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千鈞一髮!88枚導彈對準美航母,俄“自殺”式攻擊讓美軍落荒而逃

眾所周知, 航母編隊是美國海洋霸權的柱石, 那些敢於對抗美國霸權的國家, 基本沒有停止過打擊航母的研究和備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就是美國的老對頭, 俄羅斯。

早在上世紀60年代, 也就是前蘇聯時期, 蘇軍在古巴導彈危機時狠狠吃了美軍艦的虧, 此後就下定決心要恢復遠洋作戰能力建設了。

從1967年起, 蘇聯海軍開始在地中海這一被美國牢牢控制住要塞的海域部署兵力, 並悶聲建設代號為"第五戰鬥中隊"的地中海分艦隊。

該艦隊按蘇聯參謀長的說法, 是"二戰之後蘇聯紅海軍最特殊的海軍艦隊", 核心任務是監視美國第六艦隊在地中海的活動、對美軍航母戰鬥群不間斷地構成壓力、偵察美軍戰略導彈核潛艇部署、評估美軍核潛艇對蘇聯領土構成的威脅以及削弱美國海軍的制海權。

其實一語以蔽之目的只有一個:在地中海這個核心利益地區,

不斷給美國搗亂。

▲蘇聯"第五戰鬥中隊"地中海分艦隊

而之後該中隊的一系列表現也充分說明了, 他們在給美軍艦隊搗蛋方面真的是十分敬業的:

如1973年2月21日, 北約在整個地中海範圍內舉行大規模演習, 第5中隊就跑來強勢圍觀……

4月5日至6日, 美軍彈道導彈核潛艇在第勒尼安海域活動, 第5戰鬥中隊也派出"莫斯科"號直升機航母, 卡拉級反潛巡洋艦"尼古拉耶夫"號和1艘"卡辛"級驅逐艦, 繼續圍觀……

▲蘇聯"卡辛"級驅逐艦

6月29日, 美軍"獨立"號航母於離開卡迪斯時, 第五戰鬥中隊又屁顛屁顛地派出一個戰鬥群, 跟蹤圍觀……

▲美國"獨立"號航母

平日都這麼不老實, 更不用說一旦開戰蘇聯海軍是多麼打雞血。

就在1973年10月, 阿拉伯聯軍向以色列發動了全線進攻, 第四次中東戰爭(也稱贖罪日戰爭)爆發。 而戰爭爆發後不到一周, 蘇聯地中海分艦隊就已經緊急馳援地中海, 並在該海域部署了包括三艘主力巡洋艦和四艘核潛艇在內的六十餘艘艦艇, 對同樣處在這一海域的美軍第六艦隊實施近距離威懾。

半個月過去後, 蘇軍在地中海的艦艇數量更增加到了80艘, 其中47艘裝備導彈, 具備了一次性至少發射40枚包括核炸藥在內的反艦導彈攻擊力。

在這期間,蘇軍為了增加美軍神經緊張的程度,還特地玩了個小花樣:當美軍飛機和直升機不停在空中飛行並搜索蘇軍潛艇時,蘇軍的水面艦艇人員就向海中投下1枚手榴彈,假裝時在與己方潛艇進行聯絡,搞得美軍草木皆兵,飛機升了又降,降了又升。

到了10月31日,蘇軍艦艇數量已經飆升到了96艘!其中包括34艘水面艦艇、23艘潛艇由此組成了一支能在首次攻擊中發射88枚反艦導彈的龐大海上力量。

除了數量上的優勢,蘇軍還制定了一種瘋狂的戰術—— "首先齊射戰法",這個策略的核心就是在美軍發動空襲之前,無視包括美軍第6艦隊旗艦"小石城"號在內的其他目標,把所有能發射的魚雷,導彈,炮彈,反潛火箭全部丟到美軍的航空集群頭。

這就像一個抱著炸彈的人隨時做好準備與敵人同歸於盡,可實際上,當時第5戰鬥中隊確實沒想過生存,他們的進攻就是自殺性進攻,該艦隊參謀長回憶道:"既然空襲之後我們會片甲不留,那麼不如先發制人把美軍的攻擊型航母全部幹掉。"

面對蘇軍多達88枚反艦導彈的強大壓力和不懼死亡的勇氣,美國人最終不得不撤退,當時參聯會主席湯瑪斯·莫爾海軍上將就悲觀地稱:"如果戰爭爆發,我們有可能會損失所有在地中海的艦隊!"

而經此一役,美國海軍也不再是他國眼中不可戰勝的神話了。


在這期間,蘇軍為了增加美軍神經緊張的程度,還特地玩了個小花樣:當美軍飛機和直升機不停在空中飛行並搜索蘇軍潛艇時,蘇軍的水面艦艇人員就向海中投下1枚手榴彈,假裝時在與己方潛艇進行聯絡,搞得美軍草木皆兵,飛機升了又降,降了又升。

到了10月31日,蘇軍艦艇數量已經飆升到了96艘!其中包括34艘水面艦艇、23艘潛艇由此組成了一支能在首次攻擊中發射88枚反艦導彈的龐大海上力量。

除了數量上的優勢,蘇軍還制定了一種瘋狂的戰術—— "首先齊射戰法",這個策略的核心就是在美軍發動空襲之前,無視包括美軍第6艦隊旗艦"小石城"號在內的其他目標,把所有能發射的魚雷,導彈,炮彈,反潛火箭全部丟到美軍的航空集群頭。

這就像一個抱著炸彈的人隨時做好準備與敵人同歸於盡,可實際上,當時第5戰鬥中隊確實沒想過生存,他們的進攻就是自殺性進攻,該艦隊參謀長回憶道:"既然空襲之後我們會片甲不留,那麼不如先發制人把美軍的攻擊型航母全部幹掉。"

面對蘇軍多達88枚反艦導彈的強大壓力和不懼死亡的勇氣,美國人最終不得不撤退,當時參聯會主席湯瑪斯·莫爾海軍上將就悲觀地稱:"如果戰爭爆發,我們有可能會損失所有在地中海的艦隊!"

而經此一役,美國海軍也不再是他國眼中不可戰勝的神話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