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學習貫徹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開啟臨安改革開放新征程

點擊一下關鍵字查看更多往期內容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1978年冬天, 黨中央作出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重大決定, 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 今年恰逢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中共杭州市臨安區委黨史研究室聯合區新聞傳媒中心特開闢“堅定改革信心 續寫輝煌成就”專欄, 向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展現40年來臨安在五個文明等方面所取得的各項成果。 該專欄的設立, 希望大家能銘記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 堅定改革開放的不朽信念, 弘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續寫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

全面貫徹十九大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堅決落實中共中央、浙江省委、杭州市委和臨安區委各項戰略部署, 實幹至上、砥礪奮進, 為建設美麗幸福新臨安, 積極投身“三化”建設, 加快打造“三區”而努力奮鬥。

1

學習貫徹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

開啟臨安改革開放新征程

1978年12月18~22日,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全會重新確立了黨的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的思想路線, 決定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由此, 中國開始了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的偉大歷史性轉折。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發佈後, 臨安縣委連續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公社書記會議和大隊黨支部書記以上四級幹部大會, 層層學習貫徹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 大家聯繫臨安實際, 堅決擁護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並確定從五個方面搞好轉移:一是指導思想上、領導精力上, 從著重抓政治運動轉到著重抓經濟建設和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上來;二是生產方針上, 從側重於“以糧為綱”, 甚至“一刀切”, 轉移到正確貫徹“以林為主, 糧畜並舉, 多種經營, 全面發展”的方針上來;三是政策上, 從政策多變, 轉移到穩定不變上來,

讓農民吃上“定心丸”;四是管理方法上, 從習慣于靠行政組織、行政手段領導生產, 轉移到靠發揮經濟組織、經濟手段作用的科學管理上來;五是領導作風上, 從領導一般化, 轉到發揚民主, 深入基層, 調查研究上來。 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深入學習貫徹, 幹部群眾逐漸擺脫“左”的思想嚴重束縛, 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鼓足幹勁, 一心一意謀發展, 聚精會神搞建設, 開啟了臨安發展新的輝煌篇章。

對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 首先從全面撥亂反正、徹底糾正冤假錯案開始。 臨安縣委、縣政府本著“實事求是, 有錯必糾”的原則, 對全縣集團案件進行重點複查, 對個人案件逐件進行調查核實, 使絕大部分案件和冤假錯案受害者得到了平反、糾正。 縣委還撥出專款, 對受害者進行適當經濟補償, 並為部分幹部、職工重新安排了工作。 對“文化大革命”前的冤錯案件, 也予以改正, 對相關人員恢復名譽, 落實政策, 安置工作。

縣委、縣政府還積極落實党的知識份子政策, 明確對知識份子政治上要充分信任, 放手使用,將一批忠誠黨的事業的知識份子提拔到各級領導崗位,把表現好的知識份子吸納為黨員,將一批用非所學的知識份子調整到最急需最能發揮專長的崗位,並在經濟待遇、住房分配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

在開展上述工作的同時,縣委、縣政府還對社會關係進行了全面調整。給全縣劃定為地主、富農及反革命、壞分子的人摘帽,使其享受公社社員待遇。對原國民黨起義、投誠人員,國外華僑,港澳臺同胞和國內歸僑、僑眷進行全面調查摸底,逐一落實政策。

全面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党的知識份子政策、全面調整社會關係等工作的開展,較為徹底地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體現了黨敢於承認錯誤、勇於糾正錯誤的決心和勇氣,解除了受害者長期背負的精神枷鎖,在全社會逐漸形成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共識,正確處理了人民內部的一系列矛盾,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有效地調動了社會各階層人員的積極性,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發展,同時也為即將開展的經濟領域的改革提供了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

供稿/臨安區委黨史研究室

您的zan

是最好的支持

放手使用,將一批忠誠黨的事業的知識份子提拔到各級領導崗位,把表現好的知識份子吸納為黨員,將一批用非所學的知識份子調整到最急需最能發揮專長的崗位,並在經濟待遇、住房分配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

在開展上述工作的同時,縣委、縣政府還對社會關係進行了全面調整。給全縣劃定為地主、富農及反革命、壞分子的人摘帽,使其享受公社社員待遇。對原國民黨起義、投誠人員,國外華僑,港澳臺同胞和國內歸僑、僑眷進行全面調查摸底,逐一落實政策。

全面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党的知識份子政策、全面調整社會關係等工作的開展,較為徹底地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體現了黨敢於承認錯誤、勇於糾正錯誤的決心和勇氣,解除了受害者長期背負的精神枷鎖,在全社會逐漸形成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共識,正確處理了人民內部的一系列矛盾,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有效地調動了社會各階層人員的積極性,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發展,同時也為即將開展的經濟領域的改革提供了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

供稿/臨安區委黨史研究室

您的zan

是最好的支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