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董允壩模式!中心城區的“農旅融合”可以這樣玩!

正在董允壩春遊的學生周平攝

四川線上消息(記者 唐澤文)4月25日, 江陽區農林局局長羅傑正在安排幾天後, 區裡即將舉辦的蔬菜品賞會相關事宜。

4月8日, 江陽區農林局在與農業農村部相關專家一起舉行的一場聯合調研中, 進一步確認了一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方向。 “農業農村部的專家就提出, 鄉村振興需要在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進行, 目前來看, 農旅融合是最合適的方案。 ”

目前, 江陽區計畫通過農業科技化、高端化發展, 一三產業融合的方式, 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 探索一條符合“中心城區”特色的鄉村振興路徑。

智慧化大棚裡, 工人正在對農作物進行管理。 龍靈 攝

調研確立新方向

“融合”讓中心城區鄉村更美

中心城區的農業、農村怎麼發展?

“比如成都的五朵金花, 他們的農民通過鄉村旅遊獲得的收入, 占到了絕大部分。 我們在此還有不少增長空間。 ”在向外調研學習的過程中, 羅傑看到了差距的同時, 也看到了突破的方向。

從2014年開始, 江陽區把董允壩作為現代農業核心腹地進行打造, 著力培育觀光農業, 啟動鄉村生態遊。

現在的董允壩, 處處散發著泥土的芬芳。 站在觀景臺上放眼望去, 一幅山水田園春景圖呈現出來……

每逢節假日, 前來休閒旅遊、體驗採摘的遊客絡繹不絕, 綠色生態的近郊遊已經成為“香餑餑”。

周邊的村民, 也借著這個機遇, 吃起了“旅遊飯”。

村民陳盛玉就開起了農家樂, 專賣特色農家菜。 “遇到旅遊旺季, 忙都忙不過來。 一年下來, 我們的農家樂能有4、5萬的收入。 ”

起初開辦農家樂有沒有經營上的擔憂?“第一次蔬菜品賞會後的五一小長假, 董允壩就接待遊客15萬人次。 這樣的人流保障下, 只要放心去做就好, 根本不用經營的問題。 ”陳盛玉說。

目前, 董允壩的大部分村民都參與到了旅遊業的發展中來。 “整體來看, 旅遊收入的比重基本占到一半, 未來這個比重還將進一步擴大。 ”羅傑說。

“近幾年來, 我們加快入口廣場、觀光道路、觀景亭台等旅遊配套設施的建設, 同時健全景區管理機制, 規範標牌標識系統和旅遊商品管理,

提升整體品質。 ”羅傑介紹。

目前, 董允壩已成功創建為四川省“蔬式生活”主題公園、國家3A級旅遊景區。

向外學習新技術

“科技”讓現代園區結構更優

除去一三產業融合發展外, 中心城區的農業本身應該怎麼發展?

“打造高科技精品化的現代農業園區, 是我們的具體方案。 ”羅傑表示, 規劃之初, 他們到成都、山東壽光等地進行了考察學習。 在考察中發現, 農業發展先進的地區, 都主要通過現代農業園區的形式, 升級產業的形態。

“隨後, 我們組織生產大戶、龍頭企業、專合社人員等進行座談討論, 商量出了建設高科技精品化園區的方案。 ”羅傑說。

從2014年開始, 董允壩通過土地流轉, 將農村零散的田地納入園區進行統一管理、規模經營。

“村上成立了專業合作社, 農戶通過合作社將土地集中流轉出來。 ”村支部書記孫家發說, 通過土地集中流轉, 原有土地利用價值成倍翻。 不僅如此, 村民去園區打工, 每天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

董允壩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規劃面積1.3萬畝, 總投資10億元。 走進山東壽光集團的1號科技大棚, 技術人員王慶亮輕輕點一下滑鼠, 就知道農作物“渴不渴”“餓不餓”。 這得益于園區內的農業自動監測與控制系統。

“整個園區採用物聯網技術, 以雲資料為平臺, 可以即時對整個園區作物的生長狀況、養分以及病蟲害進行診斷, 對災害進行預警、監測以及評估。 ”王慶亮介紹, “物聯網”的運用大大提高了效率, 原來一名管理員最多管理50畝地, 現在可以管理700畝地。

園區以農科院、川農大、壽光蔬菜產業集團等科研單位為技術依託, 搭建“產學研推”合作平臺, 並在園區建立實驗示範基地, 通過智慧溫室、節水灌溉、物聯網、農產品品質追溯等當前最先進的農業技術, 引進示範推廣各類作物新品種60餘個、新技術35項、新模式14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