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宜賓榜樣|堅守村小40年 他是大山深處苗家文化的傳承者

人間最美四月天,

興文縣大壩苗族鄉小寨村,

藍天中白雲朵朵。

熊永倫夫婦↑

在小寨村村道旁的一處平房門口, 一名頭纏紗巾的老婦戴著一副老花眼鏡正專心致志地刺繡,

而在老婦旁邊, 一名男子正吹著蘆笙, 望向老婦, 眼裡所流露的溫情讓人不禁感歎:所謂浪漫不過如此!

不忘初心 杏壇三十八載

教學生吹奏蘆笙, 教孩子們苗族鼓樂, 教孩子們苗語和漢語……這是熊永倫最快樂的時候。

1976年, 熊永倫23歲站上了三尺講臺, 而這一站就是38年。

“2013年退休的, 細細算下來, 整整做了38年的老師。 ”熊永倫放下蘆笙說道, “那麼多年, 吃了很多苦, 但我卻是最幸福的, 因為有可以記得的東西。 ”

在熊永倫和筆者閒聊時, 李金秀放下繡品, 去廚房燒起了開水來沏茶,

“金秀, 麻煩你了, 謝謝。 ”在熊永倫接過妻子手中的茶杯時, 還不忘回過頭看著妻子, 表達謝意。 在李金秀轉身走開的時候, 熊永倫又說起了自己的教書故事。

你燒火, 我做飯, 幸福就在柴米油鹽的生活中 ↑

“以前我們村幾乎與世隔絕, 山高坡陡、環境惡劣,

而且屬於苗族聚居村, 娃娃些平時都說苗家話, 聽不懂漢語, 沒有人願意在這裡教書。 ”作為土生土長的小寨村苗家人, 面對這樣的情景, 熊永倫左思右想, 決定留下, “要教娃娃些識字念書, 教他們文化, 不然長大後怎麼辦?”

據熊永倫介紹, 最初的時候, 由於教室漏雨, 自己和學生還要戴著斗笠上課。 即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 熊永倫依然堅持了下來。

熊永倫說, 工作後不久, 他就萌發了在學生中普及和傳承苗族藝術的念頭, 而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解決學生們的語言障礙, 讓苗家學生能夠自如地使用漢語, 苗家話、四川話、普通話的“三語教學”也隨之產生。 而後, 他因地制宜地創設生動有趣的“苗家樂”第二課堂, 將苗家的音樂、舞蹈藝術融入課堂教學和課餘文化活動。

多年來, 從小寨村小到平寨村小再到沙壩民族小學, 兜兜轉轉, 熊永倫一直都在一線教學, 與同事們自主編導的原生態苗族文化藝術節目《陽光下的苗家娃》、《苗家樂》分獲省教育廳一、二等獎, 《歡樂苗家》代表宜賓市參加了全省“新農村、新農民”文藝調演, 《鼓樂笙歌》等節目先後獲市、縣各類嘉獎20余項。 設計出獨具苗鄉特色的課間操“竹竿舞”、“擠蘆笙”“、牛角舞”等, 深受學生們的歡迎。

薪火相傳 子承父業譜佳話

“讓我感覺驕傲地是, 女兒和兒子也在做著和教育相關的事。 ”熊永倫說, 2006年, 女兒熊宗琴高中畢業以後, 由於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 在他和老師們的勸說下回到小寨, 成為一名代課老師, 與他共同堅守大山。

熊永倫的女兒也在小寨苗圃希望小學教書↑

“當時父親勸我回家代課,我很猶豫,一方面是想讀大學,另一方面是從小看到父親教書那麼累,還沒有想好到底要不要從事這個行業。”熊宗琴說,“最後我還是回到了村小,主要是父親太累、太辛苦,家裡也太窮,想分擔家裡的負擔。”從最開始對上課的一竅不通到後來的遊刃有餘,這一切有賴於熊永倫和同事的幫助。

2010年,熊宗琴通過了公招考試,卻選擇回到小寨老家任教。

熊永倫的女婿在上課。↑

2013 年,熊永倫退休後,小寨村小缺老師,經過校領導和相關領導考察後,認為熊宗琴的丈夫有能力可以承擔教育工作,熊宗琴便說服丈夫,一起和她留在了大山深處的小寨村小。

如今,熊宗琴的丈夫也成為了一名教書育人的教師。

談傳承 病痛“老將軍”無怨悔

“現在我有胃下垂、高血壓、心肌梗塞。”熊永倫說,由於長期繁重的工作負擔,自己已經疾病纏身,但對工作的熱忱卻絲毫未減,“我現在是沙壩苗族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的校外輔導員,也是幾個村小的校外輔導員。”熊永倫說,只要自己能夠做事,就一定會堅持。

2016年,熊永倫家庭獲“全國文明家庭”榮譽↑

剛說到這裡,熊永倫電話響了起來,很普通的老人直板機,外擴聲音很大,是沙壩苗族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校長陳勇打來的,“老將軍,你看什麼時間來學校指導一下學生。”幾分鐘後,熊永倫掛掉電話,滿臉歉意:“不好意思耽誤你時間了。”“老師們愛叫我‘老將軍’,我都不曉得是咋個起的頭。”熊永倫邊說邊捂嘴笑了起來。

傳承苗族文化,熊永倫把它當成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因為熊老師具有將軍風範。”陳勇回答了熊永倫的疑問,在陳勇的眼中,熊永倫作為一家之長,為家庭默默付出,並拉扯大了三個子女,同時對學生愛護有加,對同事也十分關心,“我們都很尊重他。”“人終有一死,文化文明的傳承不會斷。”熊永倫說。

為他點贊吧!

與他共同堅守大山。

熊永倫的女兒也在小寨苗圃希望小學教書↑

“當時父親勸我回家代課,我很猶豫,一方面是想讀大學,另一方面是從小看到父親教書那麼累,還沒有想好到底要不要從事這個行業。”熊宗琴說,“最後我還是回到了村小,主要是父親太累、太辛苦,家裡也太窮,想分擔家裡的負擔。”從最開始對上課的一竅不通到後來的遊刃有餘,這一切有賴於熊永倫和同事的幫助。

2010年,熊宗琴通過了公招考試,卻選擇回到小寨老家任教。

熊永倫的女婿在上課。↑

2013 年,熊永倫退休後,小寨村小缺老師,經過校領導和相關領導考察後,認為熊宗琴的丈夫有能力可以承擔教育工作,熊宗琴便說服丈夫,一起和她留在了大山深處的小寨村小。

如今,熊宗琴的丈夫也成為了一名教書育人的教師。

談傳承 病痛“老將軍”無怨悔

“現在我有胃下垂、高血壓、心肌梗塞。”熊永倫說,由於長期繁重的工作負擔,自己已經疾病纏身,但對工作的熱忱卻絲毫未減,“我現在是沙壩苗族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的校外輔導員,也是幾個村小的校外輔導員。”熊永倫說,只要自己能夠做事,就一定會堅持。

2016年,熊永倫家庭獲“全國文明家庭”榮譽↑

剛說到這裡,熊永倫電話響了起來,很普通的老人直板機,外擴聲音很大,是沙壩苗族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校長陳勇打來的,“老將軍,你看什麼時間來學校指導一下學生。”幾分鐘後,熊永倫掛掉電話,滿臉歉意:“不好意思耽誤你時間了。”“老師們愛叫我‘老將軍’,我都不曉得是咋個起的頭。”熊永倫邊說邊捂嘴笑了起來。

傳承苗族文化,熊永倫把它當成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因為熊老師具有將軍風範。”陳勇回答了熊永倫的疑問,在陳勇的眼中,熊永倫作為一家之長,為家庭默默付出,並拉扯大了三個子女,同時對學生愛護有加,對同事也十分關心,“我們都很尊重他。”“人終有一死,文化文明的傳承不會斷。”熊永倫說。

為他點贊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