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華裔首富、黃馨祥博士準備怎樣挑戰癌症?

在2016年的榜單上, 他的資產119億美元, 居全球第81位, 甚至超過了孫正義和馬斯克。 他有許多耀眼的頭銜:美國華裔首富、洛杉磯首富, 世界上最有錢的醫生、湖人隊股東、生物醫學界“奇人”、慈善家……他有多項發明專利, 其中最大貢獻是發明治癌藥Abraxane, 在40多個國家被獲准用於治療乳腺癌、肺癌和胰腺癌。

黃馨祥的祖屋——善志樓

門聯:善以為寶、志競成城

黃馨祥1952年7月29日生於南非伊麗沙伯港, 英文名叫Patrick Soon Shiong, 後面兩個音節讀出來就是客家話“馨祥”的發音, 不甚了了的中國媒體給他翻譯了一個諧音名字叫“頌雄”。

他回憶:“我在13歲時就知道自己將來要當一名醫生了”!在南非, 當時沒有電視的南非, 黃馨祥小時候只能聽收音機和閱讀。 有兩本雜誌(《Knowledge 》和《Look and Learn》)上刊登了細胞的照片, 並描述了其工作原理, 那時他13歲, 從此認定這就是他想要從事的事業。

多年以後, 黃馨祥致力於探索用類似訓練人類自身免疫系統的方法替代長期以來生硬的抗癌試錯治療方式,

這一信念, 實際上和中醫應用人體系統自身平衡能力的理念不謀而合。 只不過, 長大後的他, 已有了宏大的資源支撐。 他說, “我認為癌症事實上是人體生理正常自我的一部分。 讓我們理解癌症的生物複雜性, 然後應用這種理解誘導癌症自滅”。 這句話裡面, 中醫的哲學隱約可見, 也可見父親對他的影響。

南非伊麗沙伯港

黃馨祥在一所被稱為中國高中的學校就讀(不能去白人學校, 也不能去黑人學校, 只能去中國高中)。 他的科學老師是一個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牧師, 他在黃馨祥即將畢業的前一年或兩年的時候生病了。 六個月都沒有老師來上課。 而黃馨祥被舉薦去教這個班, 他就邊學邊用, 給他的班級上了一段時間課。

1968年, 在空氣中彌漫著差異化的南非, 剛滿16歲的黃馨祥考入了南非知名學府、位於約翰尼斯堡的百年名校——金山大學, 和前南非總統曼德拉是校友。 在這裡, 黃馨祥接受了六年的訓練課程和一年的實習,

得到了一個完整的通才培訓, 包括深層生理學、深層病理學、深層微生物學、深層兒科學和內科學。 醫學院的學生必須以接生100名嬰兒才算完成學業。

他靠著獎學金, 一路從本科讀到博士, 畢業成績在189名學生中排名第4, 那一年他23歲, 成為該校歷史上最年輕的醫學博士之一。

南非金山大學

畢業後他進入當時南非最好的醫院之一——約翰尼斯堡綜合醫院實習, 成為那個醫院有史以來第一位黃種人醫生。 他醫術了得, 但當時的南非種族隔離還非常厲害, 曼德拉還在荒島蹲大牢。

黃馨祥起初的工資只有白人同事的一半, 不少白人病人拒絕接受他的診治。 剛出道時, 他曾遇到重病的南非白人,

對方嫌棄他的中國人身份和稚嫩, 經院方堅持, 黃馨祥給他治好之後, 對方逢人就說:“看病一定要找那個中國人。 ”

黃馨祥坦言當時南非的人文環境影響發展

在約翰尼斯堡的醫院實習, 雖然有老師推薦, 但是黃種人當醫生根本沒有先例, 是他主動找到院長:“如果我三個月內我的業務水準能保持前四, 你就讓我留下來。”最後他成功了。

畢業後在當地知名醫院做了幾年實習醫生的他,深感醫學科研和實踐在南非均深深受限。5年後黃馨祥前往位於加拿大溫哥華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進修,成為唯一一名同時從三個不同的外科教育協會獲得多個獎項的住院醫師。

黃馨祥博士在手術中

要在陌生之地脫穎而出並不容易,但黃馨祥樂於挑戰。他在溫哥華繼續治病救人,扎實的醫學生涯,為他後來進一步升級和跨界奠定了基礎。黃馨祥說,“當別人否定我能力的時候,便是我人生中最激動的時刻。”

在溫哥華,曾有一位教授不相信當時資歷的黃馨祥能在不弄破腫瘤的前提下,成功切除病人體內兩個特大腫瘤。黃馨祥馬上和這位教授打賭,賭注是教授家那張漂亮的核桃木桌子。經過精心準備,他成功完成了手術,贏得了賭注。

後來,黃馨祥夫婦決定到美國發展。那張厚重的核桃木桌子,一直跟著他。後來從溫哥華到洛杉磯,這張桌子他帶走的僅有的兩件傢俱之一。

糖尿病新療法和抗癌新藥

“這不過是科學生涯的延伸,

即基礎科學的轉化應用”

到了美國,蜜雪兒到好萊塢發展;黃馨祥則一邊行醫,致力於糖尿病研究。他的家人給予了他很大支持。

黃馨祥和妻子蜜雪兒 · 陳(臺山客家人)

1980年,他轉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UCLA)工作,擔任助理教授、住院外科醫生。他被分配到一個充滿年輕住院醫師的外科學系,在那兒就是不停地做手術。

在做了幾年普通外科小手術後,他感到厭倦了,開始不做這種小手術,決定挑戰世界級高難度的Whipple手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據說也是普外科裡最複雜的手術。

Whipple是胰腺癌患者所要經歷的手術,手術過程中基本需要切除胰腺、胃、一塊肝臟和腸道。必須把胰腺周圍80%的區域都切除,而且要再次用鉤針將其縫合。1987年,他做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前兩例胰腺移植手術,一舉刷新了該校此類手術的空白記錄。

這位意氣風發的青年教授,因為取得的成就,先後獲得了NIH的R01表彰、VA Merit Review表彰、 NASA勳章等榮譽。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兩個胰腺移植病例確實驚人,但是他們都產生了排斥反應。由於胰腺移植手術危險性高,黃馨祥開始探索用胰島細胞移植(Islet Transplant)來治療糖尿病,一度被質疑。黃馨祥對學校主席說要閉關自己研究一個項目。他決定瞭解再生醫學,擬用細胞表達2%的腺體,然後將這些細胞封裝起來並預防排斥反應,然後進行單針移植。

之後,他接觸到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 NASA Jet Propulsion Lab )讓宇航員在火星上創造幹細胞的計畫,參與了該專案。他開始對免疫系統產生興趣,並試圖誘導糖尿病患者的身體產生耐受性,即相信他所移植的細胞就是自身的細胞,所以請不要排斥它。

1991年,黃馨祥離開了學校,創辦了一家名為VivoRx的糖尿病藥品公司。

1993年,他主持團隊在洛杉磯成功完成了全國首例胰島細胞移植,該患者接受移植之後,對注射胰島素的依賴性大為減少。1994年,在完成連續兩例胰島細胞移植後,黃馨祥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繼續完成19例胰島細胞移植,後因胰腺腺體來源被轉為其他研究用途而停止。但他並不氣餒,開始研究替代性的方案,並嘗試克隆動物胰島細胞。

他每選擇攻克一種治療方案,因為極具顛覆性,往往會收到大量質疑,但他始終激情萬丈地探索更有效、讓病人痛苦更少的治療方式。

糖尿病治療研究讓黃馨祥關注腫瘤的微環境,他開始著手抗癌藥物的研發。與餓死腫瘤的觀點不同,他主張利用人體自身免疫功能治療癌症,而不是依靠高毒性的治療方法,要從生物學而不是解剖學的角度對待癌症。

黃馨祥觀察到許多癌症病人體內蛋白質被癌細胞不斷消耗,於是他就想到了用蛋白質包裹治療藥物,這樣腫瘤在吞噬蛋白質的同時也會吞下藥物,毫無防備地被殺死。

他發明了一種納米蛋白顆粒,這種顆粒由的抗癌藥物Taxol(紫杉酚)與納米人類蛋白、白蛋白顆粒合成,能讓蛋白顆粒護送藥物更有效抵達腫瘤中心,這個藥物就是後來大獲成功的Abraxane的研發雛形。

黃馨祥獲美國癌症研究所(NCI)邀請,參加紫杉醇國際會議。在此期間他把這種納米顆粒介紹給了百時美施貴寶公司(BMS),可惜受到了“冷落”。專家、權威們同樣大潑冷水,認為是“舊瓶裝新酒”。

“別和我說什麼不可能,你越說,我越要做出來給你看。”1997年,黃馨祥融資收購了一家小型上市公司,並將其更名為美國藥品夥伴公司(American Pharma Partners,APP),然後用APP的資源和平臺進一步研發Abraxane。

從1992年正式啟動專案到產品最終上市,Abraxane的研發與臨床讓黃馨祥“身體幾乎被掏空”,也讓他用艱苦卓絕的堅持換來了巨大的勝利。Abraxane可以把紫杉醇的活性成分和只有紅細胞1%大小的納米白蛋白顆粒結合在一起,避免了各種溶解可能性,比紫杉醇副作用更小,藥力更大。

Abraxane在2005年時通過FDA認證,2006年初上市,用來治療乳腺癌、肺癌和胰腺癌。這是全美第一個以蛋白質為基礎的納米粒子藥物,也是全球首個獲批的無溶劑型紫杉類化療藥物。

2007年,在金融海嘯發生前夕,黃馨祥將APP一分為二,一部分以56億美元的身價賣給了德國的醫療公司FreseniusSE,另外一部分剝離出來專門開發Abraxane的公司AbraxisBioScience,則被Celgene在2010年以30億美元收購。Celgene為千億美元級別的生物藥巨頭,黃馨祥通過交易成為公司最大個人股東,並每年從Abraxane的銷售中收取高昂的專利費。

到拆分成兩家公司時,黃馨祥依然持有公司80%左右的股份。兩次出售,讓他獲得將近80億美元的財富,一躍成為世界超級富豪。

從曼哈頓計畫到抗癌登月計畫

“癌症是完全非線性的,

它屬於混沌科學,並不存在任何可控點”

除了發明抗癌藥之外,截至2016年底,黃馨祥手裡共有230個專利,其中美國專利有92項,國際專利有138項。這些科技成果為他帶來了巨額的財富。然而,正如他的妻子所言,“他是個成功的商人,是出色的科學家,但在內心深處,永遠是個醫生”。除了積極做慈善,他繼續癌症治療方面的探索。

Abraxane的臨床資料顯示,很多醫生都因為錯誤用藥影響了患者的治療。如何讓這樣的錯誤減少甚至避免?黃馨祥主張的方案是:構建一套集中頂尖醫療智慧的超級計算與網路系統,將基因測序與大資料結合,集中攻克癌症,同時提高治療的精准性。即,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來治療癌症。

黃馨祥說,過去對付癌症有兩大難題:一是醫生欠缺足夠的歷史資料和最新醫療方案作參考;二是對於病人的癌細胞轉移情況醫生永遠滯後一步。他認為,如果能建立一套解決兩大問題的系統,“ 癌症就將處在我們的監控下,無所遁形。”

他以數十億資金收購了一系列科技公司,組合構建了一個集成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與領先醫藥醫療智慧成果的資訊技術平臺,形成一個生物醫療王國——NantWorks。

NantWorks依託其核心NantHealth(以大資料、雲計算為依託的醫療決策服務平臺)提出的“曼哈頓計畫”。

在該計畫中,黃馨祥提出用人工智慧代替傳統醫療: 病人一進醫院就被高度智慧化的設備進行全面檢測,檢測資料會同步到一個超級網路並及時與系統內採集到的醫療大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然後幾分鐘內,系統就會自動處理出治療與用藥方案。

病人回家後醫生用該套系統持續監測,跟蹤治療方案與療效,並進一步結合大資料優化治療方案。在提高治療品質的同時,也節省醫患成本。

如此,以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取代傳統醫療,再配合上其他環節的智慧化,黃馨祥不但將癌症治療推向新境界。在他的“未來醫院診室”,幾個醫生就能服務幾百個病人。

作為一家提供雲服務的醫療決策服務平臺,NantHealth平臺已經在大約250個醫院安裝,並且連接了超過16000個醫療設備,這些醫療設備每年收集超過30億的生命體征。在2014年底,NantHealth通過私人投資獲得募資2.5億美元;大約八個月後又獲得Allscripts公司2億的投資,交換其10%的股權。

NantHealth與英國醫療保健信託基金和英格蘭基因組聯合分析癌症基因組,以及為了Eviti的癌症治療方案和加州藍盾結盟。2014年底,公司與黑莓合作推出了一款癌症基因組流覽器,讓醫生能在智慧手機上獲取病人的遺傳資料。2016年6月,NantHealth在納斯達克上市,完成了生物科技行業歷史上最高的IPO。

在改變治療方式的同時,2013年,黃馨祥還成立新公司NantOmics,以免疫療法理念為導向,挑戰抗癌新藥研發的新高度,進一步做實了他的抗癌版圖。此外,他還是免疫療法公司NantKwest和其他近10家NantWorks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2015財年黃馨祥僅從NantKwest就獲得了高達3.297億美元的薪酬,為當年全球年度最貴CEO。

然而,特效藥,在癌症面前尚只是滄海一粟。據統計,現在每年有820萬人死於癌症,到2030年這一數字可能會上升到1300萬。

黃馨祥認為,“把癌症想得太簡單,就是我們一直失敗的原因。作為醫生,我們被訓練成了還原論者。我們嚴格遵循方案。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癌症不是線性的,它是完全非線性的;它屬於混沌科學,並不存在任何可控點。你需要跨越時空用非線性的方式攻擊它,監控它,並真正與之共舞。”

黃馨祥始終沒有改變這個初心:利用人體自身免疫功能治療癌症,而不是依靠高毒性的治療方法。他認為,如果能利用現代技術發現、培養人體自身免疫細胞並重新植入人體,就可在治癒癌症的同時避免毒性藥物對人體的傷害。

為此,他不計成本地投入鉅資,聯合多家醫藥公司,成立了旨在加速新癌症治療方法研究的2020癌症“登月計畫”。

這個抗癌“登月計畫”是一個旨在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對抗癌症的專案。2015年,當時的副總統拜登為了兒子的腦癌打電話給黃馨祥,所以黃馨祥也參與了一些診斷。不幸的是,為時已晚,5月份拜登的兒子去世。

黃馨祥於是寫了一份討論使用基因組測序和大資料加速癌症免疫療法的長達兩頁的白皮書。這份白皮書成為了“登月計畫”的使命宣言,並著力闡述了免疫療法和全基因組測序的必要性。

2016年,黃馨祥宣佈了他自己的“登月計畫”——Cancer MoonShot 2020,並發起成立了美國全國免疫治療聯盟(NIC),作為抗癌領頭羊,奔走斡旋,聯合政府、醫學界和學術界一起向癌症宣戰。

在此計畫中,黃馨祥也將他一直推崇的利用人體自身免疫抗擊癌症的免疫療法作為重點,希望通過現代資訊技術與生物技術的融合, 讓癌症不但可以治療,甚至能夠像打種流感疫苗一樣可以預防。

“有一種被稱為‘乘客’基因(passenger genes)的基因,但我們似乎都對其不感興趣。然而事實證明,這些「乘客」基因就是欺騙機體相信突變癌症蛋白為非外來物質的基因。如果我們能隔離這些突變蛋白,並以疫苗形式將其帶到機體裡,那麼是不是就能像流感疫苗一樣?然後我們可以訓練身體的T細胞來識別和追蹤它們。這就是我們已經在結腸癌患者身上試驗過的方法。”

從南非的醫學院到定居加拿大,再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NASA科學家和企業CEO,黃馨祥的人生歷程給他帶來了統籌這一宏偉計畫所必需的全域視角,並幫他整合了世界級的計算和基因組測序設施資源。

該項目發展迅速,據說當前科學家通過超級計算系統和網路,僅花47秒就能從癌症樣本中分析基因資料,用18秒的時間進行資料轉換。

這只是個開始,黃馨祥的設想是,在不久的將來,將物聯網醫療作為工具和目的:即時監控病人、創建任務控制、提供新一代分子診斷、注射新表位靶向抗體、研發疫苗免疫療法,這些將改變傳統的癌症治療方式。

Nant 商業帝國

“無論如何,

總有人像我一樣堅持不懈”

在《洛杉磯經濟週刊》評選的洛杉磯50大富豪排行榜中,黃馨祥曾幾度排名榜首。2016年總資產甚至超過孫正義和馬斯克。2018年,黃馨祥總資產達到79億美元。

在財富增長的同時,黃馨祥夫婦共同設立了家庭基金會,曾向洛杉磯市的聖約翰醫院捐贈1.35億美元。

2010年8月初,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發起“慈善捐贈誓言”號召,動員美國富豪們在生前或死後捐出自己至少一半的財產用於慈善事業。黃馨祥夫婦成為首批回應“捐贈誓言”的40名億萬富豪之一。他宣佈捐出一半財產,這轟動了重視家族財富傳承的華人社會。

黃馨祥說,做慈善比單做一名醫生更能迅速、有效地改變人們的命運。

“黃馨祥創新獎”

在過去30年裡,從醫生到商人,黃馨祥的身份一直變,但他做的事情一直沒變:研製出更好的藥物,發明更好的療法,為無數患者驅走病魔。

“當你越過公認的傳統界限,有些人就會覺得受到威脅而打擊你。如果你經營一家上市公司,唱衰者會抓住它不放,甚至再踏上幾腳。但無論如何,總有人像我一樣堅持不懈。我們要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如果不執著,醫療保健、科學和技術的很多進步就永遠無法實現。”

你就讓我留下來。”最後他成功了。

畢業後在當地知名醫院做了幾年實習醫生的他,深感醫學科研和實踐在南非均深深受限。5年後黃馨祥前往位於加拿大溫哥華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進修,成為唯一一名同時從三個不同的外科教育協會獲得多個獎項的住院醫師。

黃馨祥博士在手術中

要在陌生之地脫穎而出並不容易,但黃馨祥樂於挑戰。他在溫哥華繼續治病救人,扎實的醫學生涯,為他後來進一步升級和跨界奠定了基礎。黃馨祥說,“當別人否定我能力的時候,便是我人生中最激動的時刻。”

在溫哥華,曾有一位教授不相信當時資歷的黃馨祥能在不弄破腫瘤的前提下,成功切除病人體內兩個特大腫瘤。黃馨祥馬上和這位教授打賭,賭注是教授家那張漂亮的核桃木桌子。經過精心準備,他成功完成了手術,贏得了賭注。

後來,黃馨祥夫婦決定到美國發展。那張厚重的核桃木桌子,一直跟著他。後來從溫哥華到洛杉磯,這張桌子他帶走的僅有的兩件傢俱之一。

糖尿病新療法和抗癌新藥

“這不過是科學生涯的延伸,

即基礎科學的轉化應用”

到了美國,蜜雪兒到好萊塢發展;黃馨祥則一邊行醫,致力於糖尿病研究。他的家人給予了他很大支持。

黃馨祥和妻子蜜雪兒 · 陳(臺山客家人)

1980年,他轉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UCLA)工作,擔任助理教授、住院外科醫生。他被分配到一個充滿年輕住院醫師的外科學系,在那兒就是不停地做手術。

在做了幾年普通外科小手術後,他感到厭倦了,開始不做這種小手術,決定挑戰世界級高難度的Whipple手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據說也是普外科裡最複雜的手術。

Whipple是胰腺癌患者所要經歷的手術,手術過程中基本需要切除胰腺、胃、一塊肝臟和腸道。必須把胰腺周圍80%的區域都切除,而且要再次用鉤針將其縫合。1987年,他做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前兩例胰腺移植手術,一舉刷新了該校此類手術的空白記錄。

這位意氣風發的青年教授,因為取得的成就,先後獲得了NIH的R01表彰、VA Merit Review表彰、 NASA勳章等榮譽。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兩個胰腺移植病例確實驚人,但是他們都產生了排斥反應。由於胰腺移植手術危險性高,黃馨祥開始探索用胰島細胞移植(Islet Transplant)來治療糖尿病,一度被質疑。黃馨祥對學校主席說要閉關自己研究一個項目。他決定瞭解再生醫學,擬用細胞表達2%的腺體,然後將這些細胞封裝起來並預防排斥反應,然後進行單針移植。

之後,他接觸到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 NASA Jet Propulsion Lab )讓宇航員在火星上創造幹細胞的計畫,參與了該專案。他開始對免疫系統產生興趣,並試圖誘導糖尿病患者的身體產生耐受性,即相信他所移植的細胞就是自身的細胞,所以請不要排斥它。

1991年,黃馨祥離開了學校,創辦了一家名為VivoRx的糖尿病藥品公司。

1993年,他主持團隊在洛杉磯成功完成了全國首例胰島細胞移植,該患者接受移植之後,對注射胰島素的依賴性大為減少。1994年,在完成連續兩例胰島細胞移植後,黃馨祥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繼續完成19例胰島細胞移植,後因胰腺腺體來源被轉為其他研究用途而停止。但他並不氣餒,開始研究替代性的方案,並嘗試克隆動物胰島細胞。

他每選擇攻克一種治療方案,因為極具顛覆性,往往會收到大量質疑,但他始終激情萬丈地探索更有效、讓病人痛苦更少的治療方式。

糖尿病治療研究讓黃馨祥關注腫瘤的微環境,他開始著手抗癌藥物的研發。與餓死腫瘤的觀點不同,他主張利用人體自身免疫功能治療癌症,而不是依靠高毒性的治療方法,要從生物學而不是解剖學的角度對待癌症。

黃馨祥觀察到許多癌症病人體內蛋白質被癌細胞不斷消耗,於是他就想到了用蛋白質包裹治療藥物,這樣腫瘤在吞噬蛋白質的同時也會吞下藥物,毫無防備地被殺死。

他發明了一種納米蛋白顆粒,這種顆粒由的抗癌藥物Taxol(紫杉酚)與納米人類蛋白、白蛋白顆粒合成,能讓蛋白顆粒護送藥物更有效抵達腫瘤中心,這個藥物就是後來大獲成功的Abraxane的研發雛形。

黃馨祥獲美國癌症研究所(NCI)邀請,參加紫杉醇國際會議。在此期間他把這種納米顆粒介紹給了百時美施貴寶公司(BMS),可惜受到了“冷落”。專家、權威們同樣大潑冷水,認為是“舊瓶裝新酒”。

“別和我說什麼不可能,你越說,我越要做出來給你看。”1997年,黃馨祥融資收購了一家小型上市公司,並將其更名為美國藥品夥伴公司(American Pharma Partners,APP),然後用APP的資源和平臺進一步研發Abraxane。

從1992年正式啟動專案到產品最終上市,Abraxane的研發與臨床讓黃馨祥“身體幾乎被掏空”,也讓他用艱苦卓絕的堅持換來了巨大的勝利。Abraxane可以把紫杉醇的活性成分和只有紅細胞1%大小的納米白蛋白顆粒結合在一起,避免了各種溶解可能性,比紫杉醇副作用更小,藥力更大。

Abraxane在2005年時通過FDA認證,2006年初上市,用來治療乳腺癌、肺癌和胰腺癌。這是全美第一個以蛋白質為基礎的納米粒子藥物,也是全球首個獲批的無溶劑型紫杉類化療藥物。

2007年,在金融海嘯發生前夕,黃馨祥將APP一分為二,一部分以56億美元的身價賣給了德國的醫療公司FreseniusSE,另外一部分剝離出來專門開發Abraxane的公司AbraxisBioScience,則被Celgene在2010年以30億美元收購。Celgene為千億美元級別的生物藥巨頭,黃馨祥通過交易成為公司最大個人股東,並每年從Abraxane的銷售中收取高昂的專利費。

到拆分成兩家公司時,黃馨祥依然持有公司80%左右的股份。兩次出售,讓他獲得將近80億美元的財富,一躍成為世界超級富豪。

從曼哈頓計畫到抗癌登月計畫

“癌症是完全非線性的,

它屬於混沌科學,並不存在任何可控點”

除了發明抗癌藥之外,截至2016年底,黃馨祥手裡共有230個專利,其中美國專利有92項,國際專利有138項。這些科技成果為他帶來了巨額的財富。然而,正如他的妻子所言,“他是個成功的商人,是出色的科學家,但在內心深處,永遠是個醫生”。除了積極做慈善,他繼續癌症治療方面的探索。

Abraxane的臨床資料顯示,很多醫生都因為錯誤用藥影響了患者的治療。如何讓這樣的錯誤減少甚至避免?黃馨祥主張的方案是:構建一套集中頂尖醫療智慧的超級計算與網路系統,將基因測序與大資料結合,集中攻克癌症,同時提高治療的精准性。即,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來治療癌症。

黃馨祥說,過去對付癌症有兩大難題:一是醫生欠缺足夠的歷史資料和最新醫療方案作參考;二是對於病人的癌細胞轉移情況醫生永遠滯後一步。他認為,如果能建立一套解決兩大問題的系統,“ 癌症就將處在我們的監控下,無所遁形。”

他以數十億資金收購了一系列科技公司,組合構建了一個集成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與領先醫藥醫療智慧成果的資訊技術平臺,形成一個生物醫療王國——NantWorks。

NantWorks依託其核心NantHealth(以大資料、雲計算為依託的醫療決策服務平臺)提出的“曼哈頓計畫”。

在該計畫中,黃馨祥提出用人工智慧代替傳統醫療: 病人一進醫院就被高度智慧化的設備進行全面檢測,檢測資料會同步到一個超級網路並及時與系統內採集到的醫療大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然後幾分鐘內,系統就會自動處理出治療與用藥方案。

病人回家後醫生用該套系統持續監測,跟蹤治療方案與療效,並進一步結合大資料優化治療方案。在提高治療品質的同時,也節省醫患成本。

如此,以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取代傳統醫療,再配合上其他環節的智慧化,黃馨祥不但將癌症治療推向新境界。在他的“未來醫院診室”,幾個醫生就能服務幾百個病人。

作為一家提供雲服務的醫療決策服務平臺,NantHealth平臺已經在大約250個醫院安裝,並且連接了超過16000個醫療設備,這些醫療設備每年收集超過30億的生命體征。在2014年底,NantHealth通過私人投資獲得募資2.5億美元;大約八個月後又獲得Allscripts公司2億的投資,交換其10%的股權。

NantHealth與英國醫療保健信託基金和英格蘭基因組聯合分析癌症基因組,以及為了Eviti的癌症治療方案和加州藍盾結盟。2014年底,公司與黑莓合作推出了一款癌症基因組流覽器,讓醫生能在智慧手機上獲取病人的遺傳資料。2016年6月,NantHealth在納斯達克上市,完成了生物科技行業歷史上最高的IPO。

在改變治療方式的同時,2013年,黃馨祥還成立新公司NantOmics,以免疫療法理念為導向,挑戰抗癌新藥研發的新高度,進一步做實了他的抗癌版圖。此外,他還是免疫療法公司NantKwest和其他近10家NantWorks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2015財年黃馨祥僅從NantKwest就獲得了高達3.297億美元的薪酬,為當年全球年度最貴CEO。

然而,特效藥,在癌症面前尚只是滄海一粟。據統計,現在每年有820萬人死於癌症,到2030年這一數字可能會上升到1300萬。

黃馨祥認為,“把癌症想得太簡單,就是我們一直失敗的原因。作為醫生,我們被訓練成了還原論者。我們嚴格遵循方案。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癌症不是線性的,它是完全非線性的;它屬於混沌科學,並不存在任何可控點。你需要跨越時空用非線性的方式攻擊它,監控它,並真正與之共舞。”

黃馨祥始終沒有改變這個初心:利用人體自身免疫功能治療癌症,而不是依靠高毒性的治療方法。他認為,如果能利用現代技術發現、培養人體自身免疫細胞並重新植入人體,就可在治癒癌症的同時避免毒性藥物對人體的傷害。

為此,他不計成本地投入鉅資,聯合多家醫藥公司,成立了旨在加速新癌症治療方法研究的2020癌症“登月計畫”。

這個抗癌“登月計畫”是一個旨在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對抗癌症的專案。2015年,當時的副總統拜登為了兒子的腦癌打電話給黃馨祥,所以黃馨祥也參與了一些診斷。不幸的是,為時已晚,5月份拜登的兒子去世。

黃馨祥於是寫了一份討論使用基因組測序和大資料加速癌症免疫療法的長達兩頁的白皮書。這份白皮書成為了“登月計畫”的使命宣言,並著力闡述了免疫療法和全基因組測序的必要性。

2016年,黃馨祥宣佈了他自己的“登月計畫”——Cancer MoonShot 2020,並發起成立了美國全國免疫治療聯盟(NIC),作為抗癌領頭羊,奔走斡旋,聯合政府、醫學界和學術界一起向癌症宣戰。

在此計畫中,黃馨祥也將他一直推崇的利用人體自身免疫抗擊癌症的免疫療法作為重點,希望通過現代資訊技術與生物技術的融合, 讓癌症不但可以治療,甚至能夠像打種流感疫苗一樣可以預防。

“有一種被稱為‘乘客’基因(passenger genes)的基因,但我們似乎都對其不感興趣。然而事實證明,這些「乘客」基因就是欺騙機體相信突變癌症蛋白為非外來物質的基因。如果我們能隔離這些突變蛋白,並以疫苗形式將其帶到機體裡,那麼是不是就能像流感疫苗一樣?然後我們可以訓練身體的T細胞來識別和追蹤它們。這就是我們已經在結腸癌患者身上試驗過的方法。”

從南非的醫學院到定居加拿大,再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NASA科學家和企業CEO,黃馨祥的人生歷程給他帶來了統籌這一宏偉計畫所必需的全域視角,並幫他整合了世界級的計算和基因組測序設施資源。

該項目發展迅速,據說當前科學家通過超級計算系統和網路,僅花47秒就能從癌症樣本中分析基因資料,用18秒的時間進行資料轉換。

這只是個開始,黃馨祥的設想是,在不久的將來,將物聯網醫療作為工具和目的:即時監控病人、創建任務控制、提供新一代分子診斷、注射新表位靶向抗體、研發疫苗免疫療法,這些將改變傳統的癌症治療方式。

Nant 商業帝國

“無論如何,

總有人像我一樣堅持不懈”

在《洛杉磯經濟週刊》評選的洛杉磯50大富豪排行榜中,黃馨祥曾幾度排名榜首。2016年總資產甚至超過孫正義和馬斯克。2018年,黃馨祥總資產達到79億美元。

在財富增長的同時,黃馨祥夫婦共同設立了家庭基金會,曾向洛杉磯市的聖約翰醫院捐贈1.35億美元。

2010年8月初,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發起“慈善捐贈誓言”號召,動員美國富豪們在生前或死後捐出自己至少一半的財產用於慈善事業。黃馨祥夫婦成為首批回應“捐贈誓言”的40名億萬富豪之一。他宣佈捐出一半財產,這轟動了重視家族財富傳承的華人社會。

黃馨祥說,做慈善比單做一名醫生更能迅速、有效地改變人們的命運。

“黃馨祥創新獎”

在過去30年裡,從醫生到商人,黃馨祥的身份一直變,但他做的事情一直沒變:研製出更好的藥物,發明更好的療法,為無數患者驅走病魔。

“當你越過公認的傳統界限,有些人就會覺得受到威脅而打擊你。如果你經營一家上市公司,唱衰者會抓住它不放,甚至再踏上幾腳。但無論如何,總有人像我一樣堅持不懈。我們要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如果不執著,醫療保健、科學和技術的很多進步就永遠無法實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