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今天是315打假日,教你幾招如何識別影視圈的忽悠騙子!

每個行業都有忽悠和騙子, 影視圈則更多一些。 尤其是在這個圈子的最底層忽悠最多, 所以外行人剛剛進入這一行, 最容易認識的也是他們。

一方面, 你不得不去主動拓展人脈。 而另一方面, 你又需要在魚龍混雜的人脈裡面篩選出相對靠譜的人。

所以,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用社交上面, 否則最可悲的是你混了半天才發現, 原來你混的是根本是不入流的圈子。

一個新人或新公司剛進入影視圈, 首先需要的是混圈子。 然後經歷一系列忽悠騙子後, 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高情商的人會吃一塹長一智, 以後能迅速分辨並遠離忽悠騙子。 而低情商的人吃很多塹也不會長一智, 因為他們不懂得總結。

如同溫水煮青蛙, 被忽悠了一圈又一圈, 還是傻傻地心懷希望, 結果醉生夢死許多年後才發現自己依舊在原地踏步。

那麼, 要如何學會在影視圈中慧眼識“騙”,

並讓自己遠離他們呢?

影視行業最大的“用戶痛點”就是“資訊不對稱”

低層次的騙子其實你一眼就能看出來。 但是, 很多道行很深的騙子你一時半會是看不出來的, 尤其是是那些看起來虛虛實實的人, 最難的就是一些看似很有錢的投資人, 他們可以花幾千或者幾萬請你喝酒唱歌, 但是投資卻一分錢也拿不到。

低端騙子一般由業內人士構成, 這部分人是裝有能力;高端騙子一般由外行投資人士構成, 這部分人是裝有錢。

影視圈有兩個涇渭分明的圈子, 一個是核心圈, 都是踏踏實實做事的人。

另一個就是底層, 剛入行的也往往接觸到的是這些人, 底層最容易出騙子, 你遇到騙子的幾率也就越大。

如果你入行尚淺、道行不深,

可以先學會分辨這個三樣:水分、忽悠和騙子。

說話帶點水分是這個圈子的通病, 我們可以原諒;但是大忽悠就要小心了, 他們已經習慣性誇大自己的實力。

用PUA泡學(泡妞學科)的專業術語, 就是“展示面”造假。 另外, 忽悠和騙子也是有本質不同, 尤其是職業騙子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影視圈大忽悠那麼多, 如何避免無效社交?

儘管忽悠很多, 但你仍然要去混圈子, 因為優秀的人才有聚集效應和乘法效應。 學會主動去社交的人, 最起碼比那些只想依靠自己才華出人頭地的人, 更容易成功一些。

但是, 現在影視圈各種聚會、沙龍、飯局、酒局、夜場那麼多, 你更需要的是避免無效社交。

而真正靠譜的圈子裡的人都在忙靠譜的項目,

也沒時間搭理外行和新人。 但你必須拼命混到這個圈子裡來, 才能參與到好項目。

如果你真正混進了上層圈子, 你會發現身邊忽悠明顯少了, 基本上都是做事的人, 這個時候你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其實人的這一生不同階段的升級, 都是在淘汰一些, 並加入一些, 但是不知不覺都在維持這150人的水準。

如果你把過多時間都用在維護一些不靠譜的人脈上, 必然會分散你的精力。 並且自我感覺人脈很強的虛假繁榮會害的你不思進取。

如果你在一個不靠譜的人身上浪費了一兩年的時間還沒做成事, 那麼你要毫不猶豫地急流勇退、更新人脈, 否則你會輸掉的更多。

在這個圈子, 能做成事的人和做不成事的人完全是涇渭分明的兩個群體。

珍惜生命, 遠離不靠譜的人。

其實你自身強大了, 自然身邊靠譜的人就多了起來!

人脈的實質是 “公平交換”

這時候連你自己也產生了錯覺, 以為他是你的朋友。 但其實, 這些大佬並不等於是你的資源。

因為你們是“輕度關係”。 在這個行業, 每個人的轉捩點, 都是碰到了能和你產生“重度關係”的貴人。

可能他不是最有錢的, 但是卻是願意出小錢幫助你的, 例如給你投資了一部小片。 一定要珍惜這些人。

所以與其臨淵羡魚, 不如退而結網。 人脈和你的實力是相匹配的。 如果你強大, 自然水到渠成。 如果你沒價值, 認識了也白搭, 也不會產生合作。 所謂的人脈是對等交換的。

所以在影視圈光靠社交混不出來, 你必須有真本事!但千萬不要為了認識大佬而誇大自己, 染上忽悠的惡習。因為到了這個層面,大家都經歷了這麼多忽悠,都能一眼分辨出忽悠的人。

儘管你會看到有些忽悠混的還不錯,但這些人都不值得你去學習,或者你也學不來。有些人有他獨特的利用價值,但是你看不出來,例如他能給大佬們發妞。

正如李笑來先生所說:儘管絕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他們的所謂“友誼”實際上只不過是“交換關係”。可是,如果自己擁有的資源不夠多不夠好,那麼就更可能變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換”,最終成為對方的負擔。

這種像市場交換的“等價原則”,聽起來殘酷,卻是人脈的本質所在。

只有優秀的人才擁有有效的人脈,那些不優秀的人往往並不知道這樣貌似簡單的道理,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狀況只能使得自己扮演“索取者”的角色;進而把自己的每一次“交換”都變成“不公平交換”,最終更可能使交換落空——因為誰都不喜歡“不公平交換”。

如果,終於有一天,你已經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你會驚喜于真正意義上的有價值的所謂高效的人脈居然會破門而入。

你所遇到的人將來自完全不同的層面,來自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不同的方向。甚至,你會獲得意外的幫助。

所以打造自己,就等於打造人脈 。

是時候清理一下你的朋友圈了

2017年,錢難找了,項目虧損率又增加,自然不靠譜的人又多了起來,市場又回到前些年那種烏煙瘴氣的時代,就跟霧霾成為常態一樣,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

對於新人新公司來說,你自己也不要幻想走捷徑,更不要總想著一下吃個胖子,去做幾千萬的大項目。老老實實做幾個小專案,靠商業模式取勝。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你自己不貪心,誰也無法騙得了你。

所有檢驗忽悠和騙子的規則只有一條:“入袋為安”。就是他有沒有項目?有沒有錢?項目簽約了嗎?錢到賬了嗎?除此之外,都是虛的。

大家知道,影視圈像就金字塔一樣由三個階層組成。頂尖上是一線公司和一些二線頂尖的製片人、導演等人組成,這些人是實幹家。

儘管他們的項目有賺有賠,但是畢竟是在常年努力做事。雖然他們也經常為了專案說說大話,但一般都是有5說成10。

金字塔中間是忽悠群體。必須靠忽悠才能攢成項目,但是虧多賺少。虧完一個投資方繼續忽悠下一個投資方。他們是有1吹成10。

如果剛進入影視圈,你能接觸到的大多數是處於底層的騙子。這些人常年沒有做成一個項目,把0吹成1,甚至吹成10。

忽悠和騙子看起來像是生活在頂尖階層,但是辨別他們很容易。自己有沒有成功案例,是否真正自己主控的專案?你尤其要注意忽悠了兩年還沒有拍攝的項目。

必須有過主控的專案,並且是賺了錢的專案才值得信任。否則影視項目90%以上的虧損率,真正的好項目怎麼可能輪到你參與?

現在還在街邊擼串談過億大生意的人,趕緊刪掉吧。現在大家都去咖啡廳了,我建議漫咖啡門口可以豎一個牌子:禁止談一億以內的小項目。

珍愛生命,遠離騙子!從現在開始,你要認真清理一下的朋友圈,如果有一些人十年如一日只空談項目,並且只是參加別人酒局飯局發佈會並拍照發朋友圈的,趕緊刪掉吧。

附:這幾招教你辨識影視圈的騙子

首先來說一下低端騙子,比較容易識別。

1.經常把各種大咖放在嘴邊的

親切的只叫大咖名字而不提姓,例如中軍中磊長田,以及藝謀凱哥小剛。凡是提起女明星,都是妹妹。

提起男明星和大導演都是哥們,手機裡都有親切合影。並且隨口說出明星的小隱私小愛好,例如某個明星最喜歡吃我做的私房菜,或某個明星最喜歡和自己大牌等等,這些都是套路。

2.固定回報,百分百賺錢的豪華PPT項目

新公司剛接觸最多的就是“豪華PPT”項目,有多豪華?上面一大堆“擬定”明星,並聲稱已經口頭答應來演了。一個總投資3000萬的PPT項目,卻列了一大堆單個片酬就過3000萬的卡司。

要知道一線卡司的時間早已經排到一年以後了,並且他們都是必須看完整劇本,必須片方簽下導演和演對手戲的明星才會考慮。

3.政府扶持專案

低端騙子知道自己沒錢,但會說自己認識有錢人——背後有基金,有權人——地方政府,圈內人——導演、明星、大佬。

按說“政府檔扶持”這麼大的專案應該放到高端騙子那一欄去講!很可惜這些只是低端騙局。一般是年齡比較大卻啥也沒混出來的騙子們願意搞這些,年輕騙子不這麼玩,他們知道就算說有政府關係也沒人信。

還有就是說自己背後有大基金的,以及搞文化地產的也可以都歸為此類。例如說某地方政府給了一塊地。要知道只有萬達、華誼這樣的一線大公司才有資格玩文化地產概念。

然後再說說高端騙子,這個不太容易分辨。

1.裝大款,不差錢的人

根據我多年被忽悠的經驗:公司一進門就是古典裝飾,例如弄個大石頭,大木頭喝茶,牆上掛名家字畫,這種中式奢華風一看就是從傳統行業進來的外行。如今電影市場已經是一個服務年輕人的天下。

這樣的路數,會有優秀人才願意加盟嗎?連最基本風格都沒有融入,所以可見其思維落後到什麼程度?

2.所謂的影視基金

其實電影市場一變,原來那些影視基金公司的錢早就逃跑了,只剩下了基金空殼,這些人又為了各種目的而殘留了下來。他們一般沒有投過項目,或者幾年僅跟投了一兩個項目。

這樣的基金最好提防,因為他們投過的專案一般都會是虧損,然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接下來就只看不投資了,資金已經撤退,只留下幾個人拿著唬人的名片忽悠而已。

3.低端騙子一般在漫咖啡,高端騙子一般在五星酒店大堂

現在的漫咖啡主要是談網大和網劇的人比較多,人均消費30元左右,物美價廉。而高端人士一般會去麗思卡爾頓、昆侖飯店、四季酒店等五星酒店大堂吧,人均消費150元,這基本上也算是一個門檻吧。

這幾個地方能碰到靠譜一些的高端人士,最起碼概率高一些。但這些地方現在也有被高端騙子淪陷的趨勢,所以高端人士還要再找更高端更安靜的地方談事。

【招聘】主編、記者【北京】

工資翻倍、送股份!詳情 ~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一起拍電影”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介面、一點資訊等管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人群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請後臺回復“合作”

郵件:285295690@qq.com

染上忽悠的惡習。因為到了這個層面,大家都經歷了這麼多忽悠,都能一眼分辨出忽悠的人。

儘管你會看到有些忽悠混的還不錯,但這些人都不值得你去學習,或者你也學不來。有些人有他獨特的利用價值,但是你看不出來,例如他能給大佬們發妞。

正如李笑來先生所說:儘管絕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他們的所謂“友誼”實際上只不過是“交換關係”。可是,如果自己擁有的資源不夠多不夠好,那麼就更可能變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換”,最終成為對方的負擔。

這種像市場交換的“等價原則”,聽起來殘酷,卻是人脈的本質所在。

只有優秀的人才擁有有效的人脈,那些不優秀的人往往並不知道這樣貌似簡單的道理,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狀況只能使得自己扮演“索取者”的角色;進而把自己的每一次“交換”都變成“不公平交換”,最終更可能使交換落空——因為誰都不喜歡“不公平交換”。

如果,終於有一天,你已經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你會驚喜于真正意義上的有價值的所謂高效的人脈居然會破門而入。

你所遇到的人將來自完全不同的層面,來自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不同的方向。甚至,你會獲得意外的幫助。

所以打造自己,就等於打造人脈 。

是時候清理一下你的朋友圈了

2017年,錢難找了,項目虧損率又增加,自然不靠譜的人又多了起來,市場又回到前些年那種烏煙瘴氣的時代,就跟霧霾成為常態一樣,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

對於新人新公司來說,你自己也不要幻想走捷徑,更不要總想著一下吃個胖子,去做幾千萬的大項目。老老實實做幾個小專案,靠商業模式取勝。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你自己不貪心,誰也無法騙得了你。

所有檢驗忽悠和騙子的規則只有一條:“入袋為安”。就是他有沒有項目?有沒有錢?項目簽約了嗎?錢到賬了嗎?除此之外,都是虛的。

大家知道,影視圈像就金字塔一樣由三個階層組成。頂尖上是一線公司和一些二線頂尖的製片人、導演等人組成,這些人是實幹家。

儘管他們的項目有賺有賠,但是畢竟是在常年努力做事。雖然他們也經常為了專案說說大話,但一般都是有5說成10。

金字塔中間是忽悠群體。必須靠忽悠才能攢成項目,但是虧多賺少。虧完一個投資方繼續忽悠下一個投資方。他們是有1吹成10。

如果剛進入影視圈,你能接觸到的大多數是處於底層的騙子。這些人常年沒有做成一個項目,把0吹成1,甚至吹成10。

忽悠和騙子看起來像是生活在頂尖階層,但是辨別他們很容易。自己有沒有成功案例,是否真正自己主控的專案?你尤其要注意忽悠了兩年還沒有拍攝的項目。

必須有過主控的專案,並且是賺了錢的專案才值得信任。否則影視項目90%以上的虧損率,真正的好項目怎麼可能輪到你參與?

現在還在街邊擼串談過億大生意的人,趕緊刪掉吧。現在大家都去咖啡廳了,我建議漫咖啡門口可以豎一個牌子:禁止談一億以內的小項目。

珍愛生命,遠離騙子!從現在開始,你要認真清理一下的朋友圈,如果有一些人十年如一日只空談項目,並且只是參加別人酒局飯局發佈會並拍照發朋友圈的,趕緊刪掉吧。

附:這幾招教你辨識影視圈的騙子

首先來說一下低端騙子,比較容易識別。

1.經常把各種大咖放在嘴邊的

親切的只叫大咖名字而不提姓,例如中軍中磊長田,以及藝謀凱哥小剛。凡是提起女明星,都是妹妹。

提起男明星和大導演都是哥們,手機裡都有親切合影。並且隨口說出明星的小隱私小愛好,例如某個明星最喜歡吃我做的私房菜,或某個明星最喜歡和自己大牌等等,這些都是套路。

2.固定回報,百分百賺錢的豪華PPT項目

新公司剛接觸最多的就是“豪華PPT”項目,有多豪華?上面一大堆“擬定”明星,並聲稱已經口頭答應來演了。一個總投資3000萬的PPT項目,卻列了一大堆單個片酬就過3000萬的卡司。

要知道一線卡司的時間早已經排到一年以後了,並且他們都是必須看完整劇本,必須片方簽下導演和演對手戲的明星才會考慮。

3.政府扶持專案

低端騙子知道自己沒錢,但會說自己認識有錢人——背後有基金,有權人——地方政府,圈內人——導演、明星、大佬。

按說“政府檔扶持”這麼大的專案應該放到高端騙子那一欄去講!很可惜這些只是低端騙局。一般是年齡比較大卻啥也沒混出來的騙子們願意搞這些,年輕騙子不這麼玩,他們知道就算說有政府關係也沒人信。

還有就是說自己背後有大基金的,以及搞文化地產的也可以都歸為此類。例如說某地方政府給了一塊地。要知道只有萬達、華誼這樣的一線大公司才有資格玩文化地產概念。

然後再說說高端騙子,這個不太容易分辨。

1.裝大款,不差錢的人

根據我多年被忽悠的經驗:公司一進門就是古典裝飾,例如弄個大石頭,大木頭喝茶,牆上掛名家字畫,這種中式奢華風一看就是從傳統行業進來的外行。如今電影市場已經是一個服務年輕人的天下。

這樣的路數,會有優秀人才願意加盟嗎?連最基本風格都沒有融入,所以可見其思維落後到什麼程度?

2.所謂的影視基金

其實電影市場一變,原來那些影視基金公司的錢早就逃跑了,只剩下了基金空殼,這些人又為了各種目的而殘留了下來。他們一般沒有投過項目,或者幾年僅跟投了一兩個項目。

這樣的基金最好提防,因為他們投過的專案一般都會是虧損,然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接下來就只看不投資了,資金已經撤退,只留下幾個人拿著唬人的名片忽悠而已。

3.低端騙子一般在漫咖啡,高端騙子一般在五星酒店大堂

現在的漫咖啡主要是談網大和網劇的人比較多,人均消費30元左右,物美價廉。而高端人士一般會去麗思卡爾頓、昆侖飯店、四季酒店等五星酒店大堂吧,人均消費150元,這基本上也算是一個門檻吧。

這幾個地方能碰到靠譜一些的高端人士,最起碼概率高一些。但這些地方現在也有被高端騙子淪陷的趨勢,所以高端人士還要再找更高端更安靜的地方談事。

【招聘】主編、記者【北京】

工資翻倍、送股份!詳情 ~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一起拍電影”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介面、一點資訊等管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人群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請後臺回復“合作”

郵件:285295690@qq.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