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怪異表情背後的驚人真相,爸媽們都看哭了

01

週末在家和兒子聊天, 不過幾分鐘, 就發現他臉上總是不自覺地出現一種怪異的表情——嘴時不時地朝前一努一努, 鼓得像一隻小瓢。

我問他在幹什麼?

他說, 沒什麼。

我追問他, 他就不耐煩地說他嘴裡好像不舒服, 有潰瘍。

我將信將疑, 沒再多問。

下午, 我帶他去看醫生, 牙醫仔仔細細地給他檢查了一遍以後, 非常明確地告訴我, 他的牙齒完好, 口腔裡沒有任何潰瘍。

咦, 這就奇怪了!那為什麼他總是努嘴?

我開始回憶, 他的這個怪異表情什麼時候曾經出現過?

這一想, 就想到了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兒。

兒子進入三年級以後, 作業要求明顯提高了很多, 可兒子的動作總讓我覺得很慢, 有時候還常犯低級錯誤, 惹得我和他爸老楊很生氣。

那天晚上, 他還剩最後一項作業——默寫沒做。 鬧鐘已指向九點半, 默寫內容很多, 我想可以抽默下, 這樣會快點兒, 我問他行不行,

他肯定地說行。

默好以後, 他很快上床進入夢鄉, 可第二天就被老師打電話告知, 兒子沒有完成作業。

電話是打給老楊的, 老楊也和老師說是我給兒子抽默的。 老師卻說, 如果是抽默, 他的作業要求裡一定會讓學生記下來的, 否則, 一律都是全默, 這個規矩, 兒子不可能不知道。

老師這麼一說, 老楊就火大了, 這小子, 上回剛被老師抓到漏寫作業, 偷懶耍滑, 這次竟然撒謊!

撒謊可是品質問題, 得棍棒伺候!

結果, 兒子一回家, 就被他爸一頓揍。

兒子被打得“哇哇”大哭, 好像無限委屈。

老楊怒斥他, 你有什麼好委屈的?還好意思哭?看他還是哭個不停, 就呵斥他不許哭, 再哭就趕出去!

兒子只好一直拼命地忍住淚水, 努著的嘴巴鼓得活像一隻小瓢。

我恰好下班回家, 一進門, 就看到這樣的一幕, 在弄清楚來龍去脈以後, 我還幫腔老楊, 說了兒子幾句。 只是兒子這怪異的表情, 讓我印象深刻。

這不就是他被老楊不允許哭的時候的表情嗎?

莫非兒子的怪異表情就是那時候遺留和延續下來的?

我和老楊說起這事兒, 他不相信, 也留心了下兒子。 發現他從那事兒以後, 的確經常會在兒子臉上見到這奇怪的表情。

又有一次, 他漏寫作業, 他爸剛說他, 就見他又開始努嘴, 他爸習慣地勒令他, 不准哭!兒子就一把捂住努出來的嘴, 表現出非常壓抑痛苦的表情來。

我在一旁看著, 陷入了沉思, 不管孩子該不該委屈, 總而言之, 他是在他自以為的痛苦和無助之中。 我們打了他,

或是訓了他, 是給他施加壓力, 但是卻不允許他哭, 讓他把無助痛苦的情緒都積壓在那裡, 這樣做對嗎?

孩子他爸也開始反思自己, 孩子一二年級, 成績不錯, 我們壓根兒就沒有怎麼管過他, 現在剛進入三年級, 作業壓力加大, 孩子還沒有完全調整過來, 我們就立刻給他套上馬鞍, 快馬加鞭地抽他, 他能一下子適應嗎?

他這樣無意識地去努嘴, 該不是積壓情緒的應激反應吧。

02

女友賈楠上次也和我說起他兒子的異常表情:她的兒子剛上幼稚園大班, 以前, 沒有什麼問題。 今年剛進了大班, 卻突然有了咬嘴唇的毛病。 她對兒子說這個毛病不好, 兒子卻怎麼也改不掉。

有一次, 兒子直接和媽媽說, 他很不願意去上學。

賈楠覺得很奇怪, 按說, 小班剛開始不適應會不願意去幼稚園, 怎麼現在這麼大了, 還會這麼不想去呢?

賈楠沒有把兒子的話當回事, 結果有天發現兒子夜裡突然驚醒了, 這一醒, 就一個勁兒地哭。 賈楠問他是不是做夢了?夢到誰了, 兒子說, 夢到了班主任, 賈楠說, 班主任挺好的呀。 她記得那是一個圓臉的很溫柔的姑娘。

兒子卻說,他們班新換了班主任,很凶。

賈楠並沒有往心裡去,她隨便安慰了一下兒子,便休息了。

很快,家長會來臨了,賈楠一進班裡,第一眼看到兒子的班主任,似乎就明白了什麼。

班主任是一個長相很兇悍的四十歲的女人,好像是從某個地方剛調過來,說話聲音非常嚴厲,不要說兒子怕他,就是賈楠看了,都不敢和她多說話。

沒過幾個月,賈楠就在班級群裡聽到了兒子班主任離職的消息,說她會打小孩子的手心,被家長投訴了。

賈楠這才想到問兒子,是不是以前也被她打過,兒子哽咽著說,老師警告他不許說。

賈楠淚如雨下,感覺自己這麼傻,孩子的這些反常反應,她怎麼就沒有連起來想想呢?

也許早想到,早干預和引導,孩子可能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心理壓力了。

03

記得以前看過一本兒童心理學的書,書中說:其實,兒童的應激處理能力很弱,大人覺得很簡單的事情,孩子可能會覺得特別難辦,特別恐怖,特別有壓力,他們也常常不知道用什麼方式來排遣,常常就會表現在表情和行為上的一些異常。

比如我兒子的努嘴,賈楠兒子的咬嘴唇等,還有拔頭髮、吸吮手指、咬手指甲、咬東西等行為都是如此。

尤其是6歲以下的兒童,他們不善於口頭表達,他們更多地是通過退縮行為表現出他們的恐懼和焦慮。

孩子年幼單純,無法準確表達,但孩子的情緒卻不會假裝,他們努力地通過各種非正常表現,向家長發出求救信號。

可是我們大人呢?常常忽視,甚至在糾正不好的時候,還要大聲訓斥,加重孩子的恐懼和焦慮。

我和賈楠一樣,都是個傻帽,總是忽視這些信號,我比賈楠更無情,賈楠只是忽視,而我卻是阻礙!讓本來無助的孩子更無助,讓孩子的情緒矛盾更升級!

媒體曾經還登過這樣一則消息:

“北京一名17歲女生被家教老師在家性侵一年多 。補課期間,女孩對家長多次表示不願補課了,但是被父母罵作“不懂事,不珍惜”,直到一年後看了監控錄影,才發現了家教老師的罪行。”

新聞中的家長真是悔不當初啊!而如果父母那個時候真正地留心孩子的神態表情和一些反常舉動,給孩子一點說話的機會,也不至於讓孩子受到那麼嚴重的侵害。

04

我們每一個做家長的,有些時候,總是用成人思維來管理孩子們,然而,孩子終究是孩子,他們是和我們成人不同的人。

他們的心理正在成長期,他們的情緒表達也不會像健康的成人一樣,那麼的順暢自如。

所以,咱們做爸媽的,要允許孩子們自由表達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

我們要努力地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全然的包容與接納,並給予積極的回應。

也許,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陪伴和最大的尊重,可以給孩子強烈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那麼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允許孩子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說出來也好,哭出來也行,甚至摔東西,搞破壞,只要在合理的範圍內,我們不制止,不評價,不說教,只是靜靜地陪伴和傾聽。

任由他們那發洩出他們內心最負面的情緒來。

然後,等到孩子情緒平穩後,要麼引導孩子理清思路,找到痛點,也和孩子一起努力,建立起一套處理負面情緒的健康機制,要麼細細體察孩子情緒背後的問題,幫助孩子一起面對和解決,這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從眼下來看,他們的情緒表達,既能夠疏通出他們心裡的負面能量,讓心靈回歸平衡的狀態,也能夠引起我們父母對他們真實心理的洞察,從而更好地幫助他們規避風險,形成良好的心理調節機制;

從長遠看,孩子們終究會離開父母的庇護,現在的鍛煉和歷練,讓他們學會處理好自己的各種負面情緒,對他們形成健康陽光的心態,順利地進入成人的世界也大有裨益。

現實中,很多虐童案,霸淩案以及自殺案中,孩子的表情和行動都是在很早之前就有預警的,只有當孩子們長期負面的情緒積累到了核爆級,然後才會爆發。

但是如果我們這些和孩子最親近的家長都對此熟視無睹,甚至面對孩子的異常表情,反常表現只會粗暴喝止或野蠻壓制,讓孩子的心靈雪上加霜,卻不去幫助孩子疏通和引導,不去和孩子們一起面對和解決,那麼這些情緒的累積也許會引發出驚天大案,讓我們悔不當初。

給孩子自由表達情緒的機會,不要總是自以為是和不耐煩,這不是在慣孩子,是在救孩子啊!

真希望咱們每一位家長都可以拍著胸脯對孩子說:孩子啊,你有脾氣儘管發,爸媽來給你托底!

她記得那是一個圓臉的很溫柔的姑娘。

兒子卻說,他們班新換了班主任,很凶。

賈楠並沒有往心裡去,她隨便安慰了一下兒子,便休息了。

很快,家長會來臨了,賈楠一進班裡,第一眼看到兒子的班主任,似乎就明白了什麼。

班主任是一個長相很兇悍的四十歲的女人,好像是從某個地方剛調過來,說話聲音非常嚴厲,不要說兒子怕他,就是賈楠看了,都不敢和她多說話。

沒過幾個月,賈楠就在班級群裡聽到了兒子班主任離職的消息,說她會打小孩子的手心,被家長投訴了。

賈楠這才想到問兒子,是不是以前也被她打過,兒子哽咽著說,老師警告他不許說。

賈楠淚如雨下,感覺自己這麼傻,孩子的這些反常反應,她怎麼就沒有連起來想想呢?

也許早想到,早干預和引導,孩子可能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心理壓力了。

03

記得以前看過一本兒童心理學的書,書中說:其實,兒童的應激處理能力很弱,大人覺得很簡單的事情,孩子可能會覺得特別難辦,特別恐怖,特別有壓力,他們也常常不知道用什麼方式來排遣,常常就會表現在表情和行為上的一些異常。

比如我兒子的努嘴,賈楠兒子的咬嘴唇等,還有拔頭髮、吸吮手指、咬手指甲、咬東西等行為都是如此。

尤其是6歲以下的兒童,他們不善於口頭表達,他們更多地是通過退縮行為表現出他們的恐懼和焦慮。

孩子年幼單純,無法準確表達,但孩子的情緒卻不會假裝,他們努力地通過各種非正常表現,向家長發出求救信號。

可是我們大人呢?常常忽視,甚至在糾正不好的時候,還要大聲訓斥,加重孩子的恐懼和焦慮。

我和賈楠一樣,都是個傻帽,總是忽視這些信號,我比賈楠更無情,賈楠只是忽視,而我卻是阻礙!讓本來無助的孩子更無助,讓孩子的情緒矛盾更升級!

媒體曾經還登過這樣一則消息:

“北京一名17歲女生被家教老師在家性侵一年多 。補課期間,女孩對家長多次表示不願補課了,但是被父母罵作“不懂事,不珍惜”,直到一年後看了監控錄影,才發現了家教老師的罪行。”

新聞中的家長真是悔不當初啊!而如果父母那個時候真正地留心孩子的神態表情和一些反常舉動,給孩子一點說話的機會,也不至於讓孩子受到那麼嚴重的侵害。

04

我們每一個做家長的,有些時候,總是用成人思維來管理孩子們,然而,孩子終究是孩子,他們是和我們成人不同的人。

他們的心理正在成長期,他們的情緒表達也不會像健康的成人一樣,那麼的順暢自如。

所以,咱們做爸媽的,要允許孩子們自由表達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

我們要努力地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全然的包容與接納,並給予積極的回應。

也許,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陪伴和最大的尊重,可以給孩子強烈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那麼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允許孩子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說出來也好,哭出來也行,甚至摔東西,搞破壞,只要在合理的範圍內,我們不制止,不評價,不說教,只是靜靜地陪伴和傾聽。

任由他們那發洩出他們內心最負面的情緒來。

然後,等到孩子情緒平穩後,要麼引導孩子理清思路,找到痛點,也和孩子一起努力,建立起一套處理負面情緒的健康機制,要麼細細體察孩子情緒背後的問題,幫助孩子一起面對和解決,這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從眼下來看,他們的情緒表達,既能夠疏通出他們心裡的負面能量,讓心靈回歸平衡的狀態,也能夠引起我們父母對他們真實心理的洞察,從而更好地幫助他們規避風險,形成良好的心理調節機制;

從長遠看,孩子們終究會離開父母的庇護,現在的鍛煉和歷練,讓他們學會處理好自己的各種負面情緒,對他們形成健康陽光的心態,順利地進入成人的世界也大有裨益。

現實中,很多虐童案,霸淩案以及自殺案中,孩子的表情和行動都是在很早之前就有預警的,只有當孩子們長期負面的情緒積累到了核爆級,然後才會爆發。

但是如果我們這些和孩子最親近的家長都對此熟視無睹,甚至面對孩子的異常表情,反常表現只會粗暴喝止或野蠻壓制,讓孩子的心靈雪上加霜,卻不去幫助孩子疏通和引導,不去和孩子們一起面對和解決,那麼這些情緒的累積也許會引發出驚天大案,讓我們悔不當初。

給孩子自由表達情緒的機會,不要總是自以為是和不耐煩,這不是在慣孩子,是在救孩子啊!

真希望咱們每一位家長都可以拍著胸脯對孩子說:孩子啊,你有脾氣儘管發,爸媽來給你托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