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能力配得上野心”洪流聯盟成立,滴滴要玩把大的

2018年4月24日, 北京, 以“洪流彙聚——共用智慧出行”為主題的發佈會上, 滴滴出行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程維公佈了滴滴出行未來的行業定位以及使命——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

聯合汽車上下游產業共建汽車運營商平臺, 做全球智慧交通的技術的引領者。

從上述內容來看, 滴滴出行的野心很大, 它想做的不僅是滿足用戶出行需求、提升用戶體驗;還要推動汽車產業變革、引領共用出行時代的浪潮。 好在一個好漢三個幫, 31家幾乎覆蓋了中國汽車產業鏈半壁江山的企業, 與滴滴懷著同樣的願景攜手成立了洪流聯盟。 未來, 無論是汽車的設計與生產、服務的提供、資料開放與技術賦能在實踐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的挑戰、同時也會有無盡的可能。

今天, 我們就來說說“洪流聯盟”開放賦能核心的背後, 滴滴出行可能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程維預測, 未來十年, 將會有一個新增量市場在共用運營出行平臺上出現。

什麼是共用運營出行平臺?簡單來說, 就是在共用經濟的環境下, 為了滿足用戶“想去哪就去哪兒”的需求, 平臺上將會有汽車產業的不同公司就“最懂用戶的汽車設計”“最安全、方便、高效的出行體驗”“最節能環保且性價比更高的方式”等問題給出一整套解決方案。 在此過程中, 挑戰也就隨之而來。

定制化共用新能源汽車的誕生

針對現有的汽車排放污染、交通擁堵造成的效率底下、行車安全等痛點, 新能源化、智慧化和共用化將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的新趨勢。 為此而打造的定制化的新能源汽車也會應運而生。 事實上在2017年, 滴滴平臺上已經有26萬輛新能源汽車出現了, 占中國純電乘用車總量近三分之一。

程維預計在2020年, 平臺上的新能源汽車會超過100萬輛。

儘管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度越來越高, 但是目前, 充電設施、網路成熟度等問題還處於逐步完善中。 而滴滴新能源定制汽車很可能成為先鋒部隊在不斷實踐與探索中前進。

目前, 滴滴旗下的“小桔充電”可為新能源車主提供標準化的即時充電服務, 未來滴滴將與聯盟成員共建智慧化和資料化的充電服務。

另一方面, 高效、方便伴隨著乘車者場景需求的改變。 比如共用汽車上的社交需求、辦公需求、娛樂需求等等。 因為隨著服務的升級, 汽車出行場景很可能成為家和辦公地點之外的第三個重要場景, 會貫穿於碎片化時間中。 所以在共用汽車上如何實現場景需求的滿足?

比如拼車的乘客能否都擁有一片較私密的空間, 而喜歡社交的又可以跟前後的人都方便溝通, 甚至有寵物專屬座位……, 滴滴和汽車行業的合作將會為出行需求多樣化提供參考方案。 滴滴發展的前五年, 服務了近5億中國用戶,

2100萬車主;未來十年, 預計滴滴全球範圍內服務使用者將達到20億。 滴滴的長項是資料能力, 是對使用場景和用戶偏好的掌握, 對出行線路的動態規劃等, 結合車企在生產、實驗測試、品質、工藝、供應鏈管控等方面的產品能力, 對滿足未來場景用戶需求至關重要。

此外, 基於前兩點問題的解決, 共用汽車的外觀很可能也會被改變。 比如發動機空間被更大的車內空間取代、機械產品電子化。

值得一提的是, 實現百餘家汽車品牌在能源車設計上的標準化問題也需要被重視。

以智慧駕駛為基礎的智慧交通的實現

說到智慧交通, 就繞不過智慧駕駛。

而說到智慧駕駛, 在未來, 共用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智慧駕駛汽車的助力。 智慧駕駛和有人駕駛不會是突然的切換,而是長時間並存,由智慧駕駛來輔助提高駕駛安全,有望讓60%以上的決定出行成本的因素弱化,比如效率、時間最終影響價格。價格降低將會吸引更多用戶,從而進一步普及共用出行。

不可否認,如果要實現智慧交通,目前汽車的獨立網路設置、紅綠燈智慧化、高速公路智慧測速等一系列網路化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解決,汽車與公共網路間的對接時的標準化問題同樣值得注意。

程維在發佈會現場介紹說:滴滴目前已經讓中國二十幾個城市中的1300個紅綠燈實現了自動化控制,不同于傳統的自動化概念,是基於一座城市裡的交通即時大資料,結合車流做出精准即時的調度。目前,滴滴智慧紅綠燈可以讓整條道路的擁堵程度降低10%-20%。于智慧交通而言,這個嘗試具有實際的推動價值。

共用出行模式出海的“當地語系化”進程

未來十年,滴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服務20億使用者。

滴滴出行在4月23日宣佈開通墨西哥服務,此前收購巴西最大的線上出行服務提供者99,目前巴西有1000位葡萄牙語系的滴滴員工,將這家公司的產品和技術輸向南美洲。此外,滴滴開通港澳臺服務,投資了東南亞最大的出行平臺Grab。可以看到,現階段,“滴滴模式”一部分出海地點還是選擇了與中國發展狀況相近的國家和地區——人口密度大、交通擁堵、經濟發展不均衡、嘗試發展以“不可持續”為代價……這種共用經濟和新能源結合的模式對於這些國家和地區更具有參考價值。

但是真正的挑戰在共用出行模式進入歐美市場後開始。比如地廣人稀,多數家庭擁有的汽車數量在2-3輛。如果將剩餘資源進行共用,那麼人力資源是否能匹配?是否需要智慧化改造?是否要從線下一站式服務做切入?對於共用出行場景的探索時候要結合當地文化重新開始?

正如我們開篇所說,滴滴在做一件相當有意義的事情,但是因為行業涉及甚廣,未來任何一個環節可能都將發展為無盡而未知的方向,所以正如程維在演講結尾所說,希望全產業沒有邊界真正合作,擁抱彼此、擁抱未來。

智慧駕駛和有人駕駛不會是突然的切換,而是長時間並存,由智慧駕駛來輔助提高駕駛安全,有望讓60%以上的決定出行成本的因素弱化,比如效率、時間最終影響價格。價格降低將會吸引更多用戶,從而進一步普及共用出行。

不可否認,如果要實現智慧交通,目前汽車的獨立網路設置、紅綠燈智慧化、高速公路智慧測速等一系列網路化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解決,汽車與公共網路間的對接時的標準化問題同樣值得注意。

程維在發佈會現場介紹說:滴滴目前已經讓中國二十幾個城市中的1300個紅綠燈實現了自動化控制,不同于傳統的自動化概念,是基於一座城市裡的交通即時大資料,結合車流做出精准即時的調度。目前,滴滴智慧紅綠燈可以讓整條道路的擁堵程度降低10%-20%。于智慧交通而言,這個嘗試具有實際的推動價值。

共用出行模式出海的“當地語系化”進程

未來十年,滴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服務20億使用者。

滴滴出行在4月23日宣佈開通墨西哥服務,此前收購巴西最大的線上出行服務提供者99,目前巴西有1000位葡萄牙語系的滴滴員工,將這家公司的產品和技術輸向南美洲。此外,滴滴開通港澳臺服務,投資了東南亞最大的出行平臺Grab。可以看到,現階段,“滴滴模式”一部分出海地點還是選擇了與中國發展狀況相近的國家和地區——人口密度大、交通擁堵、經濟發展不均衡、嘗試發展以“不可持續”為代價……這種共用經濟和新能源結合的模式對於這些國家和地區更具有參考價值。

但是真正的挑戰在共用出行模式進入歐美市場後開始。比如地廣人稀,多數家庭擁有的汽車數量在2-3輛。如果將剩餘資源進行共用,那麼人力資源是否能匹配?是否需要智慧化改造?是否要從線下一站式服務做切入?對於共用出行場景的探索時候要結合當地文化重新開始?

正如我們開篇所說,滴滴在做一件相當有意義的事情,但是因為行業涉及甚廣,未來任何一個環節可能都將發展為無盡而未知的方向,所以正如程維在演講結尾所說,希望全產業沒有邊界真正合作,擁抱彼此、擁抱未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