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重新發明Google:代幣就是新時代的“超連結”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橙皮書”(ID:taixu_huanjing), 作者 Maciej Olpinski, 譯者retric, 36氪經授權轉載。

作為聚集於產品和技術的區塊鏈媒體, 橙皮書最看重的一個方向, 是行業早期的基礎設施建設。 但區塊鏈行業實在是太早了——早到你想真正動手做出點什麼之前, 往往需要先問一句:我們到底需要什麼?

我們相信解決問題的前提, 是提出一個好問題。 創新和對創新本身的認知, 會不斷地交替往前滾動。 這將會是區塊鏈行業的一個常態。 今天我們介紹一篇關於 token 的文章, 在文章裡, 作者認為token是人與人之間的超連結, 因此我們需要為 token 重新發明一個新的 Google 。

本文作者Maciej Olpinski 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內容平臺 Userfeeds 的創始人兼 CEO , Userfeeds 是一家來自波蘭的創業公司。

報紙與搜尋引擎的隱喻

90年代早期, 當 web 1.0 還處於嬰兒期的時候, 要發現並找到一個新網站, 最主流的方法, 是通過雅虎這樣的線上分類門戶網站。 我們把早期在報紙時代所使用的發現內容的經驗, 複用到了互聯網上。 人們閱讀報紙時, 是通過一個一個整理好的分門別類的版塊, 去閱讀下一篇文章。 雖然互聯網是一種新的媒體, 分類門戶網站卻還是用的紙媒的老路子。

這種設計下的商業模式, 是讓使用者盡可能多的留在你的網站裡, 在不同的板塊間跳來跳去。 報紙就是這樣運轉下去的, 而且它已經連續運轉了好幾十年。

網站裡的網頁, 看起來就是一張電子化的“虛擬紙”而已, 那麼, 給這些虛擬的紙張一個分類的目錄, 看起來就是如何發現這些“虛擬紙”的最自然的辦法了。

1998年, 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想要把 Google 搜尋引擎以 100 萬美元的價格出售, 最後失敗了, 沒人願意買。 但這兩個人其實在搜尋引擎的 PageRank 演算法裡藏了一個 big idea :互聯網需要一套新的內容發現模型——一個基於各個網站間彼此相互連結的搜尋引擎, 而不是從上而下的分類目錄。 但在當時, 這個想法是荒謬的。 當然, 我們現在知道他們是對的了。

我認為, 我們正處於一場新的技術轉移浪潮中。 新的互聯網——我把它叫做經濟網路(Economic Web)——正在借助區塊鏈和去中心化技術的力量慢慢形成。

區塊鏈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

這個資料庫的讀寫許可權是通過密碼學的公私密金鑰控制的。 你可以在網上找到一大堆文章討論區塊鏈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但對我來說, 區塊鏈的意義, 就像路由器、伺服器、通信網路通訊協定這些東西對於早期互聯網的意義是一樣的——它們確保了電腦和電腦之間可以順暢地進行通信、互相交換資料, 在這一層基礎上, 人們又搭建了更高一層的服務, 最終讓使用者可以自由的交流。

經濟網路(Economic Web), 使用區塊鏈作為底層基礎設施, 讓價值可以更直接地在兩個節點之間互相交換, 在這一層基礎上, 最終讓人們可以自由地成為網路中經濟交易的代理。

token 是人與人之間的“超連結”

在我的思考模型裡,

token 是經濟網路(Economic Web)裡非常關鍵、非常重要的一環。 token 之於使用者, 就像代碼之於電腦——它們都是一種對“行為”進行程式設計的方法。

比特幣已經成功證明了, 通過簡單的 token 概念去改變大量人群的經濟行為是可行的, 你只要把人群都聚集在同一個網路裡, 然後讓他們彼此為網路付出行動。 人們發現, token 原來是一種特別高效的驅動力, 因為它利用了很多人性的弱點。 我們的大腦經過幾千年的進化發展, 最終保留了很多本能和直覺——對得與失的惶恐、對機會的渴望, 害怕錯過、害怕遺憾的不安, 等等。

作為生物, 我們本身就被基因設定了要去尋找並爭取更多的經濟回報, 而 token 把這一點放大了。 我們通過程式設計創造了一套 token 的代碼,

但 token 反過來也在對我們進行程式設計。 要通過經濟措施激勵一大群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用戶做出某種行為, 放在幾年前, 你需要通過政府或者某個巨頭跨國公司才能做到, 而現在, 一個 15 歲的稍微聰明點的男孩, 只要有一台電腦, 就可以通過加密貨幣 token 取得相同的效果。 我們人性裡的本能和直覺, 並不會去判斷所謂“激勵”到底是一個掛在樹上的蘋果, 是一倉納斯達克掛牌的公司股票, 還是一個可以進行買賣的加密貨幣 token 。 人們會為了獎勵去做任何事。

經濟網路(Economic Web), 或者叫 Web 3.0 , 網路本身仍然是由“人”組成的——只不過這些人, 現在是一群持有相同種類 token 的人, 他們通過token的所有權連結在了一起。

這場互聯網技術浪潮的遷徙, 可以從下面這張圖看到:

新的網路,需要一種新的內容發現機制

“歷史不會重複自己,但它經常押韻。”——馬克·吐溫

看上面那張圖,你大概發現了:我們現在還沒有一種原生的 web 3.0 的內容發現模型。

這跟90年代早期互聯網遇到的問題是一樣的。新的技術浪潮出現了,但我們還在沿用舊世界裡過時的內容發現模型。

今天的社交網路和搜尋引擎,對於新生的經濟網路(Economic Web)而言,它們的關係就像雅虎的門戶網站和分類目錄,對於早期互聯網的網站那樣。

過時。且不合時宜。

在 Facebook / Twitter 或者 Google 上搜索任何種類的 token 內容,就像試圖去雅虎門戶網站上流覽其他網站內容一樣。

你永遠得不到最優的結果。為什麼?

雅虎完全忽視了網站與網站之間的超連結所蘊含的權重價值,相反,他們選擇了人工編輯目錄。因此雅虎錯過了真正能體現互聯網內容價值的原始特徵,錯過這些原始特徵,自然抓不到內容的核心指標,人工挑選編輯的目錄,也就收錄不到最有價值的網站。Google 則通過 PageRank 演算法把這些原始特徵抓住並放大了。

同樣的, 現在的 Google / FB / Twitter / Reddit 也完全忽視了基於 token 的經濟網路(比特幣、乙太坊以及其他很多的加密貨幣網路)彼此之間所蘊含的權重價值。因此,他們對這部分資訊和內容進行排序的結果,同樣是不準確的。

想看具體的例子?

或者,你去任何跟 token 相關的社群裡看看也可以。

去中心化的利益共同體

你在 Google 上搜索自動出現的補全關鍵字,其實是一群去中心化的利益共同體進行搜索行為時的結果。

雖然利益共同體不是什麼新出現的東西,但是利益共同體此前在歷史上一直受限於地理位置等因素,利益相關者的身份是固定的。也就是說,一個人是否屬於某個利益共同體,他和這個利益共同體的關係,相對來說是固定的。你可以很明確的判斷,誰現在是這個利益共同體裡的成員,誰又退出了這個組織。

去中心化的、分散式的利益共同體,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公開的加密貨幣網路獨有的產物。數以萬計的人,可以隨時加入到這個網路裡,成為利益共同體的一部分。而且這種利益關係的建立,你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完成,並不需要告訴其他人。想要加入很簡單,只要買入並持有一個 token ;想要退出同樣很簡單,把手上的 token 全部賣了就行。

一旦人們選擇加入某一個加密貨幣網路,成為利益共同體,他們就會基於同一個共識朝著同一個目標推進,最終的目的是讓自己手中的 token 獲得成功、價值上升。這種行為的努力,既包括普通網友在貼吧發一句看好比特幣的留言,也包括各大專家在自己的技術博客裡不厭其煩地向別人解釋為什麼 xx 幣是未來,而 xx 幣則會失敗。

沒錯,token 並不只是讓人們平白無故地燒光一大堆電力。

token 還會讓你張開嘴巴,自動在網上說出點什麼。

但搜尋引擎的排序演算法,對這些行為和聲音背後所代表的激勵機制和利益關係,統統毫無概念、一片空白。Google 不會去計算你手中持有多少的 X 幣,然後把它算到一個網站的排名上。Facebook 可以向你推薦你的好友喜歡的文章,但它無法告訴你哪一篇文章是被至少和你持有 1% 相同 token 的人點贊過的。

而這個問題,就是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認為,在加密貨幣的新世界裡,需要重新發明一個 Google 。

(上篇·完)

可以從下面這張圖看到:

新的網路,需要一種新的內容發現機制

“歷史不會重複自己,但它經常押韻。”——馬克·吐溫

看上面那張圖,你大概發現了:我們現在還沒有一種原生的 web 3.0 的內容發現模型。

這跟90年代早期互聯網遇到的問題是一樣的。新的技術浪潮出現了,但我們還在沿用舊世界裡過時的內容發現模型。

今天的社交網路和搜尋引擎,對於新生的經濟網路(Economic Web)而言,它們的關係就像雅虎的門戶網站和分類目錄,對於早期互聯網的網站那樣。

過時。且不合時宜。

在 Facebook / Twitter 或者 Google 上搜索任何種類的 token 內容,就像試圖去雅虎門戶網站上流覽其他網站內容一樣。

你永遠得不到最優的結果。為什麼?

雅虎完全忽視了網站與網站之間的超連結所蘊含的權重價值,相反,他們選擇了人工編輯目錄。因此雅虎錯過了真正能體現互聯網內容價值的原始特徵,錯過這些原始特徵,自然抓不到內容的核心指標,人工挑選編輯的目錄,也就收錄不到最有價值的網站。Google 則通過 PageRank 演算法把這些原始特徵抓住並放大了。

同樣的, 現在的 Google / FB / Twitter / Reddit 也完全忽視了基於 token 的經濟網路(比特幣、乙太坊以及其他很多的加密貨幣網路)彼此之間所蘊含的權重價值。因此,他們對這部分資訊和內容進行排序的結果,同樣是不準確的。

想看具體的例子?

或者,你去任何跟 token 相關的社群裡看看也可以。

去中心化的利益共同體

你在 Google 上搜索自動出現的補全關鍵字,其實是一群去中心化的利益共同體進行搜索行為時的結果。

雖然利益共同體不是什麼新出現的東西,但是利益共同體此前在歷史上一直受限於地理位置等因素,利益相關者的身份是固定的。也就是說,一個人是否屬於某個利益共同體,他和這個利益共同體的關係,相對來說是固定的。你可以很明確的判斷,誰現在是這個利益共同體裡的成員,誰又退出了這個組織。

去中心化的、分散式的利益共同體,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公開的加密貨幣網路獨有的產物。數以萬計的人,可以隨時加入到這個網路裡,成為利益共同體的一部分。而且這種利益關係的建立,你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完成,並不需要告訴其他人。想要加入很簡單,只要買入並持有一個 token ;想要退出同樣很簡單,把手上的 token 全部賣了就行。

一旦人們選擇加入某一個加密貨幣網路,成為利益共同體,他們就會基於同一個共識朝著同一個目標推進,最終的目的是讓自己手中的 token 獲得成功、價值上升。這種行為的努力,既包括普通網友在貼吧發一句看好比特幣的留言,也包括各大專家在自己的技術博客裡不厭其煩地向別人解釋為什麼 xx 幣是未來,而 xx 幣則會失敗。

沒錯,token 並不只是讓人們平白無故地燒光一大堆電力。

token 還會讓你張開嘴巴,自動在網上說出點什麼。

但搜尋引擎的排序演算法,對這些行為和聲音背後所代表的激勵機制和利益關係,統統毫無概念、一片空白。Google 不會去計算你手中持有多少的 X 幣,然後把它算到一個網站的排名上。Facebook 可以向你推薦你的好友喜歡的文章,但它無法告訴你哪一篇文章是被至少和你持有 1% 相同 token 的人點贊過的。

而這個問題,就是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認為,在加密貨幣的新世界裡,需要重新發明一個 Google 。

(上篇·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