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資訊化時代,教育是否需要變革?

資訊化如何更好助力教育?“互聯網+教育”如何融合創新?通過大資料, 有哪些教學需要改進?在4月26日舉行的“互聯網+新高考·教育管理資訊化應用巡講公益行”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 專家們就教育資訊化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研討。

教育部教育管理資訊中心主任助理劉學民指出, 如今, 資訊技術創新日新月異, 教育資訊化應用創新浪潮蓬勃興起, 各項標誌性工程和重點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 成效顯著。 特別是日前教育部印發的《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畫》提出要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整體目標,

即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位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 資訊化應用水準和師生資訊素養普遍提高, 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臺, 推動從教育專用資源向教育大資源轉變。 實現從提升資訊技術應用能力向提升師生資訊素養轉變, 實現教育資訊化從融合發展向創新發展轉變, 開啟了以資訊化2.0服務支撐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新征程。

“教育要不要變革?變革的路徑在哪裡?”報告一開始, 西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與傳播學院院長郭紹青教授就拋出了這個問題。 在郭紹青看來, 教育一直在變革之中, 發生在社會轉型期。 國家對教育變革也提出了戰略要求。 郭紹青對不同時期的教育特徵做了分析:農業社會,

最初的教育是個性化教育, 但同時也是少數人的教育, 更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文化功能, 不是誰都接受教育, 也不需要誰都接受教育。 人們主要在於掌握勞動技能。 到了工業社會, 勞動工具極大進步, 促進了社會整體發展, 教育向平民教育延伸, 西方國家開始進入“學校教育體制”, 解決了規範化培養人才的問題。 不同於工業革命時期的“標準化生產”, 現在的資訊社會, 創新更為重要, 對人的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時也對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什麼樣的教育適合新型教育發展的需要?郭紹青認為, 不是教育要不要變革的問題, 而是快與慢的問題, 現行的教育理論、模式創新落後於社會發展。 教育理論創新在教育變革的初期到中期發展中才會有創新。

資訊化時代, 教育如何變革?路在哪裡?郭紹青提出, 以班級教學為突破口。 “班級是教育的細胞”, 郭紹青說, 老師應該改變教學方法, 增強教學回饋。 資訊技術對班級教學的直接影響集中在教師、學生、學習資源、教學組織形式、教與學五個要素上。

技術和教育如何相互影響?郭紹青認為, 第一階段是知識存儲與共用的互聯網教育, 引發傳統學校教育發生變革。 文字教材不再是唯一選擇, 多媒體、數位化教材出版出現。 這個階段的資源觀是在老師的控制下, 得到多媒體資源的體現。 這個階段, 對教學組織形式, 沒有重大影響, 主要供給“教”的資源。 第二階段是知識生成與智力共用。

是從知識資源向工具性資源轉化。 學生獲得技術使用主動權後, 倒逼教師能力發展。 這一階段, 主要是供給“學”的資源。 從“教”的資源轉向“學”的資源, 這一步很關鍵。 第三個階段是群體個性化的互聯網教育引發傳統學校教育進一步發生變革。 傳統的學校被解構, 學校功能被重新定義。 這個階段, 網上學習能力尤為重要。 規模化+個性化教育。 個性化教育不再是標準化教育。 “課標是底線, 是最低要求, 不是最高要求。 ”郭紹青說, 物理學校如何適應網路教育的快速發展?物理學校要把教學重點放在知識的深度學習、知識向能力的遷移上, 實現按學習能力水準的共同體的教學組織形式。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主任賈美華運用錄課系統這個資訊化手段,

對視頻教學平臺進行實證分析, 認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還存在:提問缺乏設計, 問題與教育內容脫節;提問只關注個別學生, 好學生提問次數更多;老師關注課標, 但部分教學目標的行為主體是教師, 將注意力放在了如何教上, 忽略了學生如何學。 賈美華對改進教學提出了一些建議:首先, 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目標;其次, 設計教學目標時, 同時要設計教學目標達成的途徑和方法;第三, 盡可能追求教學目標的可觀察或可檢測。 賈美華也建議, 在設計問題上, 應該關注較高思維水準的問題設計, 增加較高層次的問題, 比如增加理解性問題:多問為什麼, 讓學生解釋;增加評價性問題:多問你怎麼看, 讓學生表達自己觀點;增加應用性問題:多問怎麼樣、怎麼辦,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四川省綿陽市教育技術中心主任吳明友介紹了綿陽市在“互聯網+教育”融合創新方面的綿陽實踐。綿陽市在落實實施“互聯網+教育”融合創新教育過程中,教育技術裝備快速提升、教育資源建設成效顯著、教師資訊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諸多基於“互聯網+教育”等方面應用也得到了老師、學生、家長的充分認可。杭州銘師堂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戰略合作部副總經理楊佳麒對互聯網教育時代的創新育人模式進行了介紹。

據悉,為了積極探索“互聯網+新高考”形勢下資訊技術深度融合應用模式,全面提升教育資訊化支撐教育觀念更新、模式變革、體系重構,助力教育資訊化從相加式應用向相融式應用的高階演進。教育部教育管理資訊中心所屬的中國教育資訊化雜誌社組織發起了“互聯網+新高考•教育管理資訊化應用巡講公益行”系列活動。巡講公益行啟動儀式最後,中國教育資訊化雜誌社週一社長為杭州銘師堂教育進行了授牌。首批巡講地區將在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貴州省、雲南省四個區域展開。屆時將及時示範推廣“互聯網+新高考”教育管理資訊化應用典型案例和經驗模式。

讓學生表達自己觀點;增加應用性問題:多問怎麼樣、怎麼辦,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四川省綿陽市教育技術中心主任吳明友介紹了綿陽市在“互聯網+教育”融合創新方面的綿陽實踐。綿陽市在落實實施“互聯網+教育”融合創新教育過程中,教育技術裝備快速提升、教育資源建設成效顯著、教師資訊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諸多基於“互聯網+教育”等方面應用也得到了老師、學生、家長的充分認可。杭州銘師堂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戰略合作部副總經理楊佳麒對互聯網教育時代的創新育人模式進行了介紹。

據悉,為了積極探索“互聯網+新高考”形勢下資訊技術深度融合應用模式,全面提升教育資訊化支撐教育觀念更新、模式變革、體系重構,助力教育資訊化從相加式應用向相融式應用的高階演進。教育部教育管理資訊中心所屬的中國教育資訊化雜誌社組織發起了“互聯網+新高考•教育管理資訊化應用巡講公益行”系列活動。巡講公益行啟動儀式最後,中國教育資訊化雜誌社週一社長為杭州銘師堂教育進行了授牌。首批巡講地區將在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貴州省、雲南省四個區域展開。屆時將及時示範推廣“互聯網+新高考”教育管理資訊化應用典型案例和經驗模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