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渾水養泥鰍苗,泥鰍、牛、水稻立體生態養殖效益高,年賺300萬

請您在閱讀本文之前, 點擊右上方的“關注”, 以後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智慧雲農業每天推送的最新價格行情、三農政策、農業、園藝、養殖、花卉等內容了。

在這個池塘裡, 藏著上千隻泥鰍。

周柯打算在這兒, 舉辦第一屆“徒手抓泥鰍”比賽。 2015年8月1日是個週六, 一大早, 他就來到村裡的馬路上, 拉攏村民和遊客。

周柯:抓泥鰍比賽, 一等獎五百塊……, 好, 下午等你。

下午三點, 池塘邊聚集了許多村民。 周柯看人來得差不多, 猛地從口袋裡掏出了一樣東西。 村民和遊客們不僅可以免費參加比賽, 贏了還有紅包拿。

周柯:聽好了,

哪個逮的最多, 一等獎五百塊, 二等獎三百塊, 三等獎兩百塊。

村民:稱斤數還是數條數?

周柯:稱斤數。

套養:鰻魚池套養泥鰍效益好

這場“徒手抓泥鰍”比賽, 又叫做“泥漿大戰”, 因為泥鰍全部藏在沒腳深的泥漿裡。 比賽不限年齡, 不限人數, 而規則只有一個:用手抓!

周柯:好, 開始!

村民:喔!

比賽限時十分鐘。 泥鰍全部鑽進了泥裡, 肉眼根本看不到, 再加上十分滑溜, 想抓到泥鰍, 只能純靠摸。

周柯:過了兩分鐘啦。

還剩八分鐘, 為了活躍“泥漿大戰”的氣氛, 周柯乾脆把岸上所有的小孩子, 統統趕了下去。

突然, 就在比賽的池塘裡, 出現了幾條大魚, 大傢伙的注意力立刻轉移到了大魚的身上。

周柯:魚不算, 魚不算!

周柯:還有一分鐘!

池塘裡的泥鰍越來越少, 大夥都想趁最後一分鐘多抓些泥鰍。 這時候, 徒手“抓泥鰍比賽”, 真的變成了一場“泥漿大戰”。

周柯:好, 時間到!上來上來, 看看哪個最多!

周柯:過數啦!按斤算, 按重量算, 我來做, 泥巴不算啊。

抓上來的泥鰍, 需要挨個沖水、去泥、過秤。 那麼大夥在十分鐘內,

究竟抓了多少泥鰍呢?

周柯:等一下, 等一下, 三斤八!這是誰家的?四斤六。

大部分人的泥鰍都過了秤, 全部集中在四公斤左右。 可周柯接下來報出的一個數字, 讓所有人都覺得, 自己沒戲了。

周柯:六斤!

周柯:來發錢了, 第三名, 第二名, 第一名。

而對於比賽抓上來的泥鰍, 周柯則要做一場口味十分奇特的泥鰍宴。

為了做這一場泥鰍宴, 周柯必須要到大山裡, 分別找到最臭的、最苦的、最酸的和最鮮的食材, 用它們來做泥鰍。

周柯:最臭的。 最苦的。 最酸的。

突然, 周柯一聲不吭地鑽進了一片竹林下面, 他要找什麼呢?

周柯:最鮮的。

四種味道找齊了, 可周柯說他的泥鰍宴還差最後一樣東西, 它是這山裡最美的。

周柯:芭蕉花。

最臭的野菜、最苦的橄欖、最酸的酸木瓜、剛出土的雨筍,

以及最美的芭蕉花, 這幾種味道和泥鰍混在一起, 能吃嗎?周柯到底要怎麼做呢?

周柯:這幾種野菜, 把它們混在一起, 放在泥鰍肚子裡烤。

把調配好的香料, 塞到泥鰍的肚子裡, 炭火烤熟。 臭、苦、酸、鮮混合在一起, 竟然烤出了一種獨一無二的香味。 這是周柯用西雙版納本地的食材, 與泥鰍碰撞出的一種獨特的味道。

烤熟之後, 隨便從芭蕉樹上砍兩片葉子, 各種做法的泥鰍直接放在葉子上, 就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泥鰍宴”了。

不僅貼錢辦比賽, 並且免費供大傢伙吃喝, 周柯這麼做究竟是為什麼呢?原來, 每賣完一個池塘的泥鰍, 池塘都需要儘快清空, 好放新的泥鰍苗進去。 可留在池底淤泥裡的泥鰍太多,

只靠幾個工人用手抓, 一個星期都抓不完, 於是周柯才想出了這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泥鰍養殖:泥鰍養殖日常管理五步驟

現在, 800畝的養殖面積, 每年還能給周柯帶來近300萬的純利潤。 然而, 這麼一個賺錢的行業, 在周柯的眼裡, 卻是一片可怕的深淵。

周柯:如果當時我沒貸這麼多款, 沒把家裡的房子糟蹋了, 我確實不幹這個行業, 不做了。 這個行業真的做不了, 看著簡單, 其實做起來難。

周柯之所以這麼說, 是因為他所在的猛海縣猛遮鎮地處山區, 交通不便。 泥鰍要吃的新鮮的開口餌料, 本地沒有生產, 而從外省運過來, 運費又高昂, 所以當地人從來想過, 靠養泥鰍賺錢。

何萬川:沒有養過, 原來從來沒有人養過, 我們這裡。

可別人都不做的事, 周柯就敢做。2009年,24歲的周柯從雲南警官學院的刑偵專業畢業後,在家鄉西雙版納猛海縣當了6個月的獄警,就辭職回家養泥鰍。不僅如此,他還借錢,一口氣養了40畝。周柯之所以敢這麼做,就是因為他找到了一個解決泥鰍開口餌料的辦法。可是,他的辦法跟別人不太一樣,竟然是--要養泥鰍,先養牛。

記者趕到周柯的養牛場時,發現他正在鏟地上的牛糞,還說自己養牛,就是為了要這一地的牛糞。

周柯:牛糞經過這個沼氣池,氨化處理,我們用它的沼液,用處理機抽到那個池塘裡去,經過幾級的淨化,培養出更多的微生物。

原來,養牛是為了用牛糞培養微生物,喂泥鰍。2011年,周柯就在養牛場的下面,建了幾個總共一千平米的渾水池。剛生下來的小泥鰍,直接放進這些渾水裡,就可以靠吃水裡的微生物,存活下來。

周柯:你看這個小泥鰍腸道裡面有食物,看到沒有,它的尾巴後面都有食物,都吃著。

這個辦法,解決了當地沒有合適的開口餌料,而不能養泥鰍的問題。2012年,周柯通過經銷商,把泥鰍買到雲南省的各個縣市,一年賺了幾十萬。他還成立了合作社,專門給社員提供泥鰍種苗。

這時候,周柯聽說廣東市場上出現了一種臺灣大泥鰍,利潤很高,於是決定就靠臺灣大泥鰍賺一把。他狠狠心,把家裡的房子賣了,又貸了款,湊了60萬,從廣東中山進了3噸的臺灣大泥鰍種苗,打算大賺一筆。可沒想到,周柯千算萬算,卻唯獨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

周柯:只覺得一年能生產出來多少苗,能賣多少錢,能把自己的生活過的更好,唯一的想法就是這個。

三噸臺灣大泥鰍,從廣東運到西雙版納的養殖場,需要三天兩夜的時間。路途顛簸,泥鰍又缺氧,果然放到池塘裡不到一個星期,全部死光。

何萬川:幾乎沒有了,就是死了,全部漂在塘子裡面,全部都是漂白。

漂了一池塘的死泥鰍,讓周柯身上突然多了幾十萬元的外債,親戚朋友知道後,再也不願借錢給他。就連周柯的親生父親,都不願再幫他做這虧錢的買賣。

何萬川:跟別人借錢的時候,別人還冷臉,你看你幹這個,錢都幹丟完了,錢都虧完了,誰還借給你錢。

可恰恰因為這次虧錢,周柯卻因禍得福,遇到了一生的摯愛……

2012年底,周柯聽說當地政府有一個新政策,專門給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提供五萬元的免息貸款。於是,他來到鎮政府,找到專門負責貸款的部門。一進門,這個叫陳閏的姑娘,卻先吸引住了周柯的目光。

周柯:第一次見她,就感覺可以做老婆。

陳閏是當時負責接待周柯的工作人員,在她耐心地回答貸款流程的時候,周柯滿卻同時在想,怎麼把這個姑娘娶回家。而陳閏也漸漸發現了,這個養泥鰍的小夥子,對自己別有用心。

陳閏:有時候辦公室只是我一個人在,別的同事去辦事了,他就打電話問一下,是不是你一個人在,我說是,他就會過來。

四個月後,周柯不僅貸來了五萬元錢,還成功把陳閏帶回了家。大夥都不明白,為什麼陳閏偏偏看上了這個有幾十萬元外債的小夥子。可陳閏卻說,當初周柯只憑一件小事,就打動了她。

原來,別人追陳閏,送的都是香甜的花和巧克力,可周柯偏偏隔三差五,給她送味道完全相反的--榴槤。恰恰是這一舉動,竟然贏得了陳閏的芳心。

陳閏:有一次他剛好問過,是不是喜歡吃,聊天的時候談起過,我說很好吃,就聊起過,他就送過來。

而結婚之後,周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陳閏辭去政府機關的工作,回家幫他養泥鰍,並用陳閏的名義,又申請了五萬元的貸款。一年後,兩個人的女兒出生了,大傢伙都開玩笑,說女兒是周柯貸款“貸”回媳婦後,產生的小“利息”。高興之余,周柯也壓力倍增。

泥鰍養殖:泥鰍水花苗品質鑒定五法

周柯:做什麼事情首先考慮的是家庭,我做什麼事情做了以後會給小孩帶來什麼,我老了以後帶來什麼,是這麼一個想法。

2013年,周柯用十萬元貸款,再次進了一批臺灣大泥鰍種苗,直接空運。對於這一批泥鰍,周柯格外用心,甚至連泥鰍的公母,他都說自己閉著眼就能摸出來。

周柯:分公母。

而為了給泥鰍打針,周柯更是費盡了心思。他專門給泥鰍做了一個砂布袋子,只要把泥鰍裝進去,隔著袋子打,泥鰍就不會亂動了。可就算是這麼用心,意外還是發生了。

2013年底,周柯指揮工人,小心翼翼地把第一批孵化成功的泥鰍幼苗,從孵化池轉移到養殖池,繼續養殖。小泥鰍在撈上來的時候,還是活蹦亂跳,可挪到另外一個池子之後,突然死了一大半!周柯拿起一條泥鰍仔細觀察,發現小泥鰍的鱗片竟然全部被刮傷了。

周柯:捕撈過程中刮傷,鱗片沒有了。

周柯先是檢查了漁網,發現正常的漁網擦傷,是不會把小泥鰍傷害到這種程度。然後,他又懷疑是不是水田裡的白鷺把小泥鰍給咬傷了。

周柯:我們見過吃泥鰍把它給撐死的,最多的我們數了一下,成品泥鰍可以吃六到七條,小泥鰍就不得了了。

可是,那一天,養殖場根本沒有來過這種白鷺。周柯把泥鰍的天敵們全部排查了一遍,可還是查不出殺害小泥鰍的真凶,一連串的打擊,讓他的耐心也幾乎到了極限。

周柯:就是煩燥,你做一道數學題一樣,做一次錯一次,做一次錯一次,你做了讓你見了它就煩,反正都是錯的。

這時候,周柯突然想到,傷害小泥鰍的真凶,很可能還藏在池塘裡,他趕忙讓工人再撈了一網上來,網裡的一種東西,讓周柯恍然大悟。

周柯:看,有很多的福壽螺,看到沒,隨便一撈就這麼多。

福壽螺,因為沒有天敵,繁殖速度極快。周柯的養殖池裡,長滿了這種東西,而它們堅硬的外殼,就是傷害小泥鰍的罪魁禍首。

周柯:它們把泥鰍的皮膚互相擦傷,泥鰍在很擁擠的環境裡,容易互相的摩擦。

那麼,怎樣才能在不用人工捕撈的情況下,把小泥鰍安全地轉移呢?周柯必須想出一個辦法。

周柯:我們以前的起捕方式是不對的,確實不對的。就算捕撈上來,能捕撈上來,它損失這麼大,一年損失這麼多錢,對我們微小企業來講,不小的一筆資金。

半年之後,周柯發明了一種特殊的池塘,這種池塘不僅可以幫泥鰍避開捕撈時與福壽螺摩擦造成的傷害,連人工數量都減少到了原來的五分之一。

原來,周柯就在培養微生物的池子下面,新建了幾個500平方米的長方形水池,用水管和上面的池子連通。每個水池又一分為二,泥鰍苗小池子裡孵化,然後,只需要放水加高水面,泥鰍就會自動游到大池子裡。

周柯:這裡有個管子看見沒,只要放水太高水面,泥鰍就會自動遊過去。

而捕撈的時候,周柯想了一個更加簡單的方法。

周柯發明的這種泥鰍養殖池,已經在2015年的8月份底正式投入使用。這還受到了猛海縣政府的重視,並在資金上幫助他,讓他帶動合作社共同致富。同時,周柯還和當地的水稻種殖戶合作,在200多畝的水稻田裡養殖泥鰍,這又為農戶每畝增收近一千元。2014年,周柯養泥鰍加上養牛的純利潤,也達到了300多萬元。

歡迎您在文章後面留言~謝謝您的關注與轉發! 周柯就敢做。2009年,24歲的周柯從雲南警官學院的刑偵專業畢業後,在家鄉西雙版納猛海縣當了6個月的獄警,就辭職回家養泥鰍。不僅如此,他還借錢,一口氣養了40畝。周柯之所以敢這麼做,就是因為他找到了一個解決泥鰍開口餌料的辦法。可是,他的辦法跟別人不太一樣,竟然是--要養泥鰍,先養牛。

記者趕到周柯的養牛場時,發現他正在鏟地上的牛糞,還說自己養牛,就是為了要這一地的牛糞。

周柯:牛糞經過這個沼氣池,氨化處理,我們用它的沼液,用處理機抽到那個池塘裡去,經過幾級的淨化,培養出更多的微生物。

原來,養牛是為了用牛糞培養微生物,喂泥鰍。2011年,周柯就在養牛場的下面,建了幾個總共一千平米的渾水池。剛生下來的小泥鰍,直接放進這些渾水裡,就可以靠吃水裡的微生物,存活下來。

周柯:你看這個小泥鰍腸道裡面有食物,看到沒有,它的尾巴後面都有食物,都吃著。

這個辦法,解決了當地沒有合適的開口餌料,而不能養泥鰍的問題。2012年,周柯通過經銷商,把泥鰍買到雲南省的各個縣市,一年賺了幾十萬。他還成立了合作社,專門給社員提供泥鰍種苗。

這時候,周柯聽說廣東市場上出現了一種臺灣大泥鰍,利潤很高,於是決定就靠臺灣大泥鰍賺一把。他狠狠心,把家裡的房子賣了,又貸了款,湊了60萬,從廣東中山進了3噸的臺灣大泥鰍種苗,打算大賺一筆。可沒想到,周柯千算萬算,卻唯獨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

周柯:只覺得一年能生產出來多少苗,能賣多少錢,能把自己的生活過的更好,唯一的想法就是這個。

三噸臺灣大泥鰍,從廣東運到西雙版納的養殖場,需要三天兩夜的時間。路途顛簸,泥鰍又缺氧,果然放到池塘裡不到一個星期,全部死光。

何萬川:幾乎沒有了,就是死了,全部漂在塘子裡面,全部都是漂白。

漂了一池塘的死泥鰍,讓周柯身上突然多了幾十萬元的外債,親戚朋友知道後,再也不願借錢給他。就連周柯的親生父親,都不願再幫他做這虧錢的買賣。

何萬川:跟別人借錢的時候,別人還冷臉,你看你幹這個,錢都幹丟完了,錢都虧完了,誰還借給你錢。

可恰恰因為這次虧錢,周柯卻因禍得福,遇到了一生的摯愛……

2012年底,周柯聽說當地政府有一個新政策,專門給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提供五萬元的免息貸款。於是,他來到鎮政府,找到專門負責貸款的部門。一進門,這個叫陳閏的姑娘,卻先吸引住了周柯的目光。

周柯:第一次見她,就感覺可以做老婆。

陳閏是當時負責接待周柯的工作人員,在她耐心地回答貸款流程的時候,周柯滿卻同時在想,怎麼把這個姑娘娶回家。而陳閏也漸漸發現了,這個養泥鰍的小夥子,對自己別有用心。

陳閏:有時候辦公室只是我一個人在,別的同事去辦事了,他就打電話問一下,是不是你一個人在,我說是,他就會過來。

四個月後,周柯不僅貸來了五萬元錢,還成功把陳閏帶回了家。大夥都不明白,為什麼陳閏偏偏看上了這個有幾十萬元外債的小夥子。可陳閏卻說,當初周柯只憑一件小事,就打動了她。

原來,別人追陳閏,送的都是香甜的花和巧克力,可周柯偏偏隔三差五,給她送味道完全相反的--榴槤。恰恰是這一舉動,竟然贏得了陳閏的芳心。

陳閏:有一次他剛好問過,是不是喜歡吃,聊天的時候談起過,我說很好吃,就聊起過,他就送過來。

而結婚之後,周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陳閏辭去政府機關的工作,回家幫他養泥鰍,並用陳閏的名義,又申請了五萬元的貸款。一年後,兩個人的女兒出生了,大傢伙都開玩笑,說女兒是周柯貸款“貸”回媳婦後,產生的小“利息”。高興之余,周柯也壓力倍增。

泥鰍養殖:泥鰍水花苗品質鑒定五法

周柯:做什麼事情首先考慮的是家庭,我做什麼事情做了以後會給小孩帶來什麼,我老了以後帶來什麼,是這麼一個想法。

2013年,周柯用十萬元貸款,再次進了一批臺灣大泥鰍種苗,直接空運。對於這一批泥鰍,周柯格外用心,甚至連泥鰍的公母,他都說自己閉著眼就能摸出來。

周柯:分公母。

而為了給泥鰍打針,周柯更是費盡了心思。他專門給泥鰍做了一個砂布袋子,只要把泥鰍裝進去,隔著袋子打,泥鰍就不會亂動了。可就算是這麼用心,意外還是發生了。

2013年底,周柯指揮工人,小心翼翼地把第一批孵化成功的泥鰍幼苗,從孵化池轉移到養殖池,繼續養殖。小泥鰍在撈上來的時候,還是活蹦亂跳,可挪到另外一個池子之後,突然死了一大半!周柯拿起一條泥鰍仔細觀察,發現小泥鰍的鱗片竟然全部被刮傷了。

周柯:捕撈過程中刮傷,鱗片沒有了。

周柯先是檢查了漁網,發現正常的漁網擦傷,是不會把小泥鰍傷害到這種程度。然後,他又懷疑是不是水田裡的白鷺把小泥鰍給咬傷了。

周柯:我們見過吃泥鰍把它給撐死的,最多的我們數了一下,成品泥鰍可以吃六到七條,小泥鰍就不得了了。

可是,那一天,養殖場根本沒有來過這種白鷺。周柯把泥鰍的天敵們全部排查了一遍,可還是查不出殺害小泥鰍的真凶,一連串的打擊,讓他的耐心也幾乎到了極限。

周柯:就是煩燥,你做一道數學題一樣,做一次錯一次,做一次錯一次,你做了讓你見了它就煩,反正都是錯的。

這時候,周柯突然想到,傷害小泥鰍的真凶,很可能還藏在池塘裡,他趕忙讓工人再撈了一網上來,網裡的一種東西,讓周柯恍然大悟。

周柯:看,有很多的福壽螺,看到沒,隨便一撈就這麼多。

福壽螺,因為沒有天敵,繁殖速度極快。周柯的養殖池裡,長滿了這種東西,而它們堅硬的外殼,就是傷害小泥鰍的罪魁禍首。

周柯:它們把泥鰍的皮膚互相擦傷,泥鰍在很擁擠的環境裡,容易互相的摩擦。

那麼,怎樣才能在不用人工捕撈的情況下,把小泥鰍安全地轉移呢?周柯必須想出一個辦法。

周柯:我們以前的起捕方式是不對的,確實不對的。就算捕撈上來,能捕撈上來,它損失這麼大,一年損失這麼多錢,對我們微小企業來講,不小的一筆資金。

半年之後,周柯發明了一種特殊的池塘,這種池塘不僅可以幫泥鰍避開捕撈時與福壽螺摩擦造成的傷害,連人工數量都減少到了原來的五分之一。

原來,周柯就在培養微生物的池子下面,新建了幾個500平方米的長方形水池,用水管和上面的池子連通。每個水池又一分為二,泥鰍苗小池子裡孵化,然後,只需要放水加高水面,泥鰍就會自動游到大池子裡。

周柯:這裡有個管子看見沒,只要放水太高水面,泥鰍就會自動遊過去。

而捕撈的時候,周柯想了一個更加簡單的方法。

周柯發明的這種泥鰍養殖池,已經在2015年的8月份底正式投入使用。這還受到了猛海縣政府的重視,並在資金上幫助他,讓他帶動合作社共同致富。同時,周柯還和當地的水稻種殖戶合作,在200多畝的水稻田裡養殖泥鰍,這又為農戶每畝增收近一千元。2014年,周柯養泥鰍加上養牛的純利潤,也達到了300多萬元。

歡迎您在文章後面留言~謝謝您的關注與轉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