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發語音彙報工作被批不負責任?你有因為發語音被領導批嗎?

為了彌補中文輸入緩慢的缺陷, 微信有了發送語音訊息的功能, 在開車不方便打字時, 許多人會選擇發語音, 或在懶得打字時, 許多人也會選擇發語音。 微信語音的出現確實讓資訊發送者方便了不少, 但是, 卻未必是一個能讓所有接收者都舒服的選擇。 近日, 重慶一小夥向領導彙報工作, 發送大段語音, 遭到公開批評, 認為其“工作態度有問題”。 許多人因“不方便聽”等原因, 反感收到微信語音。 對此, 你怎麼看待微信發語音?平時使用社交軟體中, 是更喜歡打字還是發語音?對此,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專家胡光偉教授表示,

發送語音雖然耗時較短, 卻要挑準時機以及合適物件, 對於上司最好選擇發文字。

調查:陌生人、工作時選擇發文字 熟悉人發語音

給領導發語音訊息是表示不尊重領導?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元市民, 他們幾乎都異口同聲表示, 除非特殊情況,

一般不會給領導發語音訊息。

“跟老闆聊微信一般都是談工作上的事情, 發語音訊息太不尊重他了。 要是他在開會什麼的, 你發的語音他根本就不得看。 ”已經工作兩年的羅女士現在從事會計工作, 她表示自己從來都不會跟老闆發語音訊息。 不喜歡發語音的羅女士, 更不喜歡別人給她發語音, “我一般不怎麼發語音, 一般都是一些事情太複雜, 三言兩語說不清楚, 只好發語音。 而且我一般也只跟熟悉的親人發語音訊息。 而且要是別人給我發語音訊息, 還是那種長達40、50秒的長語音, 我的心情立馬就不好了。 ”

無獨有偶, 剛在新媒體行業工作不久的小白在前輩的指點下才知道這個職場禁忌, “發語音通常都是方便了說話人,

麻煩了聽的人。 我剛剛出來工作, 就被前輩告誡過不要跟領導發語音。 所以我有什麼問題需要跟領導溝通的話, 都是通過文字, 要是複雜一點的事情, 我會直接當面跟他溝通。 ”小白還因為和好友發語音導致過誤會, “因為我聲音比較大, 有時候我的話裡本來沒有責備的意思, 但是就是容易被好友誤會成我在向她撒氣。 久而久之, 我就不經常發語音了。 ”

因為語音鬧出笑話的還有水果店老闆方先生, 今年30歲的他, 聲音偏柔軟, 他表情苦惱:“我以前和我生意夥伴用語音談事情, 因為聲音太細膩, 對方還以為我是女的。 ”現在除了和自己妻子發發語音, 他平時都用文字和別人聊微信。

雖然很多人都覺得給領導發語音是不尊重對方,

但是也有例外, 已經在傳統媒體裡摸爬滾打了十年的李先生表示自己沒有這麼多禁忌, “我忙起來又需要和領導同事溝通的時候, 就會發語音, 只要熟人就可以發語音, 沒那麼多禁忌。 ”

領導:下屬發大段語音讓人覺得不尊重 更耽誤時間

“有什麼事最好發文字給我, 不要發長串語音過來。 ”熊怡然是某食品加工廠銷售總監, 每天各種大小會和陪同客戶的時間, 使得熊怡然很少在辦公室辦公。 幾乎熊怡然大部分處理工作問題, 都是通過微信等社交軟體。 在他看來, 這種方式比較高速。 不過, 社交軟體方便的同時, 也讓熊怡然很苦惱。 “有時候下屬懂不懂發50多秒的語音訊息過來, 我在開會或談合同, 根本不方便聽。

”熊怡然說, 每逢看到語音訊息, 都會覺得特別浪費時間。

“我開會的時候, 根本不方便聽語音, 轉成文字, 有時候還會出現誤差。 ”熊怡然表示, 打字發消息, 言簡意賅, 簡單明瞭, 為什麼要發語音?這種做法省事了自己, 但卻耽誤別人的時間。 熊怡然舉例稱, 有一次陪客戶談業務期間, 下屬有一個合同出現了錯誤, 可能因為著急, 他就連續發了5、6條50多秒的語音, “當時情況緊急, 就只能讓客戶等一下, 自己專門用了好幾分鐘, 去聽語音。 ”熊怡然說, 這個無心的舉動卻讓客戶覺得沒有受到尊重, 事後合作也就不了了之。

自此之後, 他就給下屬明文規定, 任何時候都發文字, 不要發語音。 “我除了跟家人在空閒時候會發語音之外, 平時都不會發語音。 ”熊怡然說,因為你不知道對方當時在忙些什麼,如果發長串語音很可能會影響到對方。而且在他開來,語音和文字相比,更加費精力。因為要仔細聽,並且腦子跟著高速轉動。“沒聽清楚話還需要從頭再聽一遍,而文字就不會,一目十行,想要抓取的內容更快。”熊怡然表示,自己身邊大部分人都不喜歡對方發語音談工作,都覺的發語音是最不負責任的交流方式。

專家:發送語音方便了自己 浪費了別人時間

發語音彙報工作不負責任是不是過於嚴格?對此,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專家胡光偉教授表示,這並不算過於嚴格,因為中文文字輸入雖然緩慢,但表達效率極高。“方便自己麻煩他人”是語音訊息的事實,無論是對上級還是同事,都不太會喜歡這種方式。胡教授表示,發送語音雖然耗時較短,但並不適合任何時候以及對方是領導,因為聽語音的過程中,大幅度增加對方理解時間,從這個角度來看,很多情況下,發送語音雖然方便了自己,卻浪費了對方的時間,甚至對別人發語音帶來壓力和困擾,更或是讓他們感覺到不收尊重。所以在發語音時應該挑準時機以及合適的物件,除了家人和關係親密的人之外,最好儘量選擇發送文字。

據瞭解,曾經北師大心理學碩士曾以《請不要隨便給我微信發語音為消息》為題表明,對於發語音的人來說,成本相對較低,說話速度總是快於打字,所以很容易在關鍵資訊之外夾雜很多並不重要的內容。但是,對於聽語音的人來說並不如此,不得不強迫自己對所有內容照單全收。因此,文字就顯得溫柔了很多,可以稍微一心二用地快速流覽文字,即刻做出反應,但對於語音卻需要專注地聽,對於大腦加工資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看到語音訊息,難免會感覺很有壓力。因此,需要用語音溝通之前,建議先想一想:對方在做什麼,發語音會不會太冒昧?或是先問一問,你現在是不是方便聽語音?

天府早報記者 王亞楠 實習生 敖媛

”熊怡然說,因為你不知道對方當時在忙些什麼,如果發長串語音很可能會影響到對方。而且在他開來,語音和文字相比,更加費精力。因為要仔細聽,並且腦子跟著高速轉動。“沒聽清楚話還需要從頭再聽一遍,而文字就不會,一目十行,想要抓取的內容更快。”熊怡然表示,自己身邊大部分人都不喜歡對方發語音談工作,都覺的發語音是最不負責任的交流方式。

專家:發送語音方便了自己 浪費了別人時間

發語音彙報工作不負責任是不是過於嚴格?對此,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專家胡光偉教授表示,這並不算過於嚴格,因為中文文字輸入雖然緩慢,但表達效率極高。“方便自己麻煩他人”是語音訊息的事實,無論是對上級還是同事,都不太會喜歡這種方式。胡教授表示,發送語音雖然耗時較短,但並不適合任何時候以及對方是領導,因為聽語音的過程中,大幅度增加對方理解時間,從這個角度來看,很多情況下,發送語音雖然方便了自己,卻浪費了對方的時間,甚至對別人發語音帶來壓力和困擾,更或是讓他們感覺到不收尊重。所以在發語音時應該挑準時機以及合適的物件,除了家人和關係親密的人之外,最好儘量選擇發送文字。

據瞭解,曾經北師大心理學碩士曾以《請不要隨便給我微信發語音為消息》為題表明,對於發語音的人來說,成本相對較低,說話速度總是快於打字,所以很容易在關鍵資訊之外夾雜很多並不重要的內容。但是,對於聽語音的人來說並不如此,不得不強迫自己對所有內容照單全收。因此,文字就顯得溫柔了很多,可以稍微一心二用地快速流覽文字,即刻做出反應,但對於語音卻需要專注地聽,對於大腦加工資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看到語音訊息,難免會感覺很有壓力。因此,需要用語音溝通之前,建議先想一想:對方在做什麼,發語音會不會太冒昧?或是先問一問,你現在是不是方便聽語音?

天府早報記者 王亞楠 實習生 敖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