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黃鱔人工繁育技術

編者按:黃鱔屬於雌雄同體動物,為熱帶及暖溫帶營底棲生活魚類,適應能力強,在河道、湖泊、溝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具有極高的養殖價值。 養殖模式較多,春季管理主要以放種、保種為主。 春末夏初謹防氣候突變,對黃鱔生長不利,防寒保溫提高成活率是此期養殖關鍵。 本期介紹一組黃鱔人工養殖管理技術,供養殖戶參考。

1.池塘放養環境

春季易發“倒春寒”,保溫可採用覆蓋塑膠薄膜和加深池水等方法,及時揭去越冬池上的舊塑膠薄膜或泥面上覆蓋的稻草等保溫材料,讓水溫快速提升。 為防水溫突變,平時水深要保持5~6釐米,氣溫下降前一天保持水深10~15釐米,以防止黃鱔感冒。

應對養殖池周圍進行打掃整理,清理掉池內外的腐枝爛葉,檢查進水口、排水口、池埂、防逃及其他設施是否完好無損,發現問題要抓緊時間進行維修。

隨著氣溫的回升養殖池水溫也會隨之升高,應往池內重新移植水草,在池外泥埂種上絲瓜、扁豆等攀緣植物,以利改善水質。 為防止投餌對水質的污染逐漸累積,應不斷更換新水,具體換水量視攝食量、水質污染程度而定。 換水宜選擇晴天,時間以上午8:30開始至12:00左右結束為宜。 當氣溫15℃時,每6~7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1/4左右;當氣溫20℃時,每4~5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1/3左右。 換水時要注意溫差流速要慢,對於水泥池流水養鱔的要保證水流通暢,初始時流速不宜過大,之後逐漸加大流速,使糞便、汙物等隨水排出池外。

水草鋪設完成後應使用藥物對鱔池和水草進行消毒及殺蟲處理,每立方米水取“鱔寶2號”2毫升或生石灰30克,兌水全池潑灑,如生石灰取澄清液潑灑,包括水草上都要潑灑到。 兌水量儘量大一點,以防燒傷水草。 同時每立方米池水用“鱔寶1號”或晶體敵百蟲5克兌水潑灑,以殺死水中及水草上的寄生蟲,完成消毒殺蟲工作2天后,便可投鱔入池了。

2.人工催產繁育

黃鱔生殖季節約在5~8月,其個體發育具有雌雄性逆轉特性,人工繁殖催產可提高黃鱔產量。

催產劑配製。 促黃體激素釋放素類似物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均為白色結晶,用生理鹽水溶液將其充分溶解,每克體重按促黃體激素釋放素類似物0.3微克、絨毛膜促性腺激素2~3國際單位精確計算劑量,吸入注射器內備用。

每尾親鱔注射量以0.5~1毫升為宜,不宜超過1毫升。 注射液要隨配隨用,不能放置太久,注射第一針後,剩餘的藥液可放置在冰箱中,下一針注射時可以再用。 如果沒有冰箱,則第二針注射時要重新配製。

催產劑用量。 黃鱔催產效應與性腺自身成熟度有密切關係,每克體重用促黃體激素釋放素類似物0.1~1微克、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5國際單位較為適宜,以每克體重2~3國際單位最為適宜。 5月上旬繁殖季節開始不久,激素引起排卵效應不明顯,6~7月為繁殖盛期,激素具有明顯誘導排卵效應,8月卵巢逐漸退化,對激素反應減弱,誘導排卵效果差。

所以在不同時間要依卵巢成熟程度酌情增減催產劑量,雄鱔為雌鱔劑量的1/2。

注射方法。 採用5~10毫升醫用注射器,4~6號針頭,注射器要經過水煮消毒10分鐘或用酒精消毒。 注射有腹腔注射和胸腔注射2種,由於黃鱔體形細長,胸腔較小,一般宜採用腹部卵巢注射,效應也較快。 注射時要2人配合,一人用毛巾或紗布握住黃鱔,使腹部朝上,下面用毛巾墊好,雙手固定鱔體,另一人擦乾注射部位的水分,將針頭朝鱔頭方向、與魚體保持45~60度夾角、於卵巢部位刺入腹腔,深度不超過0.5釐米,將注射液慢慢推入鱔腹腔中,抽出針頭時用酒精棉花球壓在針眼處,輕輕揉動以避免注射液流出,且還能起消毒作用。

針頭不能插入太深以免刺傷內臟,但也不能太淺,否則藥液不能進入腹腔。

效應時間。 黃鱔採用催產劑催產效應時間為1~5天,效應時間和催產劑量關係不大,但與水溫和注射次數有關,當水溫為30℃時效應時間約在40小時,而水溫低於27℃時則效應時間在50小時以上。 在水溫23℃時用相同劑量催產時,一次注射的效應時間為83~160小時,而2次注射則可縮短至23~81小時。

3.野生鱔種投放

黃鱔苗種分自繁自養和收購野生黃鱔養殖兩種方式,收購野生黃鱔用於人工養殖是目前養鱔場普遍採用的一種低成本養殖方式,一般4~9月收購養殖,冬季或春節前後捕起上市,可增重1~5倍,養殖效益非常可觀。 野生鱔種投放前要用生石灰對養殖池進行消毒,並曝曬池底。

收購鱔種時應查看其腮部是否有發紅或發黑(明顯充血或充血變黑)、肛門紅腫外翻及外傷明顯等現象。條重以30~80克為佳,太大成本高且其長到300克後生長緩慢,太小比較脆弱,經捕捉損傷後死亡率較高,加入不低於鱔體重4倍的池塘水及水草立即進行投放。鱔種的投放密度視準備飼養時間的長短酌情增減,一般每平方米1~3公斤。投鱔入池的當天晚上即應投喂,採用切碎的蚯蚓、豬肝、河蚌肉、魚肉等(有蠅蛆的也可採用經燙死的鮮蛆),同時按鮮料重1公斤加入電解多維10克、鱔寶新4號3克、鱔寶5號5克,採用專用粘合劑或少量小麥麵粉將藥物粘附於飼料上,應儘量多設投料點,投料量為黃鱔體重的0.5%,可將料直接投放到水草上,也可將飼料直接投放到池內無水草處。次日淩晨每立方米池水用鱔寶新5號5克兌水全池(箱)潑灑,且連續進行3天。

4.疫病防治措施

黃鱔一旦發病很難治癒,所以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加強預防措施。應做好種苗挑選、清池消毒、水體消毒、鱔體外消毒及鱔體內驅蟲等預防工作,不定期在餌料中添加一些殺蟲藥物和抗生素。

使用中草藥也是常見的防病治病方法:一是將有藥用價值的水生植物放養或移植于鱔池內,如池內放養紫背浮萍,保持其旺盛生長,可預防黃鱔發熱病、“中暑”和“感冒”等;在池埂上栽種辣蓼或菖蒲,可防治赤皮病;將鮮草紮成若干小捆,浸泡在泥埂、池內或網箱中,如每50平方米水面用蓖麻鮮葉或嫩枝150~200克,紮成數小捆,插於泥埂中讓其自然腐爛,每次3~4天,連續2次,可防治赤皮病和腸炎病。

二是可將鮮嫩的中草藥搗爛,浸入養鱔水體中,如將2.5公斤鮮辣蓼搗爛,放入1立方米養鱔水體中浸漂數日,可防治黃鱔爛腸瘟;可將曬乾的中草藥碾成粉末,沖水或直接均勻撒施於養鱔水體中,如將五倍子研碎,開水沖溶後,全池遍灑,用量為每立方米池水2~4克,可防治黃鱔赤皮病、癤瘡病等。

三是每立方米水體取血見愁100克、急解素100克、地錦草50克、葉下珠20克、馬齒莧35克、墨旱蓮100克,對水小火濃煎,開後約5~10分鐘,濾渣後全池潑灑,可防治黃鱔爛尾病、腸炎、列印病、水黴病等;用苦參煎劑(100克苦參加水2公斤煮沸後,小火濃煎,每50平方米用苦參8~11克,隔天重複1次,連續3次,可防治列印病。2614

本欄稿件由 湖南省沅江市農業局水產所 李翠英 提供

收購鱔種時應查看其腮部是否有發紅或發黑(明顯充血或充血變黑)、肛門紅腫外翻及外傷明顯等現象。條重以30~80克為佳,太大成本高且其長到300克後生長緩慢,太小比較脆弱,經捕捉損傷後死亡率較高,加入不低於鱔體重4倍的池塘水及水草立即進行投放。鱔種的投放密度視準備飼養時間的長短酌情增減,一般每平方米1~3公斤。投鱔入池的當天晚上即應投喂,採用切碎的蚯蚓、豬肝、河蚌肉、魚肉等(有蠅蛆的也可採用經燙死的鮮蛆),同時按鮮料重1公斤加入電解多維10克、鱔寶新4號3克、鱔寶5號5克,採用專用粘合劑或少量小麥麵粉將藥物粘附於飼料上,應儘量多設投料點,投料量為黃鱔體重的0.5%,可將料直接投放到水草上,也可將飼料直接投放到池內無水草處。次日淩晨每立方米池水用鱔寶新5號5克兌水全池(箱)潑灑,且連續進行3天。

4.疫病防治措施

黃鱔一旦發病很難治癒,所以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加強預防措施。應做好種苗挑選、清池消毒、水體消毒、鱔體外消毒及鱔體內驅蟲等預防工作,不定期在餌料中添加一些殺蟲藥物和抗生素。

使用中草藥也是常見的防病治病方法:一是將有藥用價值的水生植物放養或移植于鱔池內,如池內放養紫背浮萍,保持其旺盛生長,可預防黃鱔發熱病、“中暑”和“感冒”等;在池埂上栽種辣蓼或菖蒲,可防治赤皮病;將鮮草紮成若干小捆,浸泡在泥埂、池內或網箱中,如每50平方米水面用蓖麻鮮葉或嫩枝150~200克,紮成數小捆,插於泥埂中讓其自然腐爛,每次3~4天,連續2次,可防治赤皮病和腸炎病。

二是可將鮮嫩的中草藥搗爛,浸入養鱔水體中,如將2.5公斤鮮辣蓼搗爛,放入1立方米養鱔水體中浸漂數日,可防治黃鱔爛腸瘟;可將曬乾的中草藥碾成粉末,沖水或直接均勻撒施於養鱔水體中,如將五倍子研碎,開水沖溶後,全池遍灑,用量為每立方米池水2~4克,可防治黃鱔赤皮病、癤瘡病等。

三是每立方米水體取血見愁100克、急解素100克、地錦草50克、葉下珠20克、馬齒莧35克、墨旱蓮100克,對水小火濃煎,開後約5~10分鐘,濾渣後全池潑灑,可防治黃鱔爛尾病、腸炎、列印病、水黴病等;用苦參煎劑(100克苦參加水2公斤煮沸後,小火濃煎,每50平方米用苦參8~11克,隔天重複1次,連續3次,可防治列印病。2614

本欄稿件由 湖南省沅江市農業局水產所 李翠英 提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