瘋狂打賞了一位遊戲女主播近16余萬元。孩子父母十年前就到廣州某服裝廠打工,通過縫牛仔褲褲頭賺幾毛錢利潤,這16萬元基本上是夫妻倆十年的全部積蓄。全家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都放在了餘額寶裡。孩子知道媽媽的支付寶密碼,平時玩遊戲用的是自己的手機,而充值的時候會偷拿媽媽的手機,充值成功後,兒子會立即將帳戶變動的提醒短信刪除,而這也是夫妻倆遲遲未發現此事的原因。誰又能想到,這些錢竟這樣沒了。

為何孩子用家長的手機玩遊戲,很容易出現高消費的情況?

有家長分析,孩子對錢沒有概念,加之手機支付並不是現金交易,體會不到“痛感”,所以孩子經常會“刹不住車”。

根據《民法通則》,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只有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且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才能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因而,對於未成年人發生的重大的贈與,是要有父母的追認才算有效,否則可以要求返還。但是,家長必須要舉證這些的確是孩子的行為。從現實的角度看,由於家長很難證明是孩子所為,要求返還這些巨額消費存在很大難度。

 律師認為,此類案件中家長舉證存在很大困難,如果家長不能舉證是未成年人自己充值,則財產損失一般由家長承擔。

專家:兒童沉迷手游、隱瞞消費

折射家庭教育問題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的程紅豔教授表示,現在不少兒童沉迷手游,隱瞞消費的背後,反映出的是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

程紅豔教授說,男孩子都喜歡冒險,在心智不成熟的時期,會選擇最直接的讓他們快樂的方式滿足自己。在當下的網路時代,很多兒童是沒有能力克服誘惑的,這就需要家長對孩子做到有效陪伴,讓孩子發現除了遊戲之外的快樂有益的事情。

編輯:xx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