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長順代化鎮:山旮旯吹起“產業”風!

“穀雨送喜來, 雨潤百花開”, 時下正值穀雨農忙時節, 這幾天, 在長順縣代化鎮鬥省村水果玉米種植基地裡, 聚集了十幾個村民, 他們正在為趕種水果玉米忙活著。 有的打坑, 有的撒種子, 有的蓋種…….流水線式的工作, 半個小時左右, 就完成了一畝水果玉米種植。

鬥省村位於貴州省極貧鄉鎮代化鎮的西部, 距長順縣城68公里, “地無三尺平、泥無三尺厚、水無三尺深”是鬥省村真實的寫照, 缺水、缺地是脫貧致富路上的攔路虎。

如何啃好這塊“硬骨頭”?如何讓老百姓留在鄉村、富在農村?成了當地群眾及駐村幹部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直以來, 鬥省村都是種植玉米等傳統農作物, 春種秋收的種植模式及低產值的農作物, 無法帶動村民擺脫貧困現狀。

如今, 鬥省村因地制宜、因銷定產, 通過大力調整產業結構, 在鬥省村的大地上, 吹起了一股農業“產業革命”的春風, 昔日的荒地開出了“希望之花”。

63歲的村民尹小秀是村裡的貧困戶, 自嫁到鬥省後, 家有8畝田地但貧瘠, 一直都是種植水稻、玉米, 因地多人少, 由於2個兒子一直都在外務工, 每逢農忙時節, 她和丈夫總是為繁重的農活而勞累, 而辛辛苦苦一年的勞動, 種植的玉米僅僅夠餵養豬。

今年來, 村裡通過流轉土地種植高效經濟作物, 尹小秀倍感歡喜, 她和丈夫算了一筆賬, 第一個把自己家的田地流轉給村級合作社, 除了獲得2000多元的地租外, 她還可以到基地務工。

隨著“春風行動”的掀起, 鬥省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

以“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的模式, 因地制宜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 昔日農村大變樣。 截止目前, 鬥省村共調整900畝土地, 用來種植辣椒、水果玉米、蜂糖李等經濟作物。

如何把產業扶貧做好做實, 真正惠及農民?鬥省村通過發展訂單產業, 實現產銷無縫對接。

“玉米”調“玉米”能行嗎?面對村民的質疑, 該村脫貧攻堅隊隊長郭興建解釋到:“我們都是根據訂單來規劃產業和規模, 不愁銷路, 一年可以種兩季, 葉子還可以賣到養殖場喂牛, 一畝地可比普通玉米增收4000元。 ”

如今, 該村種植的辣椒、養出來的生豬, 全部都簽訂了供銷合同, 訂單產業真正讓老百姓吃了“定心丸”, 同時, 也給公司及村集體經濟、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此外,該村還積極探索怎麼在有限的土地上,實現利益最大化。野貓洞是村裡難覓的平地,交通、水源都較為方便,村合作社流轉了100畝土地發展蜂糖李種植,為能充分利用土地,在蜂糖李樹下套種辣椒,並在蜂糖李的周圍建設三個養殖小單元,經過處理的豬糞用作辣椒、蜂糖李的肥料。

“鬥省村平整的土地很少,通過套種的方式,增加種植面積的同時增加經濟效益,”村支書黃繼昌說。

據瞭解,三個養殖小單元帶動了27戶貧困戶,套種的辣椒帶動5戶,蜂糖李帶動23戶,這一片100畝的土地,就帶動了40戶貧困戶,同樣一塊土地,耕種模式不一樣,產出效益也大不相同。

“以前我家的這塊地用來種玉米,一年可以得10挑包穀,現在村裡流轉來後,竟然可以種這麼多東西,現在我在自己的地裡面做活路也得錢很划算。”村民李大爺指著自己的地高興地說。

目前,鬥省村共流轉900餘畝土地,種植構樹349畝、蜂糖李100畝、水果玉米200畝、蜂糖李100畝;套種辣椒100畝;建設生豬養殖小單元6個,年出欄生豬能夠達到6000頭220戶貧困戶1100人脫貧致富指日可待。

作者:羅小紅

此外,該村還積極探索怎麼在有限的土地上,實現利益最大化。野貓洞是村裡難覓的平地,交通、水源都較為方便,村合作社流轉了100畝土地發展蜂糖李種植,為能充分利用土地,在蜂糖李樹下套種辣椒,並在蜂糖李的周圍建設三個養殖小單元,經過處理的豬糞用作辣椒、蜂糖李的肥料。

“鬥省村平整的土地很少,通過套種的方式,增加種植面積的同時增加經濟效益,”村支書黃繼昌說。

據瞭解,三個養殖小單元帶動了27戶貧困戶,套種的辣椒帶動5戶,蜂糖李帶動23戶,這一片100畝的土地,就帶動了40戶貧困戶,同樣一塊土地,耕種模式不一樣,產出效益也大不相同。

“以前我家的這塊地用來種玉米,一年可以得10挑包穀,現在村裡流轉來後,竟然可以種這麼多東西,現在我在自己的地裡面做活路也得錢很划算。”村民李大爺指著自己的地高興地說。

目前,鬥省村共流轉900餘畝土地,種植構樹349畝、蜂糖李100畝、水果玉米200畝、蜂糖李100畝;套種辣椒100畝;建設生豬養殖小單元6個,年出欄生豬能夠達到6000頭220戶貧困戶1100人脫貧致富指日可待。

作者:羅小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