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88歲常州壽星夫婦的“養生之道”:喝酒看報洗衣服

你好, 歲月

雪堰鎮

農家生活, 相濡以沫

一對夫婦, 兩個壽星

沒有波瀾壯闊的激情歲月,

有的是粗茶淡飯的農家生活

歲月靜好, 相濡以沫

他們攜手譜寫了幸福的『壽星故事』

平平淡淡, 才是真

生於1923年10月16日的曹炳生老人今年96歲高齡, 他的老伴賈梅珍今年92歲, 夫妻倆結成“秦晉之好”至今已有七十多個春秋。

任憑歲月風吹雨打, 寒往暑來, 壽星夫婦相敬相愛, 相攜相扶, 在雪堰鎮滸莊村後漕村民小組傳為佳話:夕陽有詩情, 黃昏有畫意, 詩情畫意雖然美麗, 怎比我壽星夫妻比翼雙飛在人間!

人海茫茫, 芸芸眾生, 誰不希冀健康長壽?

常有人打探:壽星夫妻有哪些養生長壽之道?

道地的農民曹大爺

自小到老曹炳生務農為生, 種了六十多年田, 在黃土地上摸爬滾打, 小時曾讀過幾年私塾, 但終因家庭貧困而輟學。 為了生存做短工, 種租田, 風裡來, 雨裡去, 吃苦受累不說, 家中還常是無米下鍋。 冬無禦寒衣, 夏缺驅蚊帳。

艱苦的勞動, 清貧的生活, 把曹炳生磨煉的格外堅強, 身體也很強健。 結婚後, 夫妻勤儉持家, 精打細算, 甘苦與共, 風雨同舟。 他們養育了六個兒女, 直到孩子長大成人, 家裡的生活才一年一年好起來。

逢凶化吉的梅奶奶

人生路上, 總有坎坎坷坷。 上世紀七十年代, 賈梅珍因患重病, 寢食不安, 生命垂危, 炳生心急如焚。

懂醫術的大兒子曹濟民即時陪同母親去上海一家大醫院診治, 醫生說是癌症, 治不好, 她在院住了九個月花去醫藥費上萬元。 回家後靜養三年, 炳生給妻子端湯喂藥, 百般寬慰, 無半句怨言。 梅珍“逢凶化吉”, 身體恢復如常。

以後幾十年裡, 她安然無恙。 如今的賈老太, 身體好得超乎人們的想像,家中的一日三餐,燒茶煮飯,洗汰衣被,全能擔當。

天氣暖和,老人洗衣喜歡用手搓。大兒子曹濟民常對人說:“娘老子愛清潔,換洗衣裳比我勤得多”。婆婆忙家務,73歲的兒媳婦唐梅芳也不閑著,外出打工、採茶葉,補貼家用。

生活中的小確幸

在飲食上,曹炳生老人原先有嗜好,每天喝那麼二到三兩酒。五年前老人中午喝酒多了一點,坐凳子上睡意朦朧,一跤跌斷了大腿股骨。

又是大兒子曹濟民將父親送到常州一家醫院治療。住院動手術急需二萬多元,在城裡工作的大孫子曹紅文聞訊趕回來,不但帶了錢,還帶來了對爺爺的一片孝心。

經過四十多天的治療,曹炳生恢復了健康,行走自如的他常愛去二公里外的貨饒巷找老友花伯松理髮,沿途觀賞田園四時風景,散步談笑之間,排除寂寞,愉悅身心。老人一輩子不抽煙,跌跤“一塹”,他長一“智”,自此戒酒。

曹家人愛看書報,村民們謂之“學習型家庭”。家中常年訂閱《參考消息》、《現代快報》、《常州晚報》等多種報紙。

於是96歲的曹炳生與75歲的兒子曹濟民同桌看報便成了曹家頭村獨有的風景。

更讓老人開心的是,二個重孫女有出息,先後上了重點大學。小輩奮發進取,怎不讓曹太公,賈太婆越活越年輕!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身體好得超乎人們的想像,家中的一日三餐,燒茶煮飯,洗汰衣被,全能擔當。

天氣暖和,老人洗衣喜歡用手搓。大兒子曹濟民常對人說:“娘老子愛清潔,換洗衣裳比我勤得多”。婆婆忙家務,73歲的兒媳婦唐梅芳也不閑著,外出打工、採茶葉,補貼家用。

生活中的小確幸

在飲食上,曹炳生老人原先有嗜好,每天喝那麼二到三兩酒。五年前老人中午喝酒多了一點,坐凳子上睡意朦朧,一跤跌斷了大腿股骨。

又是大兒子曹濟民將父親送到常州一家醫院治療。住院動手術急需二萬多元,在城裡工作的大孫子曹紅文聞訊趕回來,不但帶了錢,還帶來了對爺爺的一片孝心。

經過四十多天的治療,曹炳生恢復了健康,行走自如的他常愛去二公里外的貨饒巷找老友花伯松理髮,沿途觀賞田園四時風景,散步談笑之間,排除寂寞,愉悅身心。老人一輩子不抽煙,跌跤“一塹”,他長一“智”,自此戒酒。

曹家人愛看書報,村民們謂之“學習型家庭”。家中常年訂閱《參考消息》、《現代快報》、《常州晚報》等多種報紙。

於是96歲的曹炳生與75歲的兒子曹濟民同桌看報便成了曹家頭村獨有的風景。

更讓老人開心的是,二個重孫女有出息,先後上了重點大學。小輩奮發進取,怎不讓曹太公,賈太婆越活越年輕!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