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吃水不忘修渠人 紅旗渠畔寄哀思:社會各界深切悼念楊貴老書記

太行山默然垂首竟至天公淚雨紛紛, 紅旗渠水嗚咽不前難訴百姓情思綿綿。 連日來, 在紅旗渠畔, 社會各界紛紛以不同的方式沉痛悼念楊貴老書記, 憶往昔訴衷腸, 承遺志抒情懷, 寄託無盡的哀思, 表達由衷的敬意。

4月26日上午, 楊貴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 在千里之外的林州市, 人們自發聚集到紅旗渠紀念館, 為老書記送行。

“老書記給咱林州貢獻那麼多, 如今他走了, 我們要送他最後一程。 ”81歲的林州市姚村鎮下陶村村民羅英國動情地說。 羅英國早年修過紅旗渠, 當天與同村9位老人一起到紅旗渠紀念館悼念老書記。

姚村鎮黨委書記栗強雲帶領班子成員向老書記遺像敬獻鮮花。 栗強雲說:“楊貴老書記離世, 大家都十分悲痛。 姚村鎮許多幹部群眾都參加了悼念活動。 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 充分發揚紅旗渠精神, 努力建設好林州。 ”時近正午, 紅旗渠幹部學院的學員、殷都區某小學學生及景區遊客不斷前來悼念。

當天, 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孫占元烈士的故鄉臨淇鎮占元村幹部群眾在占元紀念廣場悼念老書記。 多少年來, 老書記一直關心和支援占元村的發展, 修路、架電、造田、建學校和占元紀念館, 每一樁事老書記都傾注了心血。

細雨綿綿訴不盡思念情, 心聲殷殷寫不完修渠恩。 自從老書記逝世,

林州的天氣多是陰雨連綿, 蒼天含悲, 百姓垂淚。 4月13日, 林州市千余名幹部群眾冒雨在紅旗渠紀念館舉行了楊貴老書記追思會。 為追憶楊貴在林州工作的艱辛歲月, 緬懷老書記的為民情懷, 林州市攝影家協會在紅旗渠紀念館舉辦了追思老書記在林州歲月圖片展, 一幅幅照片定格了老書記在林州的點點滴滴。 紅旗渠紀念館成為林州幹部群眾追思老書記的靈堂。

林州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申富生告訴記者:“紅旗渠是老書記一生的命根子, 也是他這輩子最惦記的一件事。 如今, 老書記雖然離開了我們, 但如何把紅旗渠精神傳承下去、發揚開來, 是我們正在做而且必將長期做下去的事情。 ”曾與老書記一起工作過的退休幹部劉銀全悲痛地說:“老書記是一位敢於擔當的好幹部。

他曾經說‘如果人民拼上性命修成的水渠不能流過來水, 成了廢渠, 我倆就從這太行山跳下去, 向全縣人民謝罪’。 ”

河南省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河南省紅旗渠精神研究會秘書長魏德忠與楊貴有60年交情, 他感慨地說:“沒有楊貴就沒有紅旗渠。 楊貴是位實幹家, 對工作滿腔熱情, 為人民、為事業有獻身精神。 ”

姚村鎮趙家河村、龍山街道上莊村的幹部群眾十分懷念楊貴老書記, 在村裡設置了靈堂悼念他。 合澗鎮道棚庵村黨員幹部群眾自發集中到村委會舉行悼念活動。 道棚庵村是老書記生前去過多次的地方, 該村群眾對老書記印象深刻、感情深厚。

紅旗渠渠首在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白楊坡村, 這裡留下了楊貴的足跡。 4月15日上午, 該村30多名群眾自發來到紅旗渠渠首祭奠楊貴老書記。 該村黨支部書記岳安龍回憶, 十多年前, 村裡決定建一所希望小學, 資金有缺口。 老書記在北京得知消息後, 主動捐助了1000元。 消息不脛而走, 村民紛紛踴躍捐款。 村裡為了讓後人銘記老書記的恩情, 將這所希望小學命名為楊貴小學。

此情悠悠訴不盡, 長歌當哭悼楊公。 連日來, 不少群眾自發用散文、詩詞、方言快板、網上靈堂等方式, 寄託對老書記的哀思。 林州市作家協會的常青峰愴然書寫《祭楊貴先生文》:“遠眺北斗, 踟躕彷徨。 聞公駕鶴, 遽然神傷。 色失之天宇, 淚灑於太行。 松柏慟兮, 渠水流殤……”

“忠誠於党是老書記一貫的品格, 一心為民是老書記一貫的情懷, 務實擔當是老書記的一貫本色。 ”林州市委書記王軍深情地說, “紅旗渠不會忘記, 林州人民不會忘記, 10年艱辛歲月, 30萬人修渠引水, 造一個地球上的人工天河, 需要怎樣的智慧和膽魄。 人們都說, 古有都江堰, 今有紅旗渠;古有李冰父子, 今有林縣楊貴。 他不僅讓林縣有了救命的水, 更給中華民族留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