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京海澱區中小學教師研修“詩詞賞析與創作”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余闖) 近日,以“詩教傳志,惟吾德馨”為主題的北京市海澱區第二屆中小學教師“中國詩詞賞析與創作”專題研修班舉行。 研修班由海澱區教科院、中華詩詞研究院與敬德書院聯合主辦,海澱區各學科教師參加,內容涉及詩詞概論、詩詞賞析與詩詞創作3個方面。

中國詩教傳統源遠流長,誕生了大量精妙的詩詞佳作。 2017 年9 月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語文教材統一使用“部編本”,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 小學6個年級古詩文總數增加了55篇,增幅高達80%。 初中3個年級,古詩文總篇數提升至124篇,占到了全部課文的51.7%。

“我們讀古人詩,是以心會心。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開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查洪德說,詩歌品鑒需要境界、靈心、功夫。 在他的眼中,讀詩具有洗滌心靈、塑造人格、提升境界、變化氣質的功效。

教師是開展古典詩詞教育的關鍵群體,教師的詩詞素養和詩教能力直接關係到廣大青少年學生對詩詞的認知及接受情況。 引領教師主動走進古典詩詞,提高賞析品鑒能力,提升傳統文化素養。 對此,海澱區教科院院長、敬德書院執行副院長吳穎惠說:“把詩詞教育跟教師德性、品行的養成結合起來,就是‘詩教傳志,惟吾德馨’。 ”引導學員通過培訓瞭解、欣賞古詩詞,學寫古詩詞;不僅要提升詩學素養,還要提升“詩教”能力。

“很多人甚至所有人都夢想的某種思想或情感,你把它挖掘出來了、完美詮釋了,這就是最好的詩。 ”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廖可斌看來,好的詩歌應該追求獨到性和普遍性相結合,必須挖掘和抓住別人沒有過的、自己最獨特的體驗。 培訓班上,他重點向學員們講述了詩與歌的異同和兩者關係的流變。

“聲韻在詩歌中佔有很大比重,聲韻和‘詩情’密不可分。 ”88歲高齡的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程毅中表示,詩歌具有音樂之美,講究聲調的平仄是格律詩彰顯音樂之美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段。 他重點講解了古典詩詞中平仄問題的歷史演變,以及在詩歌創作與吟誦中的重要性。

集體“學詩”,提升“詩教”與“詩德”,廣大中小學教師走進了詩意的殿堂。

學員代表、北京中法實驗中學教師佟麗新表示,古詩詞的學習是學生接觸和學習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新課程標準內容的具體體現。

據悉,2017年5月,海澱區舉辦了第一屆中小學教師“中國詩詞賞析與創作”專題研修班,培訓中小學幹部教師232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