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孩子為啥不自信?

有一位小學老師在談及學生教育時說:“我教的班級中的孩子, 普遍都不自信, 也不知道是為什麼會這樣。 ”她還舉了幾個學生們不自信的例子, 比如路上遇見老師, 不會主動打招呼, 而是選擇避開;遇到自己會的題, 還沒有做呢, 就開始喊難;課堂上老師提問問題, 即使很簡單, 也沒有幾個學生敢於主動舉手……

在小編看來, 這種不自信和孩子的成長環境有關, 也有可能和這位元小學老師的教學方式有關。 今天, 就來看一看前者, 也就是家長無形中給孩子帶來的5種自卑因素。

父母和孩子哭窮

這種父母本身受到生活條件的限制, 整天為了生活奔波勞累, 心裡想什麼也就都隨口說了出來。 也有的父母因為看到生活的艱辛, 而把改變命運的期待放在了下一代的身上。

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你知道我上班多辛苦嗎?賺錢都供你上學了”“要是沒有你,

我們就不會這麼辛苦了”……

窮養還是富養的問題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熱點, 但是人們忽略了一點, 就是家長的心態。 家長如果沒有精神層面的富足, 孩子的自信又從何處來呢?

有條件的愛

父母的愛和積極的回應, 是孩子自信的基礎。 試想一下, 一個母親整日以冷漠的心態對待孩子,

孩子又怎能熱情對待別人?

現實生活中, 有的父母經常用有條件的愛來回應孩子的需求。 比如“快點吃飯, 要不媽媽不喜歡你了”“快點學習, 要不明天就不給你買玩具了”……

這種有條件的愛會讓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偏低, 如果沒有家長的持續督促, 很容易失去前進的動力。

破壞性批評

有的家長對待孩子, 會有一種優越感, 這種優越感給家庭教育帶來了一定負面影響, 最常見的就是破壞性批評。

“你怎麼這麼胖”“你看你平時悶悶的樣子, 多讓人煩”“我怎麼有你這樣的傻兒子”, 等等, 父母的優越感得到了滿足, 但是無形之中卻讓孩子產生了極度的自卑感, 無法和父母敞開心扉, 和別人的人際交往也會受到阻礙。

對比“別人家孩子”

這種父母在生活中最為常見, 經歷過“別人家孩子”的人, 如今早已經學會了自我調侃。

“你看看隔壁鄰居家的小明, 考試總考第一”“你看姑姑家的堂哥, 鋼琴彈得真好”……說來說去, 孩子迷失了自我, 似乎一點優秀特質沒有,

只有在別人家的孩子身上, 才能讓父母找到一點榮光。

當眾貶低孩子

當眾貶低自家孩子, 也不是一種好的教育習慣。 親朋好友聚會時, 帶著孩子去參加, 本來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但是如果一味地“炫娃”, 或者謙虛地貶低自家孩子, 那麼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會受挫, 自尊也會受到打擊。

因此,謙虛雖好,但是以犧牲孩子自尊為代價,卻是得不償失了。

自尊也會受到打擊。

因此,謙虛雖好,但是以犧牲孩子自尊為代價,卻是得不償失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