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饅頭的演變由來

饅頭, 又叫饅首。 關於這個名字的來歷, 還有一段傳說呢。

早些年, 相傳皇宮裡有一個太僕, 待人善良溫和。 文官武將, 傭人侍女們對這位太僕都有好感。

一天過晌, 王子帶著佩劍出來玩耍, 正遇見木雕泥塑藝人在精心的雕刻井唇亭子的立柱。 王子見這個老藝人, 就叫他趴著當馬, 老藝人說死也不應允。 王子大發雷霆, 隨手拔出佩劍, 就沖著老人惡狠狠的刺去。 老藝人急速躲閃, 圍著井口轉圈的跑著。 王子猛刺幾劍, 都未刺中。 王子殺人心切, 突然大喊一聲“殺!”忘記了是井, 直沖而去, 卻跌入井中。 這下可把老藝人嚇呆了。

這一切, 都被那位好心的太僕看見了。 他跑到井前, 急說:“可不好了, 出人命了!你快走開, 一切由我安排。 ”

太僕急忙上朝, 向皇帝啟奏。 皇帝馬上命令郎中令們打撈, 當撈上來時, 王子已經死去了。

皇帝問:“王子何故落井而亡?”太僕答道:“王子欲把老奴當馬騎, 老奴未應, 王子發怒, 拔劍刺奴, 失足落井, 奴罪該萬死。 ”皇帝吼道:“刀斧手!”“有!”“把太僕押下去, 明日正晌午時斬首。 ”

滿朝文武百官都來替太僕喊冤求情, 皇帝硬是不肯赦免。 當夜, 雕刻老藝人和看押太僕的郎中令商議, 想出一個好辦法。

一夜之間, 老藝人用面雕塑了一個跟太僕一模一樣的頭型, 又用蒲草紮了一個身子, 帶上了太僕的帽子, 穿上了太僕的衣裳。

第二天, 正晌午時,

兩名郎中令駕著太僕的替身, 拖出午朝門外, 由刀斧手把頭削了下來, 事先裝在豬尿包裡的血水濺了出來。 刀斧手把血淋淋的人頭獻上, 皇帝一看, 果真是太僕。

晚上三更時, 太僕和雕刻泥塑老藝人會到一起, 互表謝意, 當下兩人商定好, 各自帶了金銀, 由太僕牽出兩匹寶馬, 在衛尉的幫助下逃跑了。

他們騎著馬, 跑了很遠很遠, 來到一座古城住下了。 為了謀生, 開了一個小館, 用白麵蒸了各種模樣的人頭, 祭祀慶賀, 表示吉祥, 並且取名叫饅首。

摘自《中國民俗文化典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