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王一:從“菜鳥”到“指紋神探”,演繹“大海撈凶”的奇跡

王一接受記者採訪

在數以億計的指紋庫中比對找指紋, 就像大海撈針般枯燥乏味。 然而, 甘肅省靜寧縣公安局刑事偵查大隊刑事科學技術中隊指導員、痕跡檢驗工程師王一,

就是憑藉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勁, 從一枚枚殘缺的指紋中演繹出一個個“大海撈凶”的奇跡:近5年來利用指紋比對破案1000餘起, 其中認定破獲國家具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六起, 命案六起, 綁架、強姦、搶劫和重大入室盜竊案件57起……

從警20年來, 王一先後獲得“全國公安二級英模”、全國“公安楷模”、公安部“全國優秀技術人才一等獎”、2013-2014年度全省優秀人民警察、甘肅省優秀共產黨員、感動甘肅·2016年度隴人驕子等榮譽和獎項。 2017年, 王一被提名為“隴原工匠”人選。

近5年破案1000餘起, 被譽為“指紋神探”

在痕跡物證中, 最重要的就是犯罪分子在現場留下的指紋。 指紋比對, 是警方追捕疑犯的重要線索, 以輔助偵查破案的一種技術手段。

但由於搞指紋是最枯燥的崗位之一, 新入行的民警很少有人願意觸碰。 但王一卻對這份工作充滿了激情, 面對無聲無息、枯燥乏味的指紋世界, 王一選擇了默默地堅守, 而且一干就是15年。

王一從事刑事技術工作, 緣於一個偶然的機緣。 “我1998年開始從警, 之前一直在派出所當片警。 2003年時, 靜寧縣公安局刑事偵查大隊從全縣公安幹警中抽調民警加強刑偵力量, 我就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王一說, 作出這個決定時, 身邊的很多人都覺得很意外, 因為當時我已經是派出所副所長的候選人了, 只待辦理組織任命手續走馬上任。

從片警到刑偵, 王一踏上了一條全新的征途。 “那時候對刑偵工作是一知半解,

純屬門外漢, 就只能從零學起, 就像小學生一樣。 ”王一笑著說, 當時感覺壓力很大, 既搞偵查, 又搞技術, 邊幹邊學, 逐漸迷上刑事技術這一行, 也摸索到了技術破案的一些門道。

王一正在檢驗物證

2004年, 靜寧縣公安局黨委決定選派王一赴素有“中國刑警搖籃”之稱的中國刑警學院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深造。

一年後, 王一學成歸來。 在他看來, 這些指紋不是一個個簡單的紋路, 而是一個個鮮活靈動的生命, 它們能和他對話、交流, 能帶他重構現場、維護正義。

2009年, 靜寧縣發生一起綁架案, 綁匪在出租屋裡用膠帶捆住了受害人的手腳, 夜間, 受害人趁匪徒不備翻窗逃離。 次日, 受害人到刑偵大隊報案並協助警方尋找到關押地點, 但此時匪徒早已逃之夭夭, 現場也被打掃清理。 “受害人回饋被膠帶捆綁過, 我就想膠帶應該是一個重點物證。 ”王一說, 最終我們在垃圾堆裡找到了一團膠帶和一把砍刀, 並從膠帶上提取了兩瓣殘缺的指紋。 經過圖像指紋合併處理、入庫查詢比對, 犯罪嫌疑人及其共犯被鎖定並落網。

而此時, 距離查找現場僅僅不過兩小時。

從2014年至今的近5年時間裡, 王一和他的同事們利用指紋識別技術破案1000餘起, 其中“零口供”起訴案件6起, 指紋證據的應用在“零口供”起訴案件中起到了關鍵的支撐作用。 王一也因此被同事們譽為“指紋神探”。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耐得住寂寞才能走得更遠

刑事技術民警經常為看現場而疲於奔命, 就更談不上深入研究, 但天生不服輸的王一卻不信這個邪, 他工作之餘, 就一頭紮進痕跡室, 分析研究比對軌跡, 15年來的通宵達旦、夜以繼日, 終於迎來一個有一個收穫, 從最初的“菜鳥”走到如今的“神探”。 對於榮譽, 王一笑著說:“指紋比對是基層公安隊伍裡比較平凡但卻很重要的工作, 我只是比別人更能坐得住而已。”

王一聚精會神地對比指紋特徵

俗話說,刑事案件現場,就是痕檢的戰場。“對現場痕跡物證的收集盡可能的要多,千萬不能馬虎大意,很可能一個小小的發現就是整個案件的轉機,蛛絲馬跡也能還原案件的真相。”王一說,除了勘驗現場提取痕跡要一絲不苟之外,做這份工作還要坐得住,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所謂細節決定成敗,要的就是細心、毅力和耐得住寂寞的吃苦精神,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在這個行業裡走的更遠。

2010年1月以來,靜寧縣幾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辦公電腦被盜,經濟損失巨大,靜寧縣將現場提取的指紋及時發送協查,王一提取的“20100317孫建平農機銷售點電腦被盜案”現場指紋被內蒙古烏審旗比中書名為“高軍”的嫌疑人,後將比中的人員十指調取後在庫內倒查比對,又比中5起本地案件,但由於十指人員資訊錯誤,一直未鎖定嫌疑人。王一心裡一直記著,並和同事開玩笑“誓將此賊抓捕歸案”。

一個偶然的機會,2015年9月,王一在甘肅省組織的山東煙臺指紋培訓班講課期間,帶著案件在煙臺市指紋中心的大資料庫內查詢,比中新疆和寧夏採集的署名為古某某的靜寧籍犯罪嫌疑人,遠在千里之外的他緊急給靜甯縣刑警大隊大隊長打電話,靜甯縣刑警大隊迅速啟動“古某某”的抓捕行動,一舉破獲了本地失盜竊電腦案件6起。後王一根據嫌疑人務工等活動軌跡,及時與寧夏警方取得聯繫,又利用指紋比中一起寧夏“金鳳區工業園區普麥特混凝土公司電腦被盜案”,該系列案件雖為零口供,但是指紋證據確鑿充分,逃逸5年之久的古某某終於在2016年1月得到法律的嚴懲。

工作中的王一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出生在普通農民家庭的王一,清楚地知道每一起案件都有老百姓的損失,“如果我們能通過指紋很快找到犯罪嫌疑人,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老百姓的損失,對自己來說,也對得起這份工作。”

忙於工作,他成了兒子眼中的“撒謊大王”

“王一是個默默無聞的人,但他工作起來非常扎實,也很專注,能坐得住,而且永遠都不服輸,他對指紋真的可以說是情有獨鍾……”對於榮譽滿身的同事,靜甯縣公安局政工監督室副主任彭華說,王一和同事們的關係非常好,他在平時工作中也很幽默,老是愛拿指紋說事,大家也都喜歡和他一起共事。在身邊的同事的眼中,王一對於指紋比對,就像得了“魔症”一樣,有時一干一個通宵,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

王一聚精會神地對比指紋特徵

再剛毅的漢子也有柔情的一面。王一的兒子今年11歲,上小學五年級。說起兒子,王一覺得自己給孩子的很多承諾都沒有兌現,感覺虧欠孩子太多。“在兒子眼中,我就是一個‘撒謊大王’,現在都不敢給孩子做任何承諾了,因為工作的原因,很多承諾都兌現不了。”王一笑著說,只要有休息的時間,我就會帶著兒子打籃球、游泳、寫毛筆字,儘量去彌補一下做父親的責任。

當記者問及會不會讓兒子以後也從警時,王一笑著說:“那要看他長大後對員警這個職業有沒有興趣了,只要他自己喜歡我肯定百分之百會贊成的,但至少他目前是有興趣的……男孩子嘛,都有一顆維護正義的心。”

一位華髮早生、貌不驚人、不善言談的中年男子,從彎彎曲曲的指紋中,看出無限奧妙和玄機,王一默默無聞地堅守刑偵技術工作崗位15年,一步一個腳印,憑藉精湛的專業技術,用無限的忠誠和無比的執著,讓一起起疑案水落石出,讓一個個犯罪嫌疑人落入法網,譜寫了一曲曲奉獻之歌、青春之歌、正義之歌。

本網記者 李紅軍 文/圖

我只是比別人更能坐得住而已。”

王一聚精會神地對比指紋特徵

俗話說,刑事案件現場,就是痕檢的戰場。“對現場痕跡物證的收集盡可能的要多,千萬不能馬虎大意,很可能一個小小的發現就是整個案件的轉機,蛛絲馬跡也能還原案件的真相。”王一說,除了勘驗現場提取痕跡要一絲不苟之外,做這份工作還要坐得住,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所謂細節決定成敗,要的就是細心、毅力和耐得住寂寞的吃苦精神,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在這個行業裡走的更遠。

2010年1月以來,靜寧縣幾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辦公電腦被盜,經濟損失巨大,靜寧縣將現場提取的指紋及時發送協查,王一提取的“20100317孫建平農機銷售點電腦被盜案”現場指紋被內蒙古烏審旗比中書名為“高軍”的嫌疑人,後將比中的人員十指調取後在庫內倒查比對,又比中5起本地案件,但由於十指人員資訊錯誤,一直未鎖定嫌疑人。王一心裡一直記著,並和同事開玩笑“誓將此賊抓捕歸案”。

一個偶然的機會,2015年9月,王一在甘肅省組織的山東煙臺指紋培訓班講課期間,帶著案件在煙臺市指紋中心的大資料庫內查詢,比中新疆和寧夏採集的署名為古某某的靜寧籍犯罪嫌疑人,遠在千里之外的他緊急給靜甯縣刑警大隊大隊長打電話,靜甯縣刑警大隊迅速啟動“古某某”的抓捕行動,一舉破獲了本地失盜竊電腦案件6起。後王一根據嫌疑人務工等活動軌跡,及時與寧夏警方取得聯繫,又利用指紋比中一起寧夏“金鳳區工業園區普麥特混凝土公司電腦被盜案”,該系列案件雖為零口供,但是指紋證據確鑿充分,逃逸5年之久的古某某終於在2016年1月得到法律的嚴懲。

工作中的王一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出生在普通農民家庭的王一,清楚地知道每一起案件都有老百姓的損失,“如果我們能通過指紋很快找到犯罪嫌疑人,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老百姓的損失,對自己來說,也對得起這份工作。”

忙於工作,他成了兒子眼中的“撒謊大王”

“王一是個默默無聞的人,但他工作起來非常扎實,也很專注,能坐得住,而且永遠都不服輸,他對指紋真的可以說是情有獨鍾……”對於榮譽滿身的同事,靜甯縣公安局政工監督室副主任彭華說,王一和同事們的關係非常好,他在平時工作中也很幽默,老是愛拿指紋說事,大家也都喜歡和他一起共事。在身邊的同事的眼中,王一對於指紋比對,就像得了“魔症”一樣,有時一干一個通宵,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

王一聚精會神地對比指紋特徵

再剛毅的漢子也有柔情的一面。王一的兒子今年11歲,上小學五年級。說起兒子,王一覺得自己給孩子的很多承諾都沒有兌現,感覺虧欠孩子太多。“在兒子眼中,我就是一個‘撒謊大王’,現在都不敢給孩子做任何承諾了,因為工作的原因,很多承諾都兌現不了。”王一笑著說,只要有休息的時間,我就會帶著兒子打籃球、游泳、寫毛筆字,儘量去彌補一下做父親的責任。

當記者問及會不會讓兒子以後也從警時,王一笑著說:“那要看他長大後對員警這個職業有沒有興趣了,只要他自己喜歡我肯定百分之百會贊成的,但至少他目前是有興趣的……男孩子嘛,都有一顆維護正義的心。”

一位華髮早生、貌不驚人、不善言談的中年男子,從彎彎曲曲的指紋中,看出無限奧妙和玄機,王一默默無聞地堅守刑偵技術工作崗位15年,一步一個腳印,憑藉精湛的專業技術,用無限的忠誠和無比的執著,讓一起起疑案水落石出,讓一個個犯罪嫌疑人落入法網,譜寫了一曲曲奉獻之歌、青春之歌、正義之歌。

本網記者 李紅軍 文/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