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此人是中國第一聖人,但連名字都被大家搞錯了幾千年

鄭莊公上演了一場未卜先知的戲碼, 他說:衛國很快就會來攻打我們了!

群臣都覺得莫名其妙, 問他為什麼?

鄭莊公說:州籲這個人喜歡逞勇鬥狠, 他剛剛完成篡逆之事, 一定會對外用兵以增加威望, 而他進攻的物件就是我們鄭國, 在公孫滑一事上我們產生過恩怨。

鄭莊公料事, 可謂如神。

州籲即位才三天, 外界傳得沸沸揚揚, 關於衛桓公死亡的十八種可能性大討論, 鬧得鋪天蓋地。 儘管這些傳言大部分都是添油加醋、胡編亂造的, 但有一點大家卻能達成共識, 那就是:州籲是弑君篡位。

對於這種人心惶惶的情況, 州籲感到非常不安, 沒准哪一天自己就會腦袋搬家。

為了平息大家的議論, 州籲決定立威。 而立威的方式, 則是打仗。

州籲找來他的死黨石厚, 問他:我想打仗立威, 你說打誰好?

石厚說:鄰國和我們都沒什麼恩怨, 只有當年鄭伯為了公孫滑率兵來打過我們,

這是我們的恥辱, 主公要是想立威的話, 肯定是鄭國了。

州籲說:齊鄭兩國結為盟國, 如果伐鄭, 齊國一定會來救, 我們以一敵二, 怎麼能贏?

石厚說:現今的異姓國, 宋國是公爵, 地位最尊貴;姬姓的國家中, 魯國輩分最高。 我們可以請宋、魯兩國出兵幫助, 再聯合陳、蔡, 五國一起伐鄭, 何愁不勝?

州籲說:陳、蔡是小國, 他們順從于周王, 鄭和周天子的矛盾, 他們想必知道, 要求他們一起伐鄭, 應該不成問題。 但宋、魯都是大國, 怎麼請得動他們?

石厚說:主公有所不知, 宋宣公將君位傳給了弟弟宋穆公, 穆公死的時候, 為了報答兄長的恩德, 傳位給兄長的兒子與夷。 穆公自己的兒子公子馮心懷怨恨, 出逃在外, 現在就在鄭國避難。

這件事是與夷的心病, 我們可以從這裡大做文章。 魯國就更簡單了, 大權被公子翬把持著, 此人貪財, 只要重重賄賂, 他一定會出兵。

以上這段來回好幾個回合的對話, 展示了很多的權謀成分。 石厚並非一無是處的頑劣子弟, 他對當時的各國之間的微妙關係進行了充分的研究,

對症下藥, 提出了較為切實可行的方案。

我們不得不說, 石厚雖然人品很差, 能力卻可圈可點。

根據石厚的策略行事, 州籲派往陳、蔡、魯三國的使者都選定完畢, 但對於出使宋國的人選難以選擇。

這一路使者的要求比其他三路要高, 需要用舌辯之才說動宋殤公, 其中的關鍵是如何把宋鄭兩國的潛在矛盾化為己用。

州籲一時彷徨無計, 石厚推薦一個人, 名叫寧翊。

甯翊見到宋殤公, 開口就說:鄭伯殺弟囚母, 又跟我們有仇, 我們要報仇雪恥, 正好跟你們同仇敵愾, 所以, 邀請你們一起出兵。

宋殤公說:我們跟鄭國無冤無仇。

寧翊說:父死子繼, 是古之常理。 你得位於叔, 他的兒子公子馮早懷恨在心, 一旦公子馮借助鄭國的力量回國爭位,

國人也感激他父親的恩德, 你就會內外交困, 有失位危險。

宋殤公當然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 但此時聽到寧翊入木三分的分析, 悚然心驚。

寧翊繼續說:這次出兵, 名為伐鄭, 實際上是替你剷除心腹大患。 而且我們還聯合了陳、蔡、魯, 再加上宋、衛, 五國一起出兵, 鄭國還不灰飛煙滅嗎?

宋殤公被徹底說動, 斬草不留根, 春風吹又生, 宋殤公決定趁此機會徹底剷除公子馮, 坐穩自己的君主寶座。

宋國的大司馬叫孔父嘉, 反對宋殤公伐鄭。

先來解釋下孔父嘉這個名字, 此人單名一個嘉字。 孔父是他的字。 他是宋國的公族血脈, 與國君同姓, 姓子。 如果按照後人的命名方式, 此人姓子名嘉, 字孔父。

孔父嘉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後代孔丘, 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子。所以,孔丘也並不是姓孔,而是姓子,孔是他的氏。他姓子,孔氏,名丘,字仲尼。那時候的人有姓,有氏,有名,有字,四個部分才組成一個完整的人名。其中最為人所混淆的就是姓和氏,這也使得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名難以理解。到了戰國末期姓和氏漸漸合併,只取其一,統稱為“姓”,氏的說法不復存在。

孔丘的兒子叫孔鯉,孫子叫孔伋,曾孫叫孔白,他們這一支,從此以後漸漸將“孔”這個氏作為了他們的姓,而原來的“子”姓則被淡忘,這麼處理是因為他們這一族出現了孔丘這個天下聞名的人物,他的後代通過這樣的方式以體現和孔丘的血緣關係。

有一點也要說明一下,有些人認為從孔父嘉開始,他們姓孔,所以孔子也姓孔,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孔父嘉名字開頭是孔字只不過是湊巧而已。孔父嘉的兒子叫木金父,木金父的兒子叫睾夷,孔丘的父親叫叔梁紇,他們都跟“孔”無關。所以,孔子這一脈,姓孔是從孔丘本人開始的。

說了一大串無關緊要的東西,還是言歸正傳吧。

孔父嘉是一個正直的人,對於宋國國君之間的這種謙遜的傳位美德,他是一個擁護者。

宋穆公去世前,就是讓孔父嘉來安排後事的。孔父嘉遵照宋穆公的意願,首先把公子馮送到鄭國去,然後奉公子與夷繼位。

所以,對於孔父嘉而言,他要維繫公子馮和宋殤公與夷之間的平衡,他要的是維持現狀,而不希望任何一方引起衝突。

孔父嘉說:衛國使者的話千萬不能相信,鄭伯殺弟囚母如果有罪,難道他州籲殺兄篡位就沒罪嗎?

宋殤公聽不進去,因為他們二人的出發點已經完全不同。

宋國成了衛國的堅定同盟。

魯國的國君是魯隱公,但權柄被公子翬所把持。公子翬收到衛國的賄賂,不向國君徵詢意見就同意發兵。

陳、蔡兩國是小國,不敢得罪大國,很輕易就加入同盟。

最終,衛、宋、魯、陳、蔡五國組成聯軍,推宋殤公為盟主,討伐鄭國,兵車總計一千三百輛,軍勢極盛,在鄭國的東門之外列成陣勢。

《讀起來最省力的東周列國志》010五國伐鄭

輕鬆看名著,劉弘文為您通俗解讀《東周列國志》,歡迎關注。

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子。所以,孔丘也並不是姓孔,而是姓子,孔是他的氏。他姓子,孔氏,名丘,字仲尼。那時候的人有姓,有氏,有名,有字,四個部分才組成一個完整的人名。其中最為人所混淆的就是姓和氏,這也使得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名難以理解。到了戰國末期姓和氏漸漸合併,只取其一,統稱為“姓”,氏的說法不復存在。

孔丘的兒子叫孔鯉,孫子叫孔伋,曾孫叫孔白,他們這一支,從此以後漸漸將“孔”這個氏作為了他們的姓,而原來的“子”姓則被淡忘,這麼處理是因為他們這一族出現了孔丘這個天下聞名的人物,他的後代通過這樣的方式以體現和孔丘的血緣關係。

有一點也要說明一下,有些人認為從孔父嘉開始,他們姓孔,所以孔子也姓孔,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孔父嘉名字開頭是孔字只不過是湊巧而已。孔父嘉的兒子叫木金父,木金父的兒子叫睾夷,孔丘的父親叫叔梁紇,他們都跟“孔”無關。所以,孔子這一脈,姓孔是從孔丘本人開始的。

說了一大串無關緊要的東西,還是言歸正傳吧。

孔父嘉是一個正直的人,對於宋國國君之間的這種謙遜的傳位美德,他是一個擁護者。

宋穆公去世前,就是讓孔父嘉來安排後事的。孔父嘉遵照宋穆公的意願,首先把公子馮送到鄭國去,然後奉公子與夷繼位。

所以,對於孔父嘉而言,他要維繫公子馮和宋殤公與夷之間的平衡,他要的是維持現狀,而不希望任何一方引起衝突。

孔父嘉說:衛國使者的話千萬不能相信,鄭伯殺弟囚母如果有罪,難道他州籲殺兄篡位就沒罪嗎?

宋殤公聽不進去,因為他們二人的出發點已經完全不同。

宋國成了衛國的堅定同盟。

魯國的國君是魯隱公,但權柄被公子翬所把持。公子翬收到衛國的賄賂,不向國君徵詢意見就同意發兵。

陳、蔡兩國是小國,不敢得罪大國,很輕易就加入同盟。

最終,衛、宋、魯、陳、蔡五國組成聯軍,推宋殤公為盟主,討伐鄭國,兵車總計一千三百輛,軍勢極盛,在鄭國的東門之外列成陣勢。

《讀起來最省力的東周列國志》010五國伐鄭

輕鬆看名著,劉弘文為您通俗解讀《東周列國志》,歡迎關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