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溫州市電梯安全條例》5月1日起正式施行,鼓勵既有住宅加裝電梯

溫商全媒體記者 張晨

電梯使用管理單位是電梯使用安全管理的責任主體, 公眾聚集場所和住宅社區的電梯應當配備視頻監控設施, 建設單位承擔建築物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至少兩年內的電梯保修責任, 每個社區、廠區分別配備至少一名安全管理人員。 4月28日, 記者從貫徹實施《溫州市電梯安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媒體見面會上獲悉, 作為市人大常委會2017年度立法計畫的收官之作, 經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並經省人大常委會批准, 將於5月1日起正式施行。 《條例》共有29條, 為我市的電梯安全工作戴上了依法行政、管理、監督的“緊箍”。

明確各個主體職責 創設維保期制度

針對電梯安全從生產、經營、使用、維保、檢驗檢測到應急處置等環節較多, 日常運行管理中管理者、所有者、使用者“三者分離”情況普遍, 導致各環節各主體權利義務不明確, 責任分配不清晰的問題, 《條例》確定了各個環節責任主體, 明確了電梯安全主管部門職責, 規定了電梯生產、使用管理、維護保養單位應當分別對電梯安全性能、電梯使用安全管理、電梯維護保養品質負責, 使電梯安全更有保障。

電梯採購是電梯安全使用的首道關口, 針對當前存在的建設單位在採購電梯時缺乏電梯品質優先意識, 導致電梯安全難以得到長期保障的現象。

《條例》創設了建設單位承擔自建築物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至少兩年內的電梯保修責任的制度, 引導建設單位在採購時側重電梯品質, 從而達到加強電梯安全保障, 保護業主合法權益的目的。

借力科技保障安全 鼓勵既有住宅加裝電梯

在互聯網的大資料時代, 監控已經成為公共場所必不可少的安全意識, 電梯也不例外。 《條例》與時俱進, 要求將“物聯網+”的先進理念和科技手段應用到電梯安全管理中, 借助智慧化監測監控設備即時掌握電梯的運行參數和風險狀況, 通過現代物聯網技術進行預測性維護保養和安全管理, 從而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使電梯維護保養和安全管理向著人性化、科技化方向發展,

達到預防和減少事故發生的目的。

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 為了回應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呼聲和訴求, 推動這項民生工程的實施, 《條例》設計了鼓勵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制度, 同時強化了安全保障, 要求既有住宅申請加裝電梯應當滿足建築物結構安全、消防安全等要求, 引領電梯加裝有序安全地推進。

完善智慧監管體系 促進條例落地施行

在昨天的會議上, 市品質技術監督局局長朱雲華表示, 目前, 我市的電梯總數已經達到6萬多台, 並以每年10%的數量遞增, 電梯安全監管形勢日益嚴峻, 接下來質監局將根據《條例》內容, 及時出臺配套制度, 完善智慧監管等五大體系,

強化政策技術支撐。

在智慧監管方面, 結合《條例》關於物聯網技術全覆蓋的要求, 繼續推進實施電梯“智慧監管”三年計畫, 力爭今後溫州市所有電梯都推行智慧化監測技術, 實現物聯網技術全覆蓋。 完善應急救援體系, 加強電梯"96333"應急處置平臺建設, 爭取全市各地電梯應急處置平臺覆蓋比例達到100%, 切實提升我市電梯應急救援水準。 探索建立電梯維保信用評價體系, 完善電梯維保單位分類監管和維保品質監督抽查制度, 將特種設備包括電梯安全納入企業誠信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此外, 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和配合, 聯合對住宅社區、學校、醫院、大型商場、賓館、旅遊景點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電梯實施綜合監管,

形成強大合力, 確保《條例》全面實施。 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和違法違規行為, 實施嚴格執法, 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編輯 海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