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白銀市黨建“6+”組合拳強力改善發展環境

白銀市立足全市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務, 著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緊扣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要求, 打出黨建“6+”組合拳, 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奔小康行動, 強力改善發展環境。

“黨建+作風轉變”。 堅持把“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活動, 與中央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與全省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和“三糾三促”專項行動緊密結合起來, 研究制定考核評價辦法, 採取單位自評、社會評議、機關互評、領導評議和平時考核等多種方式, 以最務實的作風、最嚴格的考核、最嚴厲的問責, 著力解決紀律、脫貧攻堅、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放管服”改革、民主保障等六個方面的作風問題,

堅持正向激勵和反面警示相結合, 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督查考核, 在全市上下推動形成轉作風、樹新風、重實幹、促發展的濃厚氛圍。

“黨建+脫貧攻堅”。 深化各級幹部“五個走遍”工作機制, 完善工作臺賬和公示、提醒、約談等配套制度, 推動脫貧攻堅重點任務在基層一線落地見效。 實施党群創業振興鄉村計畫, 管好用活7300多萬元創業資金, 每個村至少成立1個發展集體經濟的合作組織, 確保年底70%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萬元。 開展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大督查”活動, 對29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進行全覆蓋式明察暗訪, 督促落實黨員貧困戶“一戶一策”。

從嚴管理考核貧困村第一書記和大學生村官, 對認識不到位、工作能力差、作風不扎實、不能勝任駐村工作的調整召回、問責處理。

“黨建+生態改善”。 牢牢把握綠色生態導向, 引導農村黨員全面參與鄉村人居環境改善及“全域無垃圾”專項整治活動, 積極認領村莊保潔、衛廁改造、畜禽糞便污染防控等責任崗位, 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堅持把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作為檢驗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 探索“紅管家”服務驛站, 組建旅遊講解、交通疏導等黨員義工隊, 助推鄉村旅遊、民宿經濟發展。 拓展“在職黨員社區先鋒行”活動, 推動志願服務活動和文明交通勸導常態化, 組織動員廣大黨員幹部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走在前做表率。

“党建+基層治理”。 探索村黨組織引領下的自治、法治、德治鄉村治理體系, 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構建條塊聯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服務網、民生服務網、平安守護網。 按照“地緣相近、血緣相親、人緣相投、習緣相通”原則, 組建“參事會”, 打造“智囊團”, 發揮基層賢能人才在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區“大黨委制”, 加強商務樓宇、居民樓院、民間團體黨組織建設, 構建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 建設白銀黨群服務中心, 落實鄉鎮街道、村社區幹部直接聯繫服務群眾制度, 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

“黨建+產業發展”。 堅持黨建引領產業發展, 緊盯386個“三弱”村,

全力落實市委“破三弱、強造血, 加快貧困鄉村產業發展”措施, 力爭到2018年底, 把30%的村打造成為黨建引領奔小康先進示範點, 50%的村得到全面提升, 20%的村得到整頓治理, 解決好支部帶動能力弱的問題;挖掘培育農村黨員骨幹、專業大戶、致富能手4586名, 形成一戶帶多戶、多戶帶一村、一村帶一片的效應, 解決好能人帶動能力弱的問題;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754個, 在產前、產中、產後等多個層面全方位合作, 提升鄉村農業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水準, 解決好市場帶動能力弱的問題。

“党建+基地建設”。 堅持抓點示範帶全域, 著力打造“一帶三區”黨建示範基地, 真正把一個個“盆景”連成一道道“風景”。

以沿路整片規模村為依託, 突出美麗鄉村、高效農業和生態旅遊, 建成黨建助推脫貧攻堅的加速引領帶;以沿黃灌區村為主體, 重點發展傳統綠色種養殖業, 打造規模化現代農業黨建紐帶示範區;以各類工農業園區為主體, 重點發揮輻射帶動功能和三產服務優勢, 打造區域帶動明顯的党建創新示範區;以貧困山區村為主體, 重點發展小雜糧、玉米、畜牧、中藥材和文冠果等特色種植養殖, 打造落後山區黨建承接示範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