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德陽包片蹲點深入一線 調研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

□本報記者雷倢

“去年底, 我們試點成立新型農民合作聯合社(簡稱“農聯”), 入社農戶500余戶。 ”近日, 在德陽市羅江區略坪鎮松花村的田埂上, 德陽市委組織部部長王華蓉一邊聽取“農聯”負責人的介紹, 一邊飛快在筆記本上記錄。

為把省委“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精神扎實落到實處, 德陽市委組織部以“包片蹲點”大調研為抓手, 分7個調研組, 深入一線, 發現和解決突出問題, 德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狀況正是此次調研的主題之一。

包片蹲點:摸清集體收入“家底”

“請個同志帶路就行, 3天時間, 走到哪裡就在哪裡吃住,

不看展板、不查資料、不聽彙報, 直接看現場、看實際成效、聽群眾評價。 ”第二調研組一到中江, 就跟當地交了個底。

中江縣南片地區的倉山、元興、太安等13個鄉鎮, 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貧困人口集中, 這一現象引起了調研組的深思, “大部分農村‘家底’不厚, 特別是在地理位置偏僻, 資源、人才、資金相對缺乏的村, 發展集體經濟困難較大。 ”

這樣的問題不僅存在于中江, 在德陽1417個村中, 集體經濟年收入5萬元以下的就有322個, 占22.7%。 同時, 調研組發現, 各村“家底”差異大, 不僅是地理位置造成的, 還存在村幹部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

調研幹部龍金海說, 在綿竹市九龍鎮一個村, 當問到去年村集體收入有多少, 村支書、村主任都答不清楚。

調研組還發現,

一些鄉鎮沒有統一規劃佈局地方的主導產業、發展方向, “像倉山、元興、太安等鄉鎮, 鄉村旅遊發展有一定基礎, 但需要瞄準成都週末休閒群體, 整體策劃, 聯動打造, 變零散的點為連線成片的遊客集散地, 形成規模效應。 ”

找准對策:選好集體經濟帶頭人

在中江元興鄉西閣村, 調研組發現, 村裡乾淨整潔, 產業發展生機勃勃。 這個地處偏遠的村子曾是一個問題村, 現任村支書上任後, 挨家挨戶走訪, 幫助解決問題, 同時積極發展種植業, 引進業主成片種植芍藥、蓮藕, 土地流轉費每畝每年達到1000元, 保障了群眾和集體的收益。 同時, 村裡集中修建居住點, 開發鄉村旅遊, 幾年下來, 問題村變成了旅遊村。 西閣村的變化, 讓調研組意識到,

帶頭人很關鍵。

今年5月, 德陽“185蹲苗工程”第三批掛職幹部即將下派到鄉鎮。 針對中江南片區鄉鎮, 調研組提出, 採取“組團式”掛派, 將有發改交通、經濟金融、農村農業等專業背景的幹部組成一個“掛職團隊”, 負責對整個片區進行“會診”。 這樣, 既能讓掛職幹部發揮所長, 又集中力量解決人才緊缺問題。

針對集體經濟帶頭人缺乏的問題, 調研組還提出, 要從農村致富能手、農民經紀人、高校畢業生、外出務工經商返鄉農民中選拔, 並對他們進行培訓, 提升能力。

德陽市委組織部還跨區域實施“強村帶弱村”行動, 從旌陽、廣漢、羅江等地選擇一批集體經濟發展得好、特別是農旅結合成效突出的示範村, 重點聯繫幫扶中江縣的集體經濟“空殼”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