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兩個真實失敗案例,看農業創業5大坑

作者:陳立耀

失敗了, 你會怎麼選擇自己的路!一條放棄;另外一條繼續。

90%的創業者都會選擇後者, 因你是創業者, 從來不會放棄。

當然, 在創業大潮流, 也沒有真正的失敗者, 只有暫時的不成功吧。

今天, 分享2個失敗的案例, 但這2位農業創業者都能從失敗中快速總結經驗, 又再次實現人生價值。

案例一、不懂技術虧50萬

林恩輝從城市辭掉白領工作, 返鄉從事葡萄種植。 2011年8月, 由於工人誤把開荒山用的除草劑當成農藥,

致使50畝的進口桃樹全部枯萎, 當地農業局專家還告訴了一個更令林恩輝崩潰的結果, 由於用藥太大, 這些地一年之內都不能再種任何東西, 這時租地、人員工作等都花掉幾十萬元。 算下來, 當時她父母支持林恩輝創業的五十萬已基本花完。

從林恩輝失敗中, 林恩輝因不懂技術生產和技術管理等原因, 從而導致失敗。

案例二、不懂技術虧100多萬

羅志名從大學畢業後先後在北京、成都等城市從事IT工作, 2014年羅志名辭掉體面的工作返鄉種植蘆筍。 2016年4月, 蘆筍進入收穫時節, 羅志名賣了將近20萬元, 接近預期目標。 但2017年4月, 到了第二個收穫季, 羅志名吃驚地發現, 出產的蘆筍品相遠不及第一年, 自然賣不上好價錢, 加上賣玫瑰花等, 當年的收入不足10萬元, 基本上巨虧狀態。

經過專家會診之後, 找到原因:1)蘆筍對土地營養成分比較高;2)蘆筍對水質和水分要求高。 3)肥料發酵不充分。

因此, 羅志名蘆筍因素致使蘆筍的根部腐爛, 也就是俗稱的“根腐病”。 至此,

算上父子倆的60萬元積蓄和2016年從銀行獲得的數十萬元貸款, 羅志名總計往土地裡砸了100多萬元。

從羅志名的失敗案例中來看, 也是因為對種植產品的技術管理上不懂而導致失敗。

上面2個案例中, 都是從外界行業跨界進入農業, 失敗都有一個共性因不懂種植技術導致失敗。 其實, 失敗還有很多原因包括不懂管理與經營, 不懂政策等。

當然, 也會有很多人誤入農業的一些坑。

5個坑, 千萬別入!

1、農技坑:我是農村人, 我懂農業!

其實, 90%跨界進來的人來自農村, 因情懷而選擇農業產業。 但對農業真的不懂, 尤其是農技等知識的不熟悉。 然而,農業創業是又必須要創業者親力親為。

我們也看了很多失敗的案例,都是因為農業創業者不懂農技或者不懂農業政策而導致失敗的人,比比皆是。

畢竟,農業的特殊性,農業技術、農產品行銷等將會影響到創業的成功與否。

2、規模坑:農業適合小本創業

從目前來看,幹農業創業的人大多數是以自己或家人、親戚為成員單位,同時,在資金投入這一塊可以大也可小,或者很小的投資也可以實現創業。比如:農特微商、開網店、玩直播等。一個人或者兩夫妻就能完成的工作,投入的錢可能都在設備成本。

但,農業投資成本來自土地、人工,想要規模化就必要大量租地和農民;如果不規模化,想賺錢基本上沒有可能性。

因此,農業創業不適合小本創業,需要適度規模化或者適度資本化。

3、資本坑:有錢,幹農業一定會成。

90%幹農業的人都說自己沒有錢或者缺錢。如果有錢,幹農業會提高成功的概率。

其實,幹農業不錢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任何創業都一樣,專案失敗了,都是因為人的問題——創始人個人問題或者團隊的問題。

所以說,錢不是做農業的決定因素,只是助力器而已。

4、潮流坑:國家政策好,有利於農業創業

這幾年國家三農政策的確有利於農業和農村創業,但我們永遠相信一句話“盈則必虧”。

當大環境相同的情況,如何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這的確需要實力。

另外,農業沒有藍海,全部是紅海。無論你搞種植、養殖還是電商,幾乎沒有什麼壁壘可言,核心競爭力也沒有。

政策是公平,但競爭肯定是不公平,很多農業創業者都倒在同行的競爭上。

5、價格坑:低價才有銷路

農產品定價有時候會走進2個歧途:1)高價農產品,做高端市場;2)低價農產品:鋪貨走量。

其實,農業是個門檻很高的行業。價格,也不是農產品行銷唯一手段。

農產品想要在市場上大賣有3個因素決定:1)品質。品質是農產品關鍵一環;2)包裝。不管是外形包裝還是品相上面,包裝都決定產品銷量;3)品牌或口碑。公司的品牌、個人品牌,個人口碑或者公司的口碑都決定農產品銷售。

所以說,想要靠價格拼市場的農業創業者,趕緊放棄這個想法吧。

總之,想要在農業產業中取得成功的話,農業人要懂農業、懂政策、懂市場,還要會玩。

點擊瞭解更多,加微信:annibaobei0428進群與農業大佬同行!

然而,農業創業是又必須要創業者親力親為。

我們也看了很多失敗的案例,都是因為農業創業者不懂農技或者不懂農業政策而導致失敗的人,比比皆是。

畢竟,農業的特殊性,農業技術、農產品行銷等將會影響到創業的成功與否。

2、規模坑:農業適合小本創業

從目前來看,幹農業創業的人大多數是以自己或家人、親戚為成員單位,同時,在資金投入這一塊可以大也可小,或者很小的投資也可以實現創業。比如:農特微商、開網店、玩直播等。一個人或者兩夫妻就能完成的工作,投入的錢可能都在設備成本。

但,農業投資成本來自土地、人工,想要規模化就必要大量租地和農民;如果不規模化,想賺錢基本上沒有可能性。

因此,農業創業不適合小本創業,需要適度規模化或者適度資本化。

3、資本坑:有錢,幹農業一定會成。

90%幹農業的人都說自己沒有錢或者缺錢。如果有錢,幹農業會提高成功的概率。

其實,幹農業不錢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任何創業都一樣,專案失敗了,都是因為人的問題——創始人個人問題或者團隊的問題。

所以說,錢不是做農業的決定因素,只是助力器而已。

4、潮流坑:國家政策好,有利於農業創業

這幾年國家三農政策的確有利於農業和農村創業,但我們永遠相信一句話“盈則必虧”。

當大環境相同的情況,如何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這的確需要實力。

另外,農業沒有藍海,全部是紅海。無論你搞種植、養殖還是電商,幾乎沒有什麼壁壘可言,核心競爭力也沒有。

政策是公平,但競爭肯定是不公平,很多農業創業者都倒在同行的競爭上。

5、價格坑:低價才有銷路

農產品定價有時候會走進2個歧途:1)高價農產品,做高端市場;2)低價農產品:鋪貨走量。

其實,農業是個門檻很高的行業。價格,也不是農產品行銷唯一手段。

農產品想要在市場上大賣有3個因素決定:1)品質。品質是農產品關鍵一環;2)包裝。不管是外形包裝還是品相上面,包裝都決定產品銷量;3)品牌或口碑。公司的品牌、個人品牌,個人口碑或者公司的口碑都決定農產品銷售。

所以說,想要靠價格拼市場的農業創業者,趕緊放棄這個想法吧。

總之,想要在農業產業中取得成功的話,農業人要懂農業、懂政策、懂市場,還要會玩。

點擊瞭解更多,加微信:annibaobei0428進群與農業大佬同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