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讓琴聲根植草原

夕陽給綠色的草原染上了一層深紅色。 他站在湧動的波浪中, 靜靜地聽著從不遠處傳來的琴聲。

每天的這個時候, 他都會聽蘇德大叔拉馬頭琴。 大叔的琴聲和著遠處牛羊的低吟聲, 和著風吹草動的沙沙聲, 顯得滄桑、悠長, 直到天邊去。 他閉上眼。

他想到了那個流傳在草原上的美麗的故事。 故事裡的蒙古族小夥兒, 為了紀念自己死去的愛馬, 製作了一把馬頭琴。 那麼, 這馬頭琴便是用愛和記憶雕成的, 他想。

他仔細聽。 那琴聲裡, 有風塵中古老的寧靜, 有很久以前的、逝去的遊牧歲月, 有著蒙古族人的光榮與歷史,

也有著蒙古族人的過往和未來。 他睜開眼。 黑暗中, 他的眼睛正如草原上的星空一般, 熠熠閃爍。

他開始跟著蘇德大叔學拉馬頭琴。 開始的時候, 都是大叔拉, 他聽。 長調的悠揚, 散板的低吟, 小調的綿長, 慢板的深重……晚風拂過, 草原在琴聲中翻滾著層層綠波, 他的心也如這草原一般翻騰。 他開始把琴聲, 聽進心裡去。

一年多過去了, 在一個清涼的傍晚, 大叔終於給了他一把馬頭琴。 他持琴而立。 他用手慢慢地撫過琴弦, 感受它光滑而又堅挺的質感。 他從這一縷縷馬鬃裡, 體會到了一種精緻的豪邁。 “把它傳下去。 ”蘇德大叔這樣說, 濕潤的眼睛裡充滿了堅毅。

漸漸地, 草原變了, 草原上的人也變了。 他也從一個男孩長成了一個真正的蒙古族漢子。

他開始教草原上的孩子們拉馬頭琴, 他把這當作自己的使命, 他覺得這是一份應向蘇德大叔交的作業。 “這樣, 草原就會像淖爾裡的水, 還會漲起來, 就像南飛的鴻雁, 還會飛回來。 ”他這樣想, 心裡充滿了幸福。

他就這樣教了幾十年。 這些年裡, 每天都會有一群孩子, 圍在一個蒙古族大叔的旁邊, 靜靜地聽、靜靜地聽……“把它傳下去。 ”他這樣跟孩子們說。

多年後的一個傍晚, 他又坐在當年蘇德大叔教他拉馬頭琴的蒙古包前。 這一次, 他沒有拉琴, 但草原上卻多了十幾個每天在這個時候練琴的孩子。 琴聲各不相同, 高的、低的、快的、慢的、近的、遠的……這裡有多少個琴聲啊?他已聽不清楚, 但他心裡仍然充滿了一種說不出的自豪和溫暖。

因為他清清楚楚地聽到, 現在的琴聲很大, 能傳得很遠, 很遠……

他又一次閉上眼, 在浩蕩的琴聲裡。 □吳家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