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申淼:為患者治病 更要為他們寬心

作者:本報記者 田雅婷

白血病、淋巴瘤……多數患者拿到這樣的診斷結果, 無異於接到了死亡判決書, 悲傷、恐懼、絕望等各種負面情緒瞬間襲來。 楊申淼每天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群體, 因此, 她不僅要為他們治病, 還要為他們寬心。

“面對患者渴求的眼神, 真不忍心拒絕加號”

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血液疾病研究所。 楊申淼是這裡的一名醫生, 副主任醫師, 主要研究方向是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惡性淋巴瘤。

很多公眾對此類疾病產生誤解, 認為一旦患病就是得了絕症。

事實上, 此類疾病非常複雜, 分很多種亞型, 並非每一種都那麼兇險。 因此, 在出門診的時候, 楊申淼既要準確判斷患者的疾病類型, 還要耐心溝通, 幫助患者消除恐懼, 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也正是因為這樣, 楊申淼看病的速度比較慢, 通常看一個病人至少需要15分鐘。 “要把病跟患者說清楚, 特別是新確診的患者, 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療。 ”楊申淼說。

每週一、週二和週四的下午, 都是楊申淼出診的時間。 醫院開放的專家號源是15個至20個, 由於患者多, 楊申淼索性直接開了20個, 即使這樣, 仍遠遠不夠。 很多患者跑到門診請她加號, 她通常都會答應。 “面對患者渴求的眼神, 特別是外地患者, 真不忍心拒絕。 ”楊申淼說。

張振生是楊申淼的老病號,

有一次, 因胃部不適, 張振生在友誼醫院做了個胃鏡檢查, 取到病理報告時, 已經是下午3點多鐘, 但因為急於讓醫生做診斷, 就趕到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此時已經是醫院的下班時間, 但候診病人依然很多, 在說明情況後, 楊醫生立刻給我加了號。 ”張振生說, “到了22:10, 終於叫到我的號。 這麼晚了, 等著的人都覺得非常疲倦, 但楊醫生仍一絲不苟, 認真看完病理報告後給出治療建議, 並囑咐一周後來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

“作為一個醫生, 除了要善良還要有擔當”

楊申淼認為, 作為一個醫生, 除了要善良還要有擔當, 這也是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的傳統和精神。 “我沒有做什麼開創性的工作, 我只是把‘擔當’二字落實在診療的方方面面。

”曾經有位70多歲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 在其他醫院診斷後十分焦慮。 為了把白細胞水準控制在正常範圍, 他開始注射干擾素、口服化療藥物。 然而, 白細胞恢復正常卻伴隨著藥物不良反應:消瘦、乏力、流感樣症狀。 經人推薦, 這位老人來到楊申淼處就診。 詳細瞭解病情後, 楊申淼認為他沒有治療指征, 可停藥觀察, 但患者非常猶豫。

於是, 楊申淼為他詳細講解了專業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知識, 告知他這是一種惰性淋巴瘤, 當前還沒有治癒的方法, 因此只有活動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病人才需要治療;更早的治療並未帶來生存獲益, 反而會因藥物毒性造成不必要的器官損傷、降低生活品質;單純的白細胞增多並不說明疾病活動……直到老人說:“好的,

我信你, 我不吃藥了。 ”

在隨後的監測過程中, 患者的白細胞在短期內增高明顯, 但狀態都在逐漸好轉。 “雖然這是預計到的, 但我也不免擔心病人會因為這個再次焦慮。 我問病人怕不怕?還信不信我?”沒想到, 一改往日的焦慮, 這位老人告訴楊申淼:“不怕, 我相信你!你知道嗎?我又開始去公園跳交誼舞了。 ”楊申淼不無感歎:“作為一個醫生, 停一個藥可比開一個藥需要有更多的擔當。 ”

“作為醫生, 一切都該從病人出發, 無論是觀察等待的策略還是一年20萬元的藥品, 如果患者能最大獲益, 那麼, 我願意和他們一起承擔風險、努力一試。 ”楊申淼說, “雖然大家都知道, 醫生這個職業本就充滿了無數遺憾,

但我和我的同事們更知道, 每一天, 患者的希望在我們手中延續, 家屬的親情從我們這裡落實, 我唯有全力以赴。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