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營口:山裡油桃紅了

早聽說營口蓋州市什字街鎮牌坊村現在是遠近聞名的“油桃村”, 沐著春風, 記者來到牌坊村。

在田間地頭, 乳白色的大棚熠熠生輝,

透明的棚膜裡, 碧綠的桃葉、半紅的桃子, 撲鼻的桃香……輕輕推開日光溫室的大門, 闖入視線的是一派豐收景象。

“這是今年頭茬桃, 每斤5.5元, 價格比去年多0.5元, 以前種苞米一畝地只能剩五六百塊錢, 現在面積不到兩畝的棚就能收入6萬元。 ”村民侯恩武對記者說。

侯恩武家建有兩個大棚, 眼下第一批桃子已經上市, 預計今年, 能給他帶來近10萬元的收入。

有七山二水一分田說法的牌坊村位於大山深處, 人均土地不足一畝半, 過去多年來村民一直靠種果樹和玉米維持生計, 人均年收入不足5千元。 變化始於2010年, 上任不久的牌坊村黨支部書記侯敏升將“第一把火”放在了建設設施農業社區上, 組織村民流轉土地, 在什字街鎮第一個建起油桃大棚設施農業社區。

“當時老百姓手裡沒有錢, 我到組織部、黨建基金等地方, 給村裡拿了20萬元, 信用社又給貸款70多萬元。 老百姓才把大棚建起來, 現在村裡油桃大棚年收入超過300萬元。 ”侯敏升說。

然而, 發展設施農業到底掙不掙錢, 當初誰也不知道, 因此村民的積極性並不高, 侯敏升就發動村幹部帶頭建大棚作示範, 他自己也率先建起了一個棚。 “說實話, 之前誰也沒搞過設施農業, 摸索著幹吧。 ”

隨著大棚油桃效益的逐漸顯現, 牌坊村村民的參與熱情也不斷提高, 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種植油桃的行列。 八年間, 牌坊村大棚油桃滾雪球式地迅速發展, 從最初的幾個大棚, 到如今的上百個大棚, 油桃種植成為牌坊村的一大產業。

經濟條件好了, 牌坊村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極大改善, 通過國家支持, 利用“一事一議”下撥的專項資金, 牌坊村鋪水泥路、安路燈、上自來水、建文化廣場。 生活富足了, 群眾滿意了, 侯敏升卻不滿足,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 讓他有了新動力。 “振興鄉村, 沒有人才不行, 年輕人文化水準高, 接受新事物快, 思想又活躍, 他們就是牌坊村振興的希望。 現在我盼著年輕人儘快成長起來, 不能光低頭種棚, 還要有發展的眼光, 帶領鄉親們再上一個新臺階。 ”對未來, 侯敏升充滿期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