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善林金融暴雷,非吸600多億驚天騙局,預支我所有運氣!

工作的關係, 總能接觸不同的人。

左手金融圈, 右手媒體圈, 再插一腳互聯網圈。

歷史不會重複, 但總是帶著同樣的韻腳。

善林金融雷了有段時間了, 現已塵埃落定, 而它帶給我們的思考卻沒有結束。

踩坑的朋友, 算是預支完所有的好運氣, 剩下的是一臉喪了。

——

01

既然善林已經雷了, 它是怎麼糊掉的, 細節就不多說了。

但能敲個警鐘, 防止踩坑。

近幾年金融行業有個現象, 不止善林, 只要有很有出了什麼不好的事情, 就會算在P2P的頭上, 比如:e租寶, 錢寶網。

明明e租寶就是打著融資租賃的幌子, 幹著掛羊頭買狗肉的純詐騙勾當, 而媒體卻大幅報導說是P2P。

人家錢寶網明明就是一龐氏騙局, 出事的時候, 也有人出來說是P2P。

這讓龐氏騙局情何以堪!

那些做線下理財網點的, 本質上不能說是正宗的P2P, 風險很大。

2016年8月24日, 銀監會發佈的《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

已經說了——不許線上下開門店開展業務。

線下模式的平臺, 資金流向、資產端都有漏洞。

一是資金流向無法監控。

線下門店點錢, 有的還POS刷信用卡, 壓根沒走線上, 更沒開通銀行存管帳戶, 你的錢給誰了, 進了誰的帳戶, 這筆錢拿去幹嘛了, 你都是懵的。

比如善林, 有人曝光資金進出是老闆個人帳戶。

圖片來自網路

刷POS機消費投資!!!投資人的錢直接打到周伯雲的帳號上, 每月的回款和利息同樣也是從他的個人帳戶匯出去, 如此明目張膽, 這不是自融是什麼?

二就是資產端經不起推敲。

正規的融資平臺, 就是一個資訊仲介平臺, 有明確的資產端和理財端。

融資人(可以是個人、企業)比如拿房子、車子來說, 平臺審核發佈投資標的, 投資人可以融資參與標的, 標的滿額後資金轉入協力廠商託管帳戶, 實物進行買賣, 到期還本付息。

平臺業務資訊透明, 可隨時查看專案進度及資金用途, 而善林金融它的資產端就十分不透明, 很多投資人的錢都去向不明。

往往小地方, 資訊差更大,

地方上監管也有的不到位, 線下理財模式, 發展反而更好。

並且, 有些地方, 願意學理財、瞭解平臺邏輯的, 往往比一二線的人少, 更容易被門店的員工推銷。

現在還投這類線下理財的, 算是膽子很作了。

02

平臺攤上事, 我能怎麼辦, 我也很絕望啊。

一朋友,

兩年沒聯繫了, 聽朋友提到他——精神恍惚, 還動過自殺念頭。

他是個白手起家的人。

在二線城市打拼, 借著外賣的東風, 把一個小餐館做的有聲有色。

一年下來, 硬是賺了三十幾萬。

手裡有了閒錢, 就想去賺更高的收益, 經過別人介紹, 接觸到一個拆分盤項目

——買入只漲不跌的理財積分, 只要邀請親朋好友加入, 積分價格越高, 數量(拆分)就越多...

總之, 只漲不跌, 財富翻倍。

動心了, 先投筆小錢, 確實賺錢了, 漸漸壓上全部身家。

後面的事, 不用說了, 這種龐氏騙局, 拆東牆補西牆, 如果沒有新韭菜進來, 資金鏈就斷了, 老韭菜的錢, 也就一夜打了水漂。

很多人是被蠱惑相信了騙局, 才入了坑。

不過, 這位兄弟卻吃的是...太聰明的虧。

他早看出了這是一個擊鼓傳花、危險遊戲, 不過,他相信最終接盤的不會是他。

沒想到,莊家跑的比他快多了。

聰明反被聰明誤。

03

金融投資,想愛它,不容易。

有人風生水起,從傳統金融跳槽,跳入互金圈,年薪翻倍、吃上行業紅利。

也有膽戰心驚的,比如在某家線下管道的理財公司,每個月公司資金增量超過30億。

該刹車減速的時候,反而加速狂飆,更多是一種不正常,業務上風險也很大。

中e小編也是很好奇,為什麼有很多人踩坑,平臺好不好,明明一眼能看出來。

邏輯還是之前說的,金融的本質是風控,平臺的核心是資產端。

平臺的合規性,按照監管修修補補的條款對號入座,平時多用心,是能看出來的。

至於資產好壞,小額分散的投資還是要好一些。

所以,我們投資,要理性,不是看到風吹草動,聽到別人大呼小叫,就自己亂了方向。

捫心自問,踩坑的人,是不是自己要反思反思?

凝望深淵,深淵回以凝望。

除少數的傻白甜,有不少人明知是坑,還是想進去賭一把。

最終,折騰我們的,或許還是自己。

不過,他相信最終接盤的不會是他。

沒想到,莊家跑的比他快多了。

聰明反被聰明誤。

03

金融投資,想愛它,不容易。

有人風生水起,從傳統金融跳槽,跳入互金圈,年薪翻倍、吃上行業紅利。

也有膽戰心驚的,比如在某家線下管道的理財公司,每個月公司資金增量超過30億。

該刹車減速的時候,反而加速狂飆,更多是一種不正常,業務上風險也很大。

中e小編也是很好奇,為什麼有很多人踩坑,平臺好不好,明明一眼能看出來。

邏輯還是之前說的,金融的本質是風控,平臺的核心是資產端。

平臺的合規性,按照監管修修補補的條款對號入座,平時多用心,是能看出來的。

至於資產好壞,小額分散的投資還是要好一些。

所以,我們投資,要理性,不是看到風吹草動,聽到別人大呼小叫,就自己亂了方向。

捫心自問,踩坑的人,是不是自己要反思反思?

凝望深淵,深淵回以凝望。

除少數的傻白甜,有不少人明知是坑,還是想進去賭一把。

最終,折騰我們的,或許還是自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