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七旬老人先後患兩癌 醫生的溫言暖語給了她鼓勵

“一定要替我好好謝謝超聲影像科的楊主任, 他是一個好醫生, 我們一定要對他感恩。 ”這是一位癌症老人在臨終前交代給子女一定要辦好的遺願。

在先後查出身患兩種癌症絕望之際, 醫生的溫言暖語給了老人很多鼓勵和幫助, 讓她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感受到溫暖。

4月26日早上, 在武漢市中心醫院超聲影像科發生了溫暖感人的一幕。 老人去世後不久, 兩個女兒將承載著母親遺願的感謝信和一束鮮花, 親自交到超聲影像科楊順實主任手中, 以表達感激之情。

“兩癌”老人與超聲醫生結緣

2016年底, 71歲的張婆婆因為吃不進東西, 被查出腹腔占位腫瘤, 且惡性腹水。 在武漢市中心醫院住院時, 需要做B超檢查進一步瞭解腫瘤的情況, 當時給她做檢查的醫生就是超聲影像科主任楊順實。

當聽說要做陰超檢查, 張婆婆內心有些抵觸, 結果一進診室看見是位男醫生,

馬上想轉身離開。 小女兒張女士反復給她做工作, 告訴她醫院專門安排技術好的主任親自做, 有利於後期的診斷和治療, 她這才勉強同意。

“母親當時非常緊張, 緊緊地握著我的手不停冒冷汗, 我就試探著問醫生能不能陪同母親, 當時還很擔心楊主任用職業的口氣讓我離開, 那樣母親孤單的躺在檢查床上會更緊張, 沒想到楊主任和藹地看著母親, 爽朗的同意我不用出去。 ”張婆婆的小女兒回憶起楊順實主任第一次給母親做檢查的情景時說道。

得知老人1979年就被查出乳腺癌, 2014年第二次乳腺癌, 楊主任用鼓勵的口氣對她說:“從1979年到現在37年了, 您是一位了不起的抗癌英雄啊!”他的一句稱讚一下子讓張婆婆放鬆了許多。

楊順實主任慢慢地滑動超聲探頭, 動作很輕柔, 並且很仔細地盯著螢幕。 檢查結束後, 他又耐心將檢查結果解釋給她們聽, 當時並沒有直接說癌, 而是告訴她們這個事情比較嚴重, 要抓緊, 並指導看哪個科室, 找哪位專家看。

“以前母親做完檢查都會覺得下體墜脹難受, 要坐在外面休息好一會, 但這次檢查就沒有明顯痛苦和不適, 母親當時就認為楊主任是位有耐心有責任的醫生, 而且他的話語讓人放鬆, 如果別的醫生也這樣, 就不會那麼怕做這個檢查了。 ”張女士告訴記者。

溫言暖語給了老人很多鼓勵

經過檢查後, 張婆婆不幸被確診患上卵巢癌, 隨後接受了三個療程的化療, 定期會在楊主任那裡複查。 由於長期飽受疾病的折磨,

並且長期吃藥和其它治療, 張婆婆心情有些煩躁, 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 一度想放棄治療。 去年4月, 小女兒張女士帶母親再次找楊主任複查, 想通過檢查讓母親知道治療的戰果, 以此鼓勵她繼續配合醫生治療。

想起那一次, 張女士言語間依然充滿感激, 她說那天去了醫院才知道當天沒有楊主任的號, 要等到半個月以後才有號。 可是半個月以後母親肚子的變化會很大的。 當時她不死心, 拿著半個月以後的號帶著母親坐在B超室門外等。 楊主任得知母親的情況後, 反而不好意思地解釋:“今天是專門檢查住院病人的, 我可以給你們做, 但得先把住院病人做完, 可以嗎?你們可能要等很長時間。 ”

那天中午,

楊順實主任利用自己中午的休息時間給張婆婆做了檢查。 他一邊檢查, 一邊和老人說話聊天, 詢問她現在的狀態怎麼樣, 食欲好不好, 以緩解其緊張情緒。 一句“您這還好啊”先給她吃個定心丸, “您看腹水還好, 沒有以前多, 轉移範圍沒有擴大”。 然後, 他對照以前的檢查報告, 不厭其煩地講解現在腫瘤的大小, 腹水多少, 淋巴結有沒有轉移等等。 臨走時他還叮囑道, 一定要注意觀察, 一旦出現腹水要高度重視。

每次複查需要評估轉移範圍, 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長, 每次至少要20多分鐘甚至更長, 但楊主任每次都檢查的很仔細。 由於張婆婆病情特殊, 之前還做過乳腺癌手術, 他每次都不嫌麻煩, 會順帶看下切除胸壁及腋窩處的淋巴結有沒有轉移。

後來,張婆婆的大女兒也被查出同一種疾病——乳腺癌和卵巢癌,後經母親的介紹也在楊順實主任那裡定期複查。每次大女兒來做檢查時,楊順實還惦記著張婆婆,總是詢問她的情況。有一次,張婆婆專門陪大女兒來檢查,楊主任還開玩笑地說:“您看您現在氣色這麼好,哪裡像個得了病的人。”

“每每在我母親情緒低落、絕望時,楊主任不僅用溫言暖語給了她很多鼓勵和幫助,還會講一些病人戰勝疾病的故事,讓她重燃信心。因為有了楊主任的鼓勵,母親才有了戰勝疾病的勇氣。”張婆婆的小女兒感慨道。

老人彌留之際留下特殊遺言

以後再做檢查,張婆婆的行動越來越不方便,上下床得有人幫忙。但是楊主任從來都不催促她快點離開好讓下一位病人進來。他非常有耐心地說:“慢一點,老人家。”並叮囑其女兒:“別慌!穿好了再出去。她這樣的病人非常虛弱,怕風。”醫生的一句簡單的關心,讓她們倍感暖心和踏實。

今年過年的時候張婆婆的病情出現惡化,她多次叮囑女兒去看下楊主任,當時由於大女兒剛做完化療身體不好,當時全家的力量都在照顧母親身上,這個事情就拖了下來。

因為病情惡化,張婆婆在今年3月底不幸離開了人世。在彌留之際,老人交代子女一定要當面致謝楊主任。處理完母親的後事後,張婆婆的小女兒決定完成母親的遺願,夜裡寫下了4頁感謝信,一直寫到夜裡兩點,邊寫邊流眼淚。

4月26日一大早,張婆婆的兩個女兒特地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超聲影像科,將一封手寫感謝信和一束鮮花親手交給楊順實主任。“楊主任,這是我母親生前的遺願,因為有了您的鼓勵和幫助,她最後走得很安詳,感謝您一直以來的照顧。”

病人及家屬懷有這顆感恩的心,讓楊順實主任充滿感激。“我只是盡了一個醫生的責任和義務,然而他們卻將最珍貴的情感給予了我。”他說,其實自己並沒有為老人多做什麼,對每位病人都是這樣的。病人在做檢查時都會注意醫生的神情,作為超聲醫生,我們不僅要關注疾病,還應該關心病人的心理和情緒,幫助患者增強信心,這樣才對得起病人的信任。

編輯:劉姍姍

後來,張婆婆的大女兒也被查出同一種疾病——乳腺癌和卵巢癌,後經母親的介紹也在楊順實主任那裡定期複查。每次大女兒來做檢查時,楊順實還惦記著張婆婆,總是詢問她的情況。有一次,張婆婆專門陪大女兒來檢查,楊主任還開玩笑地說:“您看您現在氣色這麼好,哪裡像個得了病的人。”

“每每在我母親情緒低落、絕望時,楊主任不僅用溫言暖語給了她很多鼓勵和幫助,還會講一些病人戰勝疾病的故事,讓她重燃信心。因為有了楊主任的鼓勵,母親才有了戰勝疾病的勇氣。”張婆婆的小女兒感慨道。

老人彌留之際留下特殊遺言

以後再做檢查,張婆婆的行動越來越不方便,上下床得有人幫忙。但是楊主任從來都不催促她快點離開好讓下一位病人進來。他非常有耐心地說:“慢一點,老人家。”並叮囑其女兒:“別慌!穿好了再出去。她這樣的病人非常虛弱,怕風。”醫生的一句簡單的關心,讓她們倍感暖心和踏實。

今年過年的時候張婆婆的病情出現惡化,她多次叮囑女兒去看下楊主任,當時由於大女兒剛做完化療身體不好,當時全家的力量都在照顧母親身上,這個事情就拖了下來。

因為病情惡化,張婆婆在今年3月底不幸離開了人世。在彌留之際,老人交代子女一定要當面致謝楊主任。處理完母親的後事後,張婆婆的小女兒決定完成母親的遺願,夜裡寫下了4頁感謝信,一直寫到夜裡兩點,邊寫邊流眼淚。

4月26日一大早,張婆婆的兩個女兒特地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超聲影像科,將一封手寫感謝信和一束鮮花親手交給楊順實主任。“楊主任,這是我母親生前的遺願,因為有了您的鼓勵和幫助,她最後走得很安詳,感謝您一直以來的照顧。”

病人及家屬懷有這顆感恩的心,讓楊順實主任充滿感激。“我只是盡了一個醫生的責任和義務,然而他們卻將最珍貴的情感給予了我。”他說,其實自己並沒有為老人多做什麼,對每位病人都是這樣的。病人在做檢查時都會注意醫生的神情,作為超聲醫生,我們不僅要關注疾病,還應該關心病人的心理和情緒,幫助患者增強信心,這樣才對得起病人的信任。

編輯:劉姍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