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眾馬術有望向大眾普及?青少年體育市場被看好

“我的馬是一批愛吃的馬, 為了討好它, 我會給他喂些蘋果、胡蘿蔔!”這位得意地介紹自己愛馬的大男孩名叫陳柄良, 今年16歲, 在外經貿附屬中學上高一。 三年前, 他開始學習騎馬, 接觸馬術運動, “最開始還是挺害怕的, 我不信任他, 它也不相信我, 有時候我就會摔下來。 ”

在學校裡和同學吵架, 或許一場球賽能夠解決的事情, 轉換到人與動物的感情上, 就需要額外的用心和耐心, 而這種情感也會在特定的時候給你支持。 有一次比賽, 陳柄良在障礙前, 做了一個錯誤動作, 但是他的馬還是保護了他, 完成了比賽。 這種人和動物、自然, 三者之間的融合, 讓馬術運動近年來在北京, 乃至全國發展迅速。 北京馬術協會秘書長陳徹介紹, “據行業權威報告, 過去一年全國馬術俱樂部從907家井噴式發展, 達到1452家, 其中61.83%的會員為青少年。 ”

這兩年, 除了基礎廣泛的足球籃球外, 冰球、擊劍、馬術等幾個以往看似小眾高端的專案, 隨著社會經濟水準的提高, 家庭對於孩子運動培養支出的提升, 青少年體育專案發展也受到了重視。 伴隨這體育的精神作用在青少年的成才道路上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青少年自然成為了中國體育消費的重要群體。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 一個中等發達國家, 當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時, 小眾高端體育項目得以流行。 去年我國GDP增長達到8700美元, 按這個增長速度, 現在的青少年正呼應了未來體育流行趨勢, 是重要的潛在人群。 而培養青少年體育群體, 正是目前中國從體育大國向強國邁進的關鍵。

今年, 如冰球、花樣滑冰等運動專案, 國家體育總局進行了一系列針對青少年開放競賽選拔的政策, 逐步激發選手的運動興趣, 打通培養輸送體系, 提高社會辦賽活力, 青少年體育發展正在形成良性的迴圈。 “2014年, 國務院出臺46號檔, 為群體性的發展提供沃土, 身處變革中的體育借政策東風, 承擔起推廣運動、普及體育的企業社會責任。 體育不光是個生意, 更多的也是責任。 ”魏江雷說。

本文整理自北京體育廣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