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外媒稱美國對華指控虛偽無力:讓美淪落成隻知道訴苦的弱者

捷克世界報業辛迪加4月25日刊登題為《美國對中國的無力指控》的文章稱, 表面上看, 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在3月22日發佈的所謂對華“301條款”報告似乎已被辦成了鐵案。 在這份詳盡無比的182頁文件中——光文中那1139個註腳和五個附錄就足以使任何法律團隊感到自豪了——美國貿易代表對中國多項所謂“不平等貿易行為”(涵蓋技術轉讓, 智慧財產權和創新等方面)的指控看似既迫切又有理有據。 這份報告也因此躍升為特朗普政府近幾個月來對中國發起多項關稅和其他懲罰性貿易措施的根本性證據。

對於一場醞釀之中的“貿易戰”來說這可是一枚大殺器。 文章摘編如下:

可不要被這東西(“301條款”報告)愚弄了, 因為該報告其實在幾個關鍵領域都偏離了準星。 首先, 它指責中國“強迫技術轉讓”, 認為美國公司必須拱手交出專利技術和作業系統的藍圖才能在中國開展業務。 據稱這類轉讓將在合資公司的架構範圍內進行——也就是與國內同行建立夥伴關係, 而中國以及其他國家一直以來以此作為新業務增長和擴張的模式。 目前中國共有8000多家合資企業, 而自1990年以來全球一共建立了超過11萬家合資企業和戰略聯盟。

值得注意的是, 美國及其他跨國公司都是心甘情願地基於某些合理商業考慮去參與到這些合法協商的安排之中——不僅是要涉足中國迅速增長的國內市場,

還可以通過低成本的中國離岸平臺來提高運營效率。 把美國公司描繪成中國“強壓下的無辜受害者”顯然與我當年積極參與摩根士丹利與中國建設銀行(以及幾個股份不多的小型投資者)合資于1995年成立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歷不符。

是的, 當我們與合作夥伴共同創建中國第一家投資銀行時, 我們分享了自身的業務實踐, 專利產品和分銷系統。 同時與美國貿易代表的斷言相反, 我們可不是被迫接受這些安排的。 我們有自己的商業目標, 並希望在中國建立世界級的金融服務公司。 當摩根士丹利在2010年出售手中持有的中金股份時——我敢說本公司的股東也獲得了相當豐厚的回報——中金公司正在很好地實現這些目標。

這份“301條款”部分報告存在的第二個問題在於它將中國對外投資的關注(即“走出去”戰略)描繪為一個旨在吞噬新興美國企業及其專有技術的特殊國家導向性計畫。 事實上該報告用了相當大的篇幅來指控中國借助此類收購進行的外部技術“竊取”行為——這被認為是公然攫取美國最寶貴的資產——比前文指控合資企業內部轉讓及所謂不公平許可操作所占的篇幅還多一倍。

照這樣說, “中國製造2025”運動就是社會主義者“陰謀竊取”未來主導行業——自動駕駛汽車、高速鐵路、先進資訊技術和機床、外太空新材料、生物製藥和先進醫療產品, 以及新能源和先進農業設備——全球主導地位的初步證據。

要知道產業政策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可是個久經考驗的戰略, 可以幫助它們從進口轉向本土創新從而避免落入可怕的中等收入陷阱。 美國貿易代表指控中國發展了一套以國家為主導且發放巨額補貼的工業政策, 就是為了以不公平的手法在像美國這樣的自由和開放的市場體系中搶佔競爭優勢, 而這些體系本應是按照另一套規則運作的。

但即使是發達國家也會依賴產業政策來實現國家經濟和競爭目標。 這就是日本當年所謂國家計畫合理發展策略的核心, 為該國1970-80年代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基礎。 為了保護日本的朝陽產業, 日本經濟產業省將國家補貼的信貸分配和關稅手段玩得出神入化,

而能與這一努力相提並論的還有德國1950年代令人嘆服的“萊茵河奇跡”, 後者也是借助對中小企業的大力支持來進行強化的。

別忘了正是美國總統德懷特·艾森豪於1961年將美國強大的軍工綜合體確立為國家贊助、納稅人出資的關鍵創新力量。 與美國航天局相關的衍生品、互聯網、GPS全球定位系統、半導體技術的突破、核電、成像技術還有製藥創新等等都是美式產業政策重要且顯而易見的表現形式。 美國直接動用聯邦國防預算來做到這一點——本年度該項支出已近7000億美元, 超過了中、俄、英, 印、法、日, 沙特和德國八國的國防預算總和。

美國貿易代表在強調創新在塑造任何國家未來的作用方面無疑是完全正確的。 但宣稱只有中國一家依賴產業政策作為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就相當虛偽了。

“網路間諜活動”是美國貿易代表針對中國的第三項指控。在這一領域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旨在竊取美國商業利益的網路入侵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事實上這類問題是如此嚴重,以至於奧巴馬總統于2015年9月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示了該國資助電腦駭客入侵的絕密證據。從那時起大多數報告都指出來自中國的網路入侵行為有所減少。不幸的是,美國貿易代表報告中所援引的網路貿易侵犯行為大多是奧巴馬出手之前的事了。

簡而言之,美國貿易代表這份看似有理有據的“301條款”報告其實是一個進一步激化了美國反華情緒的偏向性政治檔。結果中國發動的所謂“智慧財產權盜竊行為”如今變成了一個日益以受害自居的美國緊咬不放的口實。沒錯,和其他所有人一樣,中國人是難纏的競爭對手,也並不總按規則行事。為此他們需要變得更加負責任。但美國國際貿易代表的所作所為其實是一個體現替罪羊心態的尷尬症狀,讓美國淪落成了一個隻知道訴苦的弱者。

但宣稱只有中國一家依賴產業政策作為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就相當虛偽了。

“網路間諜活動”是美國貿易代表針對中國的第三項指控。在這一領域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旨在竊取美國商業利益的網路入侵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事實上這類問題是如此嚴重,以至於奧巴馬總統于2015年9月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示了該國資助電腦駭客入侵的絕密證據。從那時起大多數報告都指出來自中國的網路入侵行為有所減少。不幸的是,美國貿易代表報告中所援引的網路貿易侵犯行為大多是奧巴馬出手之前的事了。

簡而言之,美國貿易代表這份看似有理有據的“301條款”報告其實是一個進一步激化了美國反華情緒的偏向性政治檔。結果中國發動的所謂“智慧財產權盜竊行為”如今變成了一個日益以受害自居的美國緊咬不放的口實。沒錯,和其他所有人一樣,中國人是難纏的競爭對手,也並不總按規則行事。為此他們需要變得更加負責任。但美國國際貿易代表的所作所為其實是一個體現替罪羊心態的尷尬症狀,讓美國淪落成了一個隻知道訴苦的弱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