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認識你的基因

BRCA1和BRCA2相關性乳腺癌和卵巢癌(HBOC)是最常見的遺傳性癌症, 隨著對疾病瞭解的不斷深入, 攜帶BRCA1和BRCA2胚系病理改變個體及家族內有風險個體的諮詢、診斷與管理也不斷進展, 美國的Petrucelli教授等撰文對此作了詳細介紹, 具體參見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1116/腫瘤資訊對其內容作了編譯整理供專業人士學習參考。

診斷

有提示意義的結果

個人史或家族史(一級、二級和三級親屬)有如下特徵時, 應懷疑BRCA1和BRCA2相關HBOC, 包括:≤50歲診斷乳腺癌;卵巢癌;單側或雙側多原發乳腺癌;男性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 特別是<60歲診斷;患乳腺癌和/卵巢癌時, 同時患有胰腺癌和/前列腺癌(Gleason評分≥7);猶太血統任何年齡診斷乳腺癌;≥2名親屬診斷乳腺癌, 一名年齡<50歲;≥3名親屬患乳腺癌;以往家族內已有BRCA1或BRCA2胚系病理改變。

BRCA1和BRCA2胚系病理改變的可能性

已有模型用於評估個體或家族具有BRCA1或BRCA2胚系病理改變的可能性, 根據ASCO癌症易感性的遺傳學檢查政策,

並無具體閾值規定遺傳學檢查是否恰當, 但根據模型有助於區分哪些個體更可能具有BRCA1或BRCA2胚系病理改變。

確立診斷

BRCA1和BRCA2 HBOC的診斷依賴先驗者檢查到雜合性BRCA1或BRCA2胚系病理改變(表1), BRCA1和BRCA2基因測序分析可與缺失/複製分析可同時進行。

表1 BRCA1和BRCA2相關HBOC的分子遺傳學檢查基因

猶太血統患者應考慮做靶定分析, 即檢查3個BRCA1和BRCA2基因的基礎胚系病理改變, 包括BRCA1c.68_69delAG (BIC:185delAG)、BRCA1c.5266dupC(BIC: 5382insC)和BRCA2c.5946delT (BIC:6174 delT), 占所有猶太血統病理改變的99%。 如靶定分析未能發現病理改變, 可進行BRCA1和BRCA2測序和缺失/複製分析。

家族內如已明確存在BRCA1或BRCA2胚系病理改變, 有風險個體可行家族特異性改變檢查, 但以下情況除外:猶太血統應考慮同時檢查3個基礎胚系病理改變, 因經常會同時發生;母系或父系一方已有個體發現BRCA1或BRCA2胚系病理改變,

而另一方也發現HBOC特徵時亦應考慮BRCA1和BRCA2測序和缺失/複製分析以明確另一方是否也具有胚系病理改變。

包括BRCA1和BRCA2及其他基因的多基因檢查亦可行, 檢查方法包括測序分析、缺失/複製分析以及其他非測序檢查方法。

臨床特徵

臨床描述

BRCA1和BRCA2相關HBOC主要增加男性和女性乳腺癌、卵巢癌和其他腫瘤如前列腺癌、胰腺癌、黑色素瘤的風險, 表2列出了相關風險。

表2 具有胚系BRCA1或BRCA2病理改變個體的惡性疾病風險

(1)乳腺癌:是BRCA1或BRCA2胚系病理改變時最常發生的惡性疾病, 薈萃分析顯示BRCA1/2病理改變不影響總生存, 與乳腺癌不良結果相關的證據並不統一。 BRCA1相關腫瘤更多表現為髓樣組織病理學、更高組織學分級、更多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受體陰性, 較少HER2過表達, 因此BRCA1相關腫瘤多為三陰乳腺癌, 與基底樣乳腺癌有重疊。 文獻報導BRCA2胚系病理改變與三陰乳腺癌也有關聯, 三陰乳腺癌中BRCA2胚系病理改變發生率3%-17%。

(2)對側乳腺癌(CBC):研究顯示接受保守治療女性CBC發生率更高,

CBC預測因素包括首發乳腺癌年齡、早發乳腺癌家族史和受累的BRCA基因。 接受預防性卵巢切除術女性CBC風險下降。

(3)同側乳腺癌:二個病例對照研究顯示與散發乳腺癌相比, BRCA1/2胚系病理改變患者同側乳腺癌發生率明顯增加, 放療能明顯減低同側乳腺癌風險。

(4)卵巢癌(包括輸卵管癌和原發腹膜癌):BRCA1或BRCA2胚系病理改變患者卵巢癌的病理類型多為漿液性腺癌, 級別更高, 並有突出的上皮內淋巴細胞, 明顯的核異型性和較多有絲分裂。 近期研究證實來自輸卵管的高級別漿液性癌多於卵巢, 有研究認為BRCA1或BRCA2胚系病理改變卵巢癌生存更優, 對含鉑治療有更高治療反應率, 無進展生存和總生存改善。 同樣鉑劑敏感的上皮性卵巢癌更可能具有BRCA1/2胚系病理改變。

(5)男性乳腺癌:男性30-40歲時發生乳腺癌風險更高,隨年齡增加發生率下降,與BRCA1相比,BRCA2胚系病理改變的男性乳腺癌發生風險更高。

(6)前列腺癌:BRCA1胚系病理改變增加前列腺癌發生風險3.7倍,轉化為65歲時累積風險8.6%;BRCA2胚系病理改變男性終生前列腺癌風險20%,65歲時風險增加8.6倍,轉化為絕對風險15%,BRCA2相關前列腺癌的組織學級別更高、總生存更差。

(7)胰腺癌:BRCA1或BRCA2胚系病理改變增加胰腺癌風險,相對風險分別為2.26和3.51,BRCA2增加胰腺癌的風險更突出,但也有研究顯示二者致胰腺癌風險相似。

(8)黑色素瘤:有關黑色素瘤的研究較少,但有報導顯示皮膚和眼內黑色素瘤風險在部分BRCA2胚系病理改變患者中增加。

(9)其他癌症:風險也會增加,但絕對風險較小。BCLC報導<65歲且有BRCA1胚系病理改變女性,子宮體和子宮頸癌的相對風險分別為2.6和3.7;遺傳性乳腺癌荷蘭協作組報告膽囊和膽管癌相對風險增加,分別為3.5和5.0;子宮乳頭狀漿液性癌不是HBOC的表現;結直腸癌風險增加的報導未能進一步證實;無相關良性腫瘤或軀體異常與BRCA1/2胚系病理改變相關。

基因與表型相關性

卵巢癌和腹膜乳頭狀漿液性癌最常見, BRCA1較BRCA2胚系病理改變傾向於更早發病,BRCA2胚系病理改變患者發生男性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和黑色素瘤風險更高。

基因型-表型

BRCA1基因中心區域(核酸2401-4190)胚系病理改變導致蛋白截短時,乳腺癌風險低於周圍區域胚系病理改變, 3’端至核酸4191區域胚系病理改變時卵巢癌風險更低。猶太血統人群研究顯示BRCA1的5’端c.68_69delAG (BIC:185delAG) 胚系病理改變時卵巢癌風險更高,3’端c.5266dupC(BIC:5382insC)改變時較低;c.5266dupC改變時乳腺癌風險更高,且乳腺癌和卵巢癌風險均高於BRCA1的c.68_69delAG (BIC:185delAG) 和BRCA2的c.5946delT(BIC:6174delT)。

與其他區域胚系病理改變相比,BRCA1和BRCA2外顯子11及附近區域為卵巢癌簇區(OCCR),OCCR區域內的胚系病理改變發生卵巢癌風險高於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內還有多個乳腺癌簇區(BCCR),BCCR區域內胚系病理改變時乳腺癌發生風險高於卵巢癌。

外顯性

與BRCA1/2胚系病理改變相關的最常見癌症是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女性發生相關癌症風險87%,男性20%。

發生率

BRCA1/2相關HBOC是遺傳性卵巢癌和乳腺癌最常見形式,所有種族均可發生,除猶太血統外普通人群發生率1:400-1:500,猶太血統人群發生率1:40,BRCA1 c.68_69delAG(BIC:185delAG)1%,BRCA1c.5266dupC(BIC:5382insC) 0.1%-0.15%,BRCA2c.5946delT (BIC:6174delT) 1.52%。

遺傳相關疾病

BRCA2胚系病理改變與家族性胰腺癌和Fanconi貧血相關。

鑒別診斷

個體具有表3所示的癌症易感綜合征和/基因時也增加乳腺癌發生風險,很多情況下根據其他症狀可以鑒別,但有時分子檢查很有必要。

表3 與BRCA1和BRCA2相關HBOC鑒別的疾病癌症易感綜合征/基因

參考文獻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0301425

責任編輯:腫瘤資訊-賈老師版權聲明版權屬腫瘤資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內容,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處注明“轉自:良醫匯-腫瘤醫生APP”。

(5)男性乳腺癌:男性30-40歲時發生乳腺癌風險更高,隨年齡增加發生率下降,與BRCA1相比,BRCA2胚系病理改變的男性乳腺癌發生風險更高。

(6)前列腺癌:BRCA1胚系病理改變增加前列腺癌發生風險3.7倍,轉化為65歲時累積風險8.6%;BRCA2胚系病理改變男性終生前列腺癌風險20%,65歲時風險增加8.6倍,轉化為絕對風險15%,BRCA2相關前列腺癌的組織學級別更高、總生存更差。

(7)胰腺癌:BRCA1或BRCA2胚系病理改變增加胰腺癌風險,相對風險分別為2.26和3.51,BRCA2增加胰腺癌的風險更突出,但也有研究顯示二者致胰腺癌風險相似。

(8)黑色素瘤:有關黑色素瘤的研究較少,但有報導顯示皮膚和眼內黑色素瘤風險在部分BRCA2胚系病理改變患者中增加。

(9)其他癌症:風險也會增加,但絕對風險較小。BCLC報導<65歲且有BRCA1胚系病理改變女性,子宮體和子宮頸癌的相對風險分別為2.6和3.7;遺傳性乳腺癌荷蘭協作組報告膽囊和膽管癌相對風險增加,分別為3.5和5.0;子宮乳頭狀漿液性癌不是HBOC的表現;結直腸癌風險增加的報導未能進一步證實;無相關良性腫瘤或軀體異常與BRCA1/2胚系病理改變相關。

基因與表型相關性

卵巢癌和腹膜乳頭狀漿液性癌最常見, BRCA1較BRCA2胚系病理改變傾向於更早發病,BRCA2胚系病理改變患者發生男性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和黑色素瘤風險更高。

基因型-表型

BRCA1基因中心區域(核酸2401-4190)胚系病理改變導致蛋白截短時,乳腺癌風險低於周圍區域胚系病理改變, 3’端至核酸4191區域胚系病理改變時卵巢癌風險更低。猶太血統人群研究顯示BRCA1的5’端c.68_69delAG (BIC:185delAG) 胚系病理改變時卵巢癌風險更高,3’端c.5266dupC(BIC:5382insC)改變時較低;c.5266dupC改變時乳腺癌風險更高,且乳腺癌和卵巢癌風險均高於BRCA1的c.68_69delAG (BIC:185delAG) 和BRCA2的c.5946delT(BIC:6174delT)。

與其他區域胚系病理改變相比,BRCA1和BRCA2外顯子11及附近區域為卵巢癌簇區(OCCR),OCCR區域內的胚系病理改變發生卵巢癌風險高於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內還有多個乳腺癌簇區(BCCR),BCCR區域內胚系病理改變時乳腺癌發生風險高於卵巢癌。

外顯性

與BRCA1/2胚系病理改變相關的最常見癌症是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女性發生相關癌症風險87%,男性20%。

發生率

BRCA1/2相關HBOC是遺傳性卵巢癌和乳腺癌最常見形式,所有種族均可發生,除猶太血統外普通人群發生率1:400-1:500,猶太血統人群發生率1:40,BRCA1 c.68_69delAG(BIC:185delAG)1%,BRCA1c.5266dupC(BIC:5382insC) 0.1%-0.15%,BRCA2c.5946delT (BIC:6174delT) 1.52%。

遺傳相關疾病

BRCA2胚系病理改變與家族性胰腺癌和Fanconi貧血相關。

鑒別診斷

個體具有表3所示的癌症易感綜合征和/基因時也增加乳腺癌發生風險,很多情況下根據其他症狀可以鑒別,但有時分子檢查很有必要。

表3 與BRCA1和BRCA2相關HBOC鑒別的疾病癌症易感綜合征/基因

參考文獻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0301425

責任編輯:腫瘤資訊-賈老師版權聲明版權屬腫瘤資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內容,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處注明“轉自:良醫匯-腫瘤醫生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