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推進農業“四化建設”,融入互聯網+

農業發展經歷了四個時代:一是以人力和畜力為主要生產手段的傳統農業階段;二是以廣泛應用雜交種, 大量使用化肥、農藥, 大幅提高農業生產水準的生物-化學農業時代;三是以農業機械為生產手段工具的機械農業;四是以資訊知識為生產要素, 互聯網、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自動化、智慧裝備應用為特徵的智慧農業。

農業發展融入互聯網+, 推進農業“四化”建設, 是解決瓶頸問題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抓手。 農業由分散經營像規模經營轉變;由注重產量向產量、品質、效益並重轉變;由重視單項技術應用向各項技術措施集成轉變;由勞動力密集型向重視技術、設施、裝備轉變;由政府主導向多方服務農業轉變;由資源消耗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農民勞動者由傳統農民向新型農民轉變。

1、生產智慧化, 實現精准控制和遠端操控

減少量化農藥化肥水投入、減少用工成本、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解決土地規模化經營後如何種地的問題。

2、提高收益效率

利用互聯網管道可以用最短時間、最少環節、最佳距離將農產品賣出去;減少成本管理、運輸成本、物耗成本。

3、高效管理化

開展農業大資料、無紙化辦公系統建設, 推進N個系統、視訊會議系統和指揮調度中心建設在第一時間把握農業發展態勢, 提升管理水準。

4、服務便捷化

推進資訊進村入戶, 大力開辦益農資訊社, 可以讓農民在家門口獲得快捷、便利、權威的資訊, 促進農民增收的有力舉措。

融入互聯網+, 技術服務要以合作為理念, 為他人創造價值;以農民為中心, 可以以農民田間學校的形式提供服務。 技術服務的物件可以是經銷商、農業基地、合作社、政府等,

通過特聘農技員、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服務。 技術服務的方法可以是試驗、示範、推廣、品牌、專家、公共關係等, 可以以自媒體、融媒體、農管家、資料驅動銷售等為工具, 加強宣傳工作、加強品質控制。

化肥使用量零增長是實現農業轉型和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

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 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綠色導向, 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 以提質增效、節本增效、保障有效供給、增加農民收入為主要目標, 進一步推動調優結構減量、精准施肥減量、有機肥替代減量、耕地品質提升減量, 提高化肥利用效率, 促進農業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轉變,

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一減”就是化肥施用量減少, 國家統計局統計, 2017年我國農用化肥用量減少42萬噸(折純);“一提”就是化肥利用率提高, 據測算, 2017年我國水稻、玉米、小麥3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37.8%, 比2016年提高2.6個百分點。

堅持五大理念:創新、綠色、合作、共用、以農民為中心。 即堅持公益主導, 發揮市場作用;堅持包容共進, 彙聚推廣能力;堅持創新發展, 激發工作活力;堅持因地制宜, 尊重探索實踐。

在產品研發上, 注重功能化、複合化;在技術服務上, 注重精准化、專業化;在技術指導上, 提供全面+全程方案;在產品行銷上, 實行“產品-作物-服務”一條龍模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