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爭奪中國飼料業霸主!已拿到入場券的海大能否後來居上?

我們知道, 2012年作為我國飼料行業發展的分水嶺, 在此之前全國飼料總產量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長。 然而到2013年, 飼料產量卻出現了飼料工業發展以來的首次下降(下降3%左右)。 在此之後, 整個飼料行業已然進入了階段性飽和的階段, 產能嚴重過剩, 新建飼料廠的速度也大幅放緩。 於此同時, 伴隨這幾年養殖終端的結構調整, 集團型飼料企業和中小型飼料企業銷量呈兩極化的發展趨勢。 正大、雙胞胎、海大、新希望六和等大型集團企業銷量大幅增長, 而大部分中小飼料企業市場則逐步萎縮。

誠然, 中國飼料市場已經從春秋爭霸發展到戰國統一的階段。

對於中小型飼料企業來說, 那就是要儘快找到自己的定位, 打造自己最鮮明的特點。 而對於集團型飼料企業, 或者處於第一軍團的企業來說, 毫無疑問, 未來五年將是一場激烈的霸主爭奪賽。

那麼今天,

我們就來看一下近兩年一直高歌猛進的海大, 2018年初提出未來五年飼料銷量達到2000萬噸。 2000萬噸是什麼概念?就是新希望六和五年後的目標。 並且更有意思的是, 海大飼料銷量的突飛猛進, 就是得益於禽料的增長。 按照目前的飼料結構來看, 禽料占比55%。 而新希望六和禽料占比, 同樣是50%。

我們絕對有相信海大戰略的設定是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 但所有企業的發展就構成了整個行業的競爭。 特別是作為已經在飼料行業發展了36年的新希望來說近些年飼料業務一直停滯不前。 在其他企業快速增長的背景下, 新希望全國飼料銷量第一的位置, 或許將被後來者居上。

海大飼料銷量在2013年之後出現了快速增長。 4年的時間飼料銷量從479萬噸增長到850萬噸,

平均每年增長100萬噸左右。 對於海大飼料銷量的表現, 中糧集團副總裁、中糧貿易總經理遲京濤就曾在一次採訪中讚歎過海大的業績:“今年(2014年)形勢不太好, 但海大今年增加了100多萬噸, 人家的增量, 就是我們的產量。 ”

仔細來看, 2014-2017年, 支撐海大銷量增長最大的板塊, 來自於禽料。 從2013年的163萬噸增長到2017年的470萬噸, 4年增長了300萬噸。 而其他的水產料、豬料則分別增長45萬噸、26萬噸。

我們知道, 禽料是所有飼料品種中利潤最低的, 也正因如此越來越不被企業所重視。 比如曾經同樣看重禽料的通威, 2015年提出的戰略就是優先發展水產料, 適當發展豬料, 有條件地發展禽料。 比如新希望六和, 其禽料一直保持在700-800萬噸。

實際上,

2013年海大集團處於內憂外患的時期, 業績增長放緩, 公司內部甚至也質疑“服務行銷”模式的可行性。 為走出困境, 薛華一方面堅持以服務驅動銷量, 一方面大力發展禽料來提升飼料產能利用率。 憑藉海大強大的產品研發和採購平臺, 海大禽料毛利可以做到6%。 相比其他禽料企業具備明顯的優勢。 很明顯, 單噸禽料產能投資的資金遠遠低於水產飼料, 但是銷量規模更大卻使得禽料的資產淨收益率和水產料相當。 這樣的背景下, 海大大力發展禽料, 公司毛利不僅沒有下降, 反而從之前的8%-9%, 增長到10%-11%。

2013年海大飼料毛利為8.02%, 在之後大力發展禽料, 毛利提升到10%-11%。 根據其報告來看, 2017年海大飼料毛利達到歷史最高, 為11.56%。

正如文章開始我們所說,

未來五年將是各大集團企業確定自己市場優勢的關鍵時期。 對於230萬噸水產料, 470萬噸豬料, 160萬噸豬料的海大來說, 又要做出怎樣的戰略部署?

在年初薛華接受水產前沿採訪時表示,

下一個5年非常關鍵, 海大飼料銷量必須每年增長200萬噸以上。 從2018年開始, 海大飼料銷量每年預計增長200萬噸以上。 2022年的目標是2000萬噸。

我們會在原有的優勢區域繼續深耕, 比如在華南市場, 我們要上一個新臺階;華東、華中和中原地區市場我們會提高佔有率。 另外, 加大新區域的開發, 比如華北地區、山東、河南和西北, 東北也開始佈局。 當然如果從我們的5年目標來講, 所有新區域的量逐步上升, 核心區域、老區域的目標會高一些, 海外的力度也會高一些, 海外水產料的目標是50萬噸,畜禽料的目標會更高一些。

我們提出2000萬噸這個目標是基於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總量會每年穩步攀升。養殖端還是有很大的自配料比例,另外散戶退出,養殖業會真正進入到規模化、工業化的時代,這裡面本身就有很大的飼料發展空間。

以上就是海大集團五年(2018—2022年)規劃,其中明確,要實現增長目標,豬料需要貢獻接近40%的銷售份額。如果說2014-2017年禽料是支撐海大業績發展最重要的一架馬車,那麼接下來這五年,豬料則是下一個利潤驅動。

2018年3月7日海大集團成立豬料委員會(海大集團曆成立的第一個業務線委員會),薛華親自掛帥,充分說明了豬料對於海大未來五年的重要性。

對於豬料業務的開展,薛華表示,不論水產料、禽料還是豬料,本質是一樣,都是通過“產品+服務”、“品質+團隊”獲得生存和發展。

因此,海大一是加強豬料的研發;二是加強技術服務團隊力量和專業能力;三是制定高激勵政策;四是樹標杆和典型,通過流程化快速複製其在水產料、禽料模式上的優勢;五是在華中、華東、華北、東北地區快速建廠佈局。

海大集團銷售人員明顯增加,而正大、大北農則是在削減銷售人員規模。特別是2017年,一年的時間,海大銷售人員增加了1375人,同比增長34.6%,是海大歷史上人員擴充最快的一年。

2014年之後,海大投資、新建速度加快,2017年更是達到了59個。根據證券機構資料,2018年海大集團豬料產能釋放在100萬噸左右,其中大信新增20萬噸;華中30萬噸;華南10萬噸;越南5-8萬噸,華北、東北地區參股飼料廠還會有20-30萬噸的增長。

3月31日,海大集團發佈2018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8年第一季度盈利9,250.35萬元-10,984.7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0%-90%。

報告指出,2018年一季度,公司飼料銷量保持高速增長,產品結構持續優化,高技術、高毛利產品占比進一步提升,且在原料採購上保持在行業內的採購成本優勢,均利於提高公司的毛利率。同時,公司上一年收購大信集團及公司在華中、華東和華北等區域的新設專案進展較為順利,產能逐步釋放,進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及銷量,帶動公司營業收入和利潤穩步增長。

整個看下來,海大集團展現出一副雄赳赳、氣昂昂的姿態。從研發、技術服務、銷售人員配備、工廠佈局,海大似乎都已經準備就緒。在海大集團豬料委員會成立儀式上,薛華表示:“海大的目標是遠大的,不只是水產料第一,豬料、禽料也一樣。本質是一樣,都是通過“產品+服務”、“品質+團隊”來生存發展,我相信經過一定的時間,飼料行業的未來是我們的。”

問題的關鍵是,未來五年的豬料市場,會如同薛華所期望的那樣增量嗎?

靜書認為,海大對擴大豬料市場的決心可嘉,但是增長的預期過於樂觀。

首先,海大禽料的發展時期,市場競爭並不充分。新希望六和2013年5月開始瘦身轉型,正大集團也逐步轉型食品,通威更是聚焦光伏收縮禽料。對於海大來說,市場的競爭環境相對寬鬆。而未來五年的豬料市場不同,不論是豬料第一的雙胞胎,還是已經轉型的新希望六和、正大、大北農,都越來越發展飼料業務是為其轉型提供給養的重要發動機。因此就大環境來看,未來五年豬料市場的競爭一定離不開巨頭和巨頭之間的競爭。

其次,2018-2020年豬價低迷,生豬養殖終端將再一次迎來退出大潮。

再次,“公司+農戶”模式將進一步發展,特別是未來三年,發展速度將逐步加快。豬料內部消耗將明顯提升。比如正大、新希望六和、雙胞胎、大北農。

翻翻新聞隨處可見,新希望六和2021年飼料銷量要達到2100萬噸,大北農2018年要拿出大決戰的勇氣和魄力。就第一季度飼料銷量來看,這些集團企業的豬料大部分都呈20%的增長。

正如前文我們所說,飼料行業已經中春秋發展到戰國。目前全國飼料企業數量在7000家左右,十年後企業數量將大幅減少。最後能剩下多少家?正大、海大、九鼎、安佑等高層都曾表示過不同的說法,有說2000-3000家,也有說1000家的。具體數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各大集團企業對未來幾年市場激烈競爭的預期。君不見,各大飼料企業都在加強對豬場的技術服務,要麼技術老師上門,要麼駐場。而金融支持更是不能缺少的,不論大北農還是海大,應收賬款都是一路走高。

飼料市場的硝煙越來越濃,未來五到十年,將是各大集團企業一舉定乾坤的時候。海大能否坐得中國飼料市場第一,薛華內心os或許是,總是有人要贏的,為什麼不能是我?

但對於我們整個行業來說,結果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在未來五年或者十年,我們有沒有一直以最昂揚、最積極的態度衝鋒在路上。

海外水產料的目標是50萬噸,畜禽料的目標會更高一些。

我們提出2000萬噸這個目標是基於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總量會每年穩步攀升。養殖端還是有很大的自配料比例,另外散戶退出,養殖業會真正進入到規模化、工業化的時代,這裡面本身就有很大的飼料發展空間。

以上就是海大集團五年(2018—2022年)規劃,其中明確,要實現增長目標,豬料需要貢獻接近40%的銷售份額。如果說2014-2017年禽料是支撐海大業績發展最重要的一架馬車,那麼接下來這五年,豬料則是下一個利潤驅動。

2018年3月7日海大集團成立豬料委員會(海大集團曆成立的第一個業務線委員會),薛華親自掛帥,充分說明了豬料對於海大未來五年的重要性。

對於豬料業務的開展,薛華表示,不論水產料、禽料還是豬料,本質是一樣,都是通過“產品+服務”、“品質+團隊”獲得生存和發展。

因此,海大一是加強豬料的研發;二是加強技術服務團隊力量和專業能力;三是制定高激勵政策;四是樹標杆和典型,通過流程化快速複製其在水產料、禽料模式上的優勢;五是在華中、華東、華北、東北地區快速建廠佈局。

海大集團銷售人員明顯增加,而正大、大北農則是在削減銷售人員規模。特別是2017年,一年的時間,海大銷售人員增加了1375人,同比增長34.6%,是海大歷史上人員擴充最快的一年。

2014年之後,海大投資、新建速度加快,2017年更是達到了59個。根據證券機構資料,2018年海大集團豬料產能釋放在100萬噸左右,其中大信新增20萬噸;華中30萬噸;華南10萬噸;越南5-8萬噸,華北、東北地區參股飼料廠還會有20-30萬噸的增長。

3月31日,海大集團發佈2018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8年第一季度盈利9,250.35萬元-10,984.7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0%-90%。

報告指出,2018年一季度,公司飼料銷量保持高速增長,產品結構持續優化,高技術、高毛利產品占比進一步提升,且在原料採購上保持在行業內的採購成本優勢,均利於提高公司的毛利率。同時,公司上一年收購大信集團及公司在華中、華東和華北等區域的新設專案進展較為順利,產能逐步釋放,進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及銷量,帶動公司營業收入和利潤穩步增長。

整個看下來,海大集團展現出一副雄赳赳、氣昂昂的姿態。從研發、技術服務、銷售人員配備、工廠佈局,海大似乎都已經準備就緒。在海大集團豬料委員會成立儀式上,薛華表示:“海大的目標是遠大的,不只是水產料第一,豬料、禽料也一樣。本質是一樣,都是通過“產品+服務”、“品質+團隊”來生存發展,我相信經過一定的時間,飼料行業的未來是我們的。”

問題的關鍵是,未來五年的豬料市場,會如同薛華所期望的那樣增量嗎?

靜書認為,海大對擴大豬料市場的決心可嘉,但是增長的預期過於樂觀。

首先,海大禽料的發展時期,市場競爭並不充分。新希望六和2013年5月開始瘦身轉型,正大集團也逐步轉型食品,通威更是聚焦光伏收縮禽料。對於海大來說,市場的競爭環境相對寬鬆。而未來五年的豬料市場不同,不論是豬料第一的雙胞胎,還是已經轉型的新希望六和、正大、大北農,都越來越發展飼料業務是為其轉型提供給養的重要發動機。因此就大環境來看,未來五年豬料市場的競爭一定離不開巨頭和巨頭之間的競爭。

其次,2018-2020年豬價低迷,生豬養殖終端將再一次迎來退出大潮。

再次,“公司+農戶”模式將進一步發展,特別是未來三年,發展速度將逐步加快。豬料內部消耗將明顯提升。比如正大、新希望六和、雙胞胎、大北農。

翻翻新聞隨處可見,新希望六和2021年飼料銷量要達到2100萬噸,大北農2018年要拿出大決戰的勇氣和魄力。就第一季度飼料銷量來看,這些集團企業的豬料大部分都呈20%的增長。

正如前文我們所說,飼料行業已經中春秋發展到戰國。目前全國飼料企業數量在7000家左右,十年後企業數量將大幅減少。最後能剩下多少家?正大、海大、九鼎、安佑等高層都曾表示過不同的說法,有說2000-3000家,也有說1000家的。具體數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各大集團企業對未來幾年市場激烈競爭的預期。君不見,各大飼料企業都在加強對豬場的技術服務,要麼技術老師上門,要麼駐場。而金融支持更是不能缺少的,不論大北農還是海大,應收賬款都是一路走高。

飼料市場的硝煙越來越濃,未來五到十年,將是各大集團企業一舉定乾坤的時候。海大能否坐得中國飼料市場第一,薛華內心os或許是,總是有人要贏的,為什麼不能是我?

但對於我們整個行業來說,結果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在未來五年或者十年,我們有沒有一直以最昂揚、最積極的態度衝鋒在路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