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森林公園長“胖”了

中國江西網記者 鐘海華

“家鄉更美更綠了, 為馬鞍嶺森林文化公園點贊。 ”“幾年沒爬馬鞍嶺了, 變化好大呀, 還以為到了哪個大景區呢!”……今年建成的余江縣馬鞍嶺森林文化公園, 近日被當地市民頻繁刷屏點贊。 但其實在幾年前, 這片森林前景並不明朗。

按照余江縣原來的發展規劃, 位於城區東部的這片名為馬鞍嶺的綠地森林, 成為阻礙城市東進的“攔路石”。 是毀林通路?還是護林建園?一時爭議不休。 老百姓的城市, 老百姓最有發言權。 余江縣委、縣政府先後向市民群眾發放徵求意見書1.2萬餘份, 經過廣泛的收集民意,

最終, 依託這片森林, 打造馬鞍嶺森林文化公園的計畫開始落地實施。 不少市民對如何依託馬鞍嶺森林, 建設好這塊城東綠地紛紛建言獻策, 通過互聯網、微信留言、書信等形式遞交了各類規劃和建設意見700餘條。

余江縣在打造馬鞍嶺森林文化公園過程中, 最大限度保護馬鞍嶺森林中約40公頃的植被, 將這片森林與周圍眾多的小荒山相連, 移樹種草, 不僅讓荒山重新綠起來, 更讓森林公園占地面積擴大到82.6公頃, 足足“胖”了一倍多。

徜徉在馬鞍嶺森林文化公園, 綠草如茵, 湖闊溪清, 步道蜿蜒, 曲徑通幽。 記者發現, 公園不僅長“胖”了, 同時也更美了, 更有內涵了。

余國水說, 為了給森林公園提供優質水源, 余江縣結合“河長制”的落實、“清河行動”的開展,

加大了城市河道清理力度。 在森林公園的建設過程中, 余江縣特別注重地域文化元素的植入, 投資1億元重點打造了創意節目聲光秀《幸福余江》, 通過2000平方米的山體成像、88米高的水秀噴泉和鐳射聲控技術融合, 把余江“戰天鬥地、敢為人先, 不達目的決不甘休”的血防精神和“熱愛人民, 真誠地為人民服務”的韜奮精神完美展現出來。

林因人旺, 城因林美。 如今, 馬鞍嶺森林文化公園已經成為市民健身休閒的重要場所和余江新的城市文化地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