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促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作為全國唯一的傈僳族自治縣,維西屬於典型的山區農業縣。 要實現如期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必須大力弘揚“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精神,牢牢抓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機遇,全力解決好“三農”問題,努力把農業做強,把農村建美,讓農民變富。

在“強”字上下功夫,想方設法發展好高原特色現代農業。 一是推進產業佈局更合理。 切實擔當起把產業布下去的責任,履行好把產業做起來的義務,實現好讓群眾增收致富的目標,結合產業發展現狀,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加強調研謀劃,因地制宜把產業布好、推好、發展好。

二是推進招商引企見成效。 產業發展與龍頭企業相結合,強化招商方式,優化服務機制,改善招商環境。 同時,支援全縣涉農龍頭企業發展成為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經濟效益好的大企、強企。 三是推進優勢農業規模化和品牌化。 堅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支援縣內涉農龍頭企業通過特色農業基地建設、開發生產、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推進以中藥材、冰葡萄、高海拔水稻、野生蜂蜜和藏香豬、烏骨羊、傈山雞等為主的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品牌化發展戰略,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在“美”字上做文章,用心用情打造美麗宜居新農村。 一是抓實抓好鄉村“三美”創建。

把“三美”(最美村莊、最美家庭、最美人物)創建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發動、組織、引導和鼓勵群眾,緊緊依靠群眾來實現“三美”。 按照“1234”的鄉村“三美”創建工作思路(制定1個管人管事、管用實用的村規民約;喚醒集體意識和自強意識2個意識;做到村莊、家庭、個人3個整潔;提倡鄰里和睦、尊老愛幼、重視教育、勤勞致富4種風氣),開展大宣傳、大整治、大創建,力求大見效。 特別是要廣泛發動、組織、鼓勵和引導群眾,自覺參與創建評比,養成良好的生產生活和家庭衛生習慣,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 二是做特做精鄉村旅遊產業。 按照因地制宜、順應自然、保護環境的理念,突出鄉村特點,留住鄉村味道,加快恢復一批彰顯民族建築風格、民俗文化風情於一體的特色村落,推進鄉村旅遊富民強村工程。
三是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鞏固鄉村“七改三清一統一”環境綜合整治成效,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貫徹落實“河長制”工作,保護好河暢、水清、岸綠、湖美的優良環境。 按照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的原則,逐步推廣以“改廚、改衛、改院、改廄、統一風格”為主要內容的“四改一統一”工程。 四是確保農村和諧穩定。 推進“三村七進一行動”工程,以“堡壘村”推進“平安村”和“小康村”建設,從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村組、每個鄉鎮做起,提高基層自治能力,自下而上彙聚起農村和諧穩定的強大正能量。 加強“鄉鄉、村村”跨區域基層黨組織聯建機制,強化平安邊界、和諧寺院創建,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維護和鞏固好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堅定廣大群眾永遠聽黨話、感黨恩、跟党走的信心和決心。

在“富”字上見成效,千方百計實現好群眾持續增收。 一是強化利益聯結機制。 按照“村有集體經濟推動、組有專業合作社驅動、戶有幫扶產業覆蓋”的思路,堅持“5個緊跟”“3個緊扣”扶貧產業發展措施(“5個緊跟”:“扶貧資源緊跟建檔立卡貧困戶走、建檔立卡貧困戶緊跟能人走、能人緊跟專業合作社走、專業合作社緊跟龍頭企業走、龍頭企業緊跟市場走”;“3個緊扣”:緊扣扶志,激發內生動力;緊扣扶智,提高綜合素質;緊扣扶制,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以“公司+專業合作社+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主的多種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加快新型經濟組織全覆蓋,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加大農村致富能手的培養力度,採取多種形式,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覆蓋每個建檔立卡戶,增強貧困群眾對接市場、滿足市場、應對市場、開拓市場的能力。

二是提高民生保障水準。 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強化教育基礎地位,推進公共衛生事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抓好公益性文化和體育事業發展,不斷提高農村群眾的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法治意識。 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好教育培訓和勞務輸出,下大力氣解決好農村群眾就業問題。 深化“三培養”工程,加強農村“三帶型”黨員示範帶動,創新農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格桑納傑 作者系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委書記)

(格桑納傑 作者系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委書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