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重磅|基層醫療工作將迎來重大改變,徹底影響醫護人員!

日前, 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要求加快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 讓患者少跑腿、更便利, 讓更多群眾能分享優質醫療服務。

4月26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中日友好醫院召開專題新聞發佈會,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中日友好醫院院長孫陽對“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和醫院互聯網醫療服務有關情況進行了介紹。

“互聯網+醫療健康”來了, 能夠給基層醫生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對此,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表示, 互聯網技術在醫生工作中的應用, 無時無刻不在發揮重要的作用。

1、家庭醫生簽約、公衛服務大變化

焦雅輝表示, “互聯網+醫療健康”提升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便利了公共衛生服務。 利用“互聯網+”的方式開展家庭醫生的簽約服務,

對簽約的患者進行日常健康管理與服務。 通過簽約服務, 家庭醫生會給患者提供適應的健康指導。 另一方面, 對一些長期穩定的慢性病簽約患者, 如果需要調藥或者是基層沒有相應的藥物, 家庭醫生可以線上給他開具一些處方, 並且通過協力廠商配送方式直接把藥物配送到患者家裡。

2、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減輕醫生負擔

中日友好醫院院長孫陽表示,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升級, 一定會對我們將來醫療服務的流程優化, 起到更多的更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定會讓患者就醫越來越方便, 醫生負擔越來越輕, 這一定是個大趨勢。 我們以往的傳統思維是白天上班, 下班上網, 以後可能不是這個概念了, 我們有一些很多診療的流程是會發生重大變化的。

通過互聯網技術, 可以説明改善醫院的診療流程, 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以中日友好醫院為例, 醫院現在有三個院區, 醫生經常需要幾個院區之間跑, 消耗大量的時間成本, 現在就可以通過互聯網和遠端技術來解決很多問題, 以後甚至科和科之間, 不同樓層之間, 很多時候大夫都不用再來回跑。 包括一些智慧輔助診斷, 都會提高工作效率, 減少人力成本。 比如有的時候我們的放射影像數量特別大, 需要醫生花很長的時間去看, 未來我們就可以利用人工智慧幫助輔助篩查, 醫生做出決定就可以了, 大大地提高了效率, 所以我相信互聯網的發展一定可以減輕醫務人員的負擔,

同時方便患者就醫。

3、提升基層診療服務能力

焦雅輝提到, 在《意見》中“互聯網+醫療健康”這個領域裡面, 提出的第一項措施就是允許依託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 第二項措施就是要在醫聯體之內利用互聯網資訊技術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在醫聯體建設中, 最好、最有效、發展最快的模式就是專科聯盟, 專科聯盟的發展最有效的一個手段就是遠端醫療, 利用遠端的方式把優質資源輻射下去, 一方面説明帶動提升基層診療服務能力, 另一方面讓這些邊遠、貧困地區的老百姓都能夠享受到這些優質資源、大專家的醫療服務。

中日友好醫院院長孫陽也提到, 中日友好醫院逐步將互聯網技術應用於專科醫聯體建設,

開展遠端會診、遠端影像診斷、遠端教學查房、學術會議轉播、線上技術培訓、大型科研協同等豐富業務, 有效推動了專科醫聯體業務發展, 促進了基層的學科建設。

醫生線上下已經很忙了, 還有沒有時間提供線上服務?

對記者提出的關於“醫生線上下已經很忙了, 還有沒有時間提供線上服務?”的問題, 焦雅輝希望大家不要把“互聯網+醫療健康”割裂開來看。 其實“互聯網+”應用的範圍非常廣。

大醫院的醫生確實很忙, 他在診室裡面看病人, 但實際上他已經在應用這些互聯網技術了, 比如像利用遠端技術給患者開一些處方。 我們現在有一種模式叫“基層檢查, 上級診斷”, 像中西部一些地方, 基層機構把遠端系統直接連到了當地的三甲醫院影像中心, 基層所做的心電、B超、影像的檢查都可以即時上傳到三甲醫院遠端影像診斷中心或者遠端心電中心,這些大醫院裡的醫生在他的工作時間,實際上已經利用遠端或者互聯網的方式為基層提供服務。

所以,大家不要把“線上、線下”一定分為8小時以內、8小時以外,人為機械的割裂開。醫生不僅僅是像傳統的、大家理解的那樣,只能利用業餘時間才能在互聯網上給患者看病。除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提供服務以外,醫生在醫院工作的時間之內,也在利用互聯網技術為患者服務。

焦雅輝還舉例說,社區醫生既可以坐在診室裡為患者看病,也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為簽約的在家患者提供遠端健康指導,甚至調整用藥,進行健康管理和監測。“這個不是非此即彼的問題,要全面地看待互聯網技術在醫生工作中的應用,它無時無刻不在發揮作用。”

事實上,只有當更多醫生加入“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大潮,才更有利於進一步啟動醫療服務領域的生產力,盤活現有醫療資源。不過,如何激勵醫生參與進來,我們共同期待國家相關部門給予配套政策加以明確!

點擊 http://hzs.ksbao.com/pc/html/start.html?ac=a007

馬上免費試用 醫護考試寶典APP

手機刷題神器 讓考試更簡單!

基層所做的心電、B超、影像的檢查都可以即時上傳到三甲醫院遠端影像診斷中心或者遠端心電中心,這些大醫院裡的醫生在他的工作時間,實際上已經利用遠端或者互聯網的方式為基層提供服務。

所以,大家不要把“線上、線下”一定分為8小時以內、8小時以外,人為機械的割裂開。醫生不僅僅是像傳統的、大家理解的那樣,只能利用業餘時間才能在互聯網上給患者看病。除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提供服務以外,醫生在醫院工作的時間之內,也在利用互聯網技術為患者服務。

焦雅輝還舉例說,社區醫生既可以坐在診室裡為患者看病,也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為簽約的在家患者提供遠端健康指導,甚至調整用藥,進行健康管理和監測。“這個不是非此即彼的問題,要全面地看待互聯網技術在醫生工作中的應用,它無時無刻不在發揮作用。”

事實上,只有當更多醫生加入“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大潮,才更有利於進一步啟動醫療服務領域的生產力,盤活現有醫療資源。不過,如何激勵醫生參與進來,我們共同期待國家相關部門給予配套政策加以明確!

點擊 http://hzs.ksbao.com/pc/html/start.html?ac=a007

馬上免費試用 醫護考試寶典APP

手機刷題神器 讓考試更簡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