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小而精:為何軍艦要有多種雷達而戰鬥機只需一種?

喜歡軍事的人肯定關注到了, 軍用艦隻上林林總總的雷達天線仿佛鋼鐵森林一般, 而戰鬥機上狹小的空間往往只能攜帶一部雷達即可完成空中格鬥、對地打擊、反艦甚至反導樣樣精通, 多用途能力絲毫不遜軍艦, 那麼為何軍艦需要多種雷達才能滿足需求而戰機只需一種呢?本文將對此進行解析!

首先從雷達偵測的原理來看由於船艦在水面上其對於海平面的雷達波偵測範圍需要很廣, 因此其搭載的雷達必須具有360度全向探測性而且要求雷達擁有較大的功率。 而為了超越海平線探測雷達波必須能夠呈弧形沿海平面傳播, 所以戰艦必須裝備長波段的遠端對海搜索雷達。

而對於空中目標它只要採用直線傳播的短波段雷達, 通過不同波段雷達的交替或者同時使用保證艦船可以對遠距離的海上空中目標進行長時間地跟蹤,

發現目標後並最後還需要交由火控雷達對目標進行鎖定並指引導彈摧毀目標, 因此為了滿足作戰需求戰艦上的各種不同型號的雷達是需要配合使用的。

對於飛機來說戰機自身的原座標是在空中, 並不需要考慮超越地平線的地球曲率問題,

只需要採用直線傳播的短波雷達就可以發現地面上、海面上和空中的所有目標。 所以飛機只需要安裝短波雷達即可。

而且戰鬥機的雷達並不是一開始就很先進的, 初代的電晶體機載雷達原理和普通探空雷達一致, 作用僅僅是將防空雷達搬到了天上, 直接提高了雷達的偵測範圍。 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 隨著半導體器件的廣泛應用單脈衝跟蹤、合成孔徑、脈衝壓縮和頻率捷變等技術的陸續發展, 雷達的抗干擾能力、作用距離、分辨力和測量精度有了明顯提高, 應用範圍也隨之擴大, 除控制航炮和投彈瞄準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制導空空、空對地導彈。 這一時期還相繼製成航行、地形回等雷達。

70年代以來, 由於微電子技術、大型積體電路的發展, 數位電子電腦、微處理機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雷達的資訊處理和自我調整能力, 隨即就出現了多功能、多目標雷達。 機載雷達已經向集成化, 多用途化快速發展。 在冷戰末期機載脈衝多普勒雷達的裝備使用使作戰飛機具有下視功能,

擴大了作戰空域。 較發達國家使用了多種型號的多功能脈衝多普勒雷達, 如美國研製的AN/AWG-9、AN/APG-66, 英國的“獵狐者”, 瑞典的PS-46/A等雷達。

如今的艦載雷達在解決了電磁相容性的難題後基本上在向一體化集成式靠攏, 而機載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已成為國際主流機載雷達。 儘管這兩種雷達都在不斷發展,但由於艦載雷達特殊的使用環境和基本的使用原理必然還是需要多種波段的雷達才能滿足需求

本文由火器營原創,抄襲必究!(圖片來源於網路)

儘管這兩種雷達都在不斷發展,但由於艦載雷達特殊的使用環境和基本的使用原理必然還是需要多種波段的雷達才能滿足需求

本文由火器營原創,抄襲必究!(圖片來源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